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在常州電視臺某新聞欄目看到,有學(xué)生反應(yīng),蘇教版新版第九冊第三課《古詩兩首》中《墨梅》課文內(nèi)容與舊版不同,區(qū)教研室趙主任作了解答。我頗感興趣,于是在網(wǎng)上搜索到《墨梅圖》圖片資料,根據(jù)原作,校注如下:
蘇教版第九冊第三課《古詩兩首》,選入明代于謙《石灰吟》與元代王冕《墨梅》兩首古詩。
2004年第6版及以前各版教材中《墨梅》內(nèi)容為:
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2005年第7版教材中《墨梅》內(nèi)容為: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有人質(zhì)疑,為何四句詩,有三處不同,究竟孰為正宗。其實(shí)此事很好解決,只要看一下王冕題有此詩的《墨梅圖》就清楚了。此畫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如圖:
按圖,所題詩句為:
吾家洗研池頭樹,箇箇華開澹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其中“頭、樹、箇、華、開、誇、氣”為繁體字,簡化后詩句為:
吾家洗研池頭樹,個個華開澹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研”——硯”,假借字,《后漢書·班超傳》:“安能久事筆研間乎?”
“華(華)”——“花”,異體字,《詩經(jīng)·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澹”——“淡”,假借字,杜甫《兩當(dāng)縣吳十侍御江上宅》:“塞城朝煙澹”。
這樣看來,為了方便小學(xué)生閱讀,或便于在民間流傳。也可將“研、華、!比指臑椤俺、花、淡”,并不會改變古詩的原意。也許2005年蘇教版的課文,正是這樣改出來的吧。
這里比較有爭議的還有兩處,一是“好顏色”與“顏色好”,一是“流”與“留”。我們先說字。“流”與“留”并非假借字,意思完全不同,不可通假。留,尚存也,亡而未盡之意。《石灰吟》中“要留清白在人間”之“留”字,承上句“粉身碎骨”而言!赌穲D》上,其花灼灼,并未零落成泥,故下句不可用“留”字。流,溢也,氣盈而動謂之流。故云“流清氣”以“滿乾坤”。此一“流”字,墨香與花氣共撲面,意境全出。
“好顏色”與“顏色好”,在意思上沒有多大差別,只是語法構(gòu)成不同,并不影響詩意。如果一定要在意思加以甄別,就沒有多大意義了。這里來談一談詩律。 原句“不要人夸好顏色”好像是出律了,因?yàn)檫@句的格律本應(yīng)為“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必須平聲,而“好顏色”是“仄平仄”,看起來不合律。如果改成“顏色好”,就正好是“平仄仄”,不但讀起來氣息通暢,而且詩意并無多變化,所以有些版本在流傳時(shí)就改成了“不要人夸顏色好”。那么是不是王冕的詩真的出律了呢?對于古代的文人來說,是不太可能犯這種底級錯誤的。王冕的原句并未出律,而是用了“拗救”。此句第五字用了仄聲字,稱為“拗”,第六字就必須用平聲字來救,否則就“犯孤平”了。所以“好顏色”并未出律。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中“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句,也屬這種情況。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