教學(xué)資料(一)
民族英雄于謙 于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他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志向。長大以后,他考中進士,做了幾任地方官,嚴格執(zhí)法,廉潔奉公。后來擔(dān)任河南巡撫,獎勵生產(chǎn),救濟災(zāi)荒,比較關(guān)心人民疾苦。于謙前后在任十九年,威信很高。
于謙所生活的十五世紀中葉的明代,中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也先率領(lǐng)的瓦刺部族的騎兵,向明王朝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進攻。由于宦官把持朝政,腐敗無能,明朝五十萬大軍與也先騎兵在北京西北的土木堡一戰(zhàn)中大敗,督師親征的英宗皇帝也被敵軍俘擄。京師岌岌可危、朝廷惶惶不可終日,身為兵部左侍郎的于謙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他一方面另立英宗的弟弟為景帝,以安撫民心,另一方面鞏固京師的防務(wù),并屢出奇兵挫敗也先騎兵。也先見挾英宗進攻北京的陰謀失敗,于是將英宗放回,與明王朝議和。
歷史的悲劇又重演了一次。于謙的功勞不僅未受到應(yīng)得的酬謝,反而遭到了朝中邪惡勢力的嫉恨與迫害。他們發(fā)動宮廷政變,把受辱的英宗重新扶上皇位,并以叛逆的罪名將其殺害。
于謙死后葬于西湖西岸的三臺山,與湖的北岸棲霞嶺下的岳飛墓遙遙相望。后人在詩中寫道:“賴有岳于雙少保,人間邕覺重西湖!痹里w與于謙的悲壯事跡,給湖山增色不少。
于謙少年時博覽群書,十六歲時就讀于吳山三茅觀,寫下了有名的《石灰吟》:千錘百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詩如其人,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畫梅圣手”王冕
王冕(1310—1359),字元章,又字元肅,號煮石山農(nóng)。浙江諸暨人。出生貧寒,幼年替人放牛,*自學(xué)成才。性格孤僻,鄙視權(quán)貴,應(yīng)試不中后漫游吳楚、大都等地,晚年隱居會稽九里山。詩畫皆負盛名,尤擅畫梅。
相傳,他的父母單生王冕一人,視他如掌上明珠。他周歲就會說話,三歲能對答自如,到五六歲,認識能力更要比一般兒童高,八歲開始入學(xué),成績優(yōu)良,宗族大為驚奇,視為神童。王冕小的時候,求知欲很旺盛,好奇心也很強。有一天,他的父親叫他去放牛,他把牛放在草地上,自己溜到私塾里去聽村童讀書,傍晚回去時,牛不見了,被他父親狠狠地教訓(xùn)了一頓。他還常常坐在廟里菩薩的膝上,借長明燈讀書認字。青年時代的王冕曾一度熱衷于功名事業(yè),他專心研究孫吳兵法,學(xué)習(xí)擊劍,有澄清天下之志,常拿伊尹、呂尚、諸葛亮比喻自己,想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yè)。但是,元朝統(tǒng)治者歧視漢族知識分子的殘酷現(xiàn)實教育了他,他的仕途之夢很快就破滅了。他參加過進士考試,沒有考中,回來后,滿懷郁憤,就把所有的文章燒毀掉,以示永絕仕途。他知道功名已是鏡中花,水中月,便改途易轍,學(xué)南陽諸葛亮,隱居于九里山的水南村,白天耕作,晚上作畫,過著“淡泊以明志”的半饑不飽的生活。
王冕的詩,語言質(zhì)樸,意境深遠,不拘于常格,大都收入在《竹齋集》里。王冕擅長畫梅,他的“墨梅”,可用“神韻秀逸”四字來概括。構(gòu)圖密而不亂,繁而有韻。立如龍,勁似鐵;發(fā)梢如箭,短如戟,不止求形似,而且求神似,表現(xiàn)出或嬌艷,或清雅,或燦爛,或蕭疏等等姿態(tài),被明代沈堯龍稱為“墨王”。
教學(xué)資料(二)
1、于謙詩歌欣賞詩歌一北風(fēng)吹北風(fēng)吹,吹我庭前柏樹枝。樹堅不怕風(fēng)吹動,節(jié)*棱棱還自持,冰霜歷盡心不移。況復(fù)陽和景漸宜,閑花野草尚
葳蕤(ruí),風(fēng)吹柏枝將何為?北風(fēng)吹,能幾時!詩歌二
詠煤炭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2、王冕故事一則牧童成畫家王冕出生在諸暨縣的一個鄉(xiāng)村里,七歲那年剛剛開始讀書的時候,不幸父親死了。從此,*母親做些針線活,供他到村學(xué)堂上學(xué)。王冕是個特別懂事好學(xué)的孩子,他讀書格外用功。三年之后,他家里的經(jīng)濟來源發(fā)生了更大的困難,母親不得不把你雇到隔壁秦家去放牛,以減輕負擔(dān)。
王冕到了秦家以后,每天一清早就得出去放牛,直到天黑才能回家;丶液,想讀書吧,又點不起燈。怎么辦呢?一天,他突然想起:放牛時曾經(jīng)路過一座寺廟,發(fā)現(xiàn)寺廟的神壇前,日日夜夜點著一盞不熄的長明燈;而且整個寺廟,除了偶爾有幾聲念經(jīng)的聲音,總是那么肅靜。他想到這里,不禁自言自語說道;"對!晚上就到長明燈下去讀書。"于是,他每天晚上收工后,便夾著書,兜里揣一個剩蕎麥巴跑到離家一兩里路遠的寺廟里去,蹲在長明燈下埋頭苦讀。
他出遠處去放牛,有時東家也給他帶點飯菜,可是他寧可餓著肚子不吃,總是把飯菜用荷葉包好,帶回家孝敬母親。有時東家給他一點點零用錢,他也從不買零食吃,不亂花,一天天把它積攢起來,到了一個月攢得多了,便用這些錢,去買些舊書,一邊放牛,一邊坐在樹蔭下閱讀。
這樣,過了三四年工夫,王冕通過讀書懂得了許多道理,更加產(chǎn)生了追求新知識的念頭。一年夏天正午,他正在樹蔭底下看書,突然天上濃云密布,一陣大雨過后,田野的景色,變得十分可愛,特別是那池塘里盛開的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葉上亮晶晶的水珠滾來滾去。王冕看著看著,不禁被這美好的景色看著了迷,從心里贊嘆道:"真是人在畫圖中!只可惜,我不是畫家,要不,硬要把這荷花畫它幾枝。"接著又想道:"天下哪有學(xué)不會的事情!我為什么不可以也學(xué)著畫畫呢?" 從此,王冕省下的錢,除了買書以外,再買些胭脂、鉛粉、紙張之類的東西,開始學(xué)畫畫。
起初,他畫的荷花實在不像荷花,但他并不因此而泄氣,總是暗暗鼓勵自己說:有志者事竟成啊!每天無論天晴下雨,他都坐在池塘邊,一邊認真觀察荷花的生長姿態(tài),一邊手中畫個不停。幾個月之后,池塘邊上的青草被王冕坐枯了,泥連土也被壓了一道坑,他的畫筆也終于深見功夫了。如今他畫的荷花簡直就跟池塘里的真荷花一模一樣。王冕畫荷花的本領(lǐng),很快傳得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了,每天遠近都有不少人來訪,或者請他畫畫,或者用高價來買他的畫。沒想到數(shù)年之后,一個放牛娃出身的王冕,終于成了一位名噪海內(nèi)的著名畫家。就在王冕成名后,還有一些大人物也慕名而來,要推薦王冕到朝中去作官。
一天,有一個叫李孝光的朝中著作郎,親自登門說服王冕去作府吏。王冕聽明來意之后,心里一笑,然后連火帶怒地說道:"我有田可以種,有書可以讀,為什么硬要白天黑夜抱著文件、案卷站在庭下,被你們當奴役使喚呢!"李孝光討了個沒趣,便俏悄退出了。王冕雖然畫畫出了名,又有了錢,可他毫不放松自己對詩畫的進一步深造。他賣畫得來的錢,除了用來贍養(yǎng)他母親外,都用來買更多的書。不管是天文地理,經(jīng)書史書,他只要見了就買,而且買來讀,一直把它學(xué)懂。后來,通過不斷刻苦自學(xué),他終于成了一代大師。 ——節(jié)選自葛能全遍著的《名人治學(xué)的故事》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