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學習課文二至七自然段,知道小動物和植物喜歡小露珠的原因。
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感受小露珠的外形美和心靈美,了解它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的品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引讀第一自然段。
這么亮、這么可愛的小露珠,有哪些小動物贊美它呢?
二、學習課文二至五自然段。
你喜歡哪種小動物,讀一讀它贊美小露珠的話。
學生自由讀課文。
指名讀。你是誰?你是怎樣贊美小露珠的?
指導朗讀出友好贊美的語氣。
師生互動練習對話。
聯(lián)想:還有哪些小動物會怎樣贊美小露珠?
小結:小動物們?yōu)槭裁聪矚g小露珠?(因為……所以)
三、學習第六自然段。
默讀、思考:小露珠使所有的植物變的怎樣了?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指名讀一讀有關詞句,體會其中的意思。
(1)、所有的植物都變的格外精神,連那些衰老的花草、樹木也都顯現(xiàn)出生機。
(2)、金黃的向日葵,碧綠的白楊樹,紫紅的喇叭花,還有數(shù)不盡的鮮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麗的珠寶。
指導朗讀。
小結:植物們?yōu)槭裁聪矚g小露珠?
四、學習第七自然段。
引讀此段。
看著小露珠的變化,大家怎么做的?
聯(lián)想:植物們是怎樣挽留小露珠的?小露珠是怎么說的?
你覺得它是怎樣的小露珠?
指導朗讀。
五、全課小結。
附板書:
小露珠
閃亮 格外精神 顯現(xiàn)出生機
透明
圓潤
戴上了珠寶
教學感悟: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實現(xiàn)課堂教育素質(zhì)化,如何強化學生主體意識,促使學生能“主動學習”、“學會學習”便變得十分重要。就《小露珠》這一課的教學,談一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一、充分調(diào)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
為了盡快適應課改,使教學改革走在課改前沿,我邊學習,邊實驗。深切體會到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形成旨在充分調(diào)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是課改的核心任務。這樣做的目的就在于要把學習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探究、研究等認識突現(xiàn)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zhì)疑和對教師的超越,使學生逐步走上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的坦途。為此,在教學中,我徹底轉變了教師要講深講透這個觀念,而將時空、主角、精彩一齊讓給學生,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自主學習,津津有味地上課。在教《小露珠》時,我由引讀第一自然段來導入新課后,便說:“這么大、這么可愛的小露珠,有哪些小動物贊美它呢?你們喜歡哪個小動物就讀一讀那個小動物贊美小露珠的話!庇谑,同學們便打開課本自主朗讀學習《小露珠》一課的二到五自然段,然后,我便讓他們起來讀一讀,霎時,整齊劃一的課堂變成了五彩繽紛的童話世界,有的模仿小青蛙贊美小露珠;有的扮成小蟋蟀贊美小露珠;有的把自己當成小蝴蝶來贊美小露珠……氣氛熱烈、活躍。當同學們都興趣盎然地學完課文后,我便讓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小動物為什么喜歡小露珠?由于放手讓學生去學習,他們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所以他們愿意結合自己讀懂的內(nèi)容作出回答,表達出收獲的喜悅。
二、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實踐活動
在閱讀教學中,我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創(chuàng)造因素,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實踐活動,在教學中找出擴充點、疑難點、異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我注意找出文章中的擴充之點,針對以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對重點部分詳講,對次要部分略講,而對沒有的內(nèi)容則干脆不講的狀況,我覺得文章的次要內(nèi)容和沒有的內(nèi)容就是創(chuàng)新的空間,應充分利用這一空間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在教學《小露珠》時,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還有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樣贊美小露珠的?這樣一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學生不僅了解了課文知識,而且擴展了視野、鍛煉了口才。在學習完整篇課文后,我又設計了一個知識延伸的問題:植物們是怎樣挽留、告別小露珠的?很多學生將自己平時的知識積累講出來,同學們從這些知識中知道了小露珠對于植物的作用,在不知不覺中擴充了知識,受到了教育。我對知識面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同學及時給予了鼓勵,這又使得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都能主動收集相關知識,從而掌握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欣賞優(yōu)美的課文時,我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課文的哪些句段,為什么喜歡,將喜歡讀的課文讀給大家聽,再讓其他學生評評讀得怎么樣,應該注意什么等。這樣,每個學生都根據(jù)自己的感受去體會情感,注重了個體感受,學會了自主探索。
三、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現(xiàn)代教育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通過交往,重建人道的、民主的、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師生間的交流包括知識信息和情感、態(tài)度、需要、興趣、價值觀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生活經(jīng)驗、行為規(guī)范的信息等。通過這種廣泛的信息交流,實現(xiàn)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因此,教師價值引導的落腳點應是學生的自主構建,整個教學過程應是教不斷向?qū)W轉化,以促使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不斷提升。這就要求教師的角色要進行換位,要從傳統(tǒng)的傳授者轉向現(xiàn)代的促進者。具體來說,教師應是開發(fā)者、引導者、組織者,而學生則是學習者、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創(chuàng)造者。在實驗研究進程中,我注重與學生溝通,研究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了解其認知規(guī)律和興趣點,與學生交朋友、談心,進行書信交流溝通,使課堂氣氛和諧民主,給學生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使其具備創(chuàng)新的品質(zhì),并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制訂方案措施,遷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樂學、愛學為舟,促使學生到達學會的彼岸。
總而言之,只有在教學中及時轉變舊的教學觀念,銳意創(chuàng)新,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創(chuàng)造因素,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實踐活動,并在教學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提高。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