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學生采用多種識字方法自主識字14個,包括1個多音字(“臟”);練習正確書寫8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積累好詞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了解劉鄧大軍不怕犧牲、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和昂揚斗志。
4.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學習課文]
大別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區(qū),在南京和長江中游重鎮(zhèn)武漢之間,北臨淮河,南靠長江,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本文講的是1947年8月23日晚,劉鄧大軍強渡汝河,殺出一條血路,勝利躍進大別山的事情。
課文屬革命傳統(tǒng)故事,學生對當時的歷史背景、社會現(xiàn)實等情況肯定比較陌生,但是卻有濃厚的興趣。教師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拓寬教學資源,給學生以形象生動的感知;再抓住重點、巧施教法,學生肯定會受益匪淺。
教法一:緊扣“躍進”層層推進。
《千里躍進大別山》寫的是劉鄧大軍遵照黨中央的指示,在千里躍進大別山的過程中強渡汝河的戰(zhàn)斗,表現(xiàn)了劉鄧首長的英明果斷和解放軍戰(zhàn)士勇猛頑強的精神。教學本課,可以緊扣課題中的“躍進”,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
一、整體把握,感知“躍進”過程。
1.揭示課題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別山是哪里?“躍進”是什么意思?是誰千里躍進大別山?為什么要千里躍進大別山?怎樣躍進的?……)教師可讓學生閱讀課后的信息窗,再出示鄂、豫、皖三省交界的簡圖,介紹大別山的地理位置。讓學生直觀了解大別山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
2.圍繞“躍進”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并有選擇地解決一兩個問題:①從文中找出“躍進”的近義詞;②劉鄧大軍在“躍進”大別山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緊急情況?③面對這一緊急情況,劉鄧首長是怎么做的?戰(zhàn)士們是怎么“躍進”的?④“躍進”的結果怎樣?
二、層層剖析,理解“躍進”內涵。
從以上問題入手,讓學生將與問題相對應的段落找出來讀一讀,并理解有關生字新詞:讀——議——讀,一層一層理解課文內容,最終悟出劉鄧首長的英明果斷和解放軍戰(zhàn)士勇猛頑強的精神。
三、品賞佳句,體會“躍進”精神。
1.朗讀全文,討論:劉鄧大軍能夠實現(xiàn)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計劃,原因是什么?課文中哪句話可以集中概括?這句話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讓學生找出“狹路相逢勇者勝”這一句,并緊扣這一句,分析它三次出現(xiàn)的不同背景,理解它的含義,再帶著自己的感情朗讀。
2.找出最能反映戰(zhàn)士們是勇者的語句朗讀、體會。然后指導學生完成下列填空(課后題二),比較這幾個句子有什么相同之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從而體會出比喻句的作用。①先頭部隊的戰(zhàn)士_____________,殺向敵人。②大軍____________,向西南方向奔流。③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_____________插進了敵人的心臟。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法二:品析“狹路相逢勇者勝”。
“狹路相逢勇者勝”是《千里躍進大別山》這篇課文的核心。如同一首歌的主旋律回旋往復、一唱三嘆一樣,這句話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了三次,既表明了當時形勢的險惡,也從一個側面表現(xiàn)了劉鄧首長的指揮才能,更突出了我軍將士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昂揚斗志。因此,教學時可以緊緊圍繞這個核心來設計教法、學法。
一、簡介背景,切入核心。
(一)老師畫出當時的行軍路線圖,結合圖介紹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的背景,讓學生了解大別山的戰(zhàn)略地位和黨中央決定進軍大別山的重要意義,并且體會劉鄧大軍從魯西南出發(fā)后,一路勢如破竹、銳不可當?shù)臍鈩荨?/p>
(二)讓學生從行軍路線圖上直觀地感知“狹路相逢”,并且通過渲染形勢的嚴峻,把學生帶入緊張的戰(zhàn)前氛圍中,深刻地體會在當時的情況下,只有勇,才能勝,切入“狹路相逢勇者勝”這一核心。
(三)讓學生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找出文中幾次出現(xiàn)“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地方。哪些地方具體地講了“狹路相逢”?哪些地方具體地講了“勇者勝”?
二、緊扣核心,輻射全篇。
(一)品讀“狹路相逢勇者勝”——學習第六自然段。導入新課之后,采取變序法教學。“狹路相逢勇者勝”是誰說的?有什么意圖?直奔第六自然段。讓學生自由朗讀、說一說。重點指導學生朗讀劉司令三句話,朗讀時要突出“不管……一定……一定……”和“要勇”“要猛”。
(二)將“狹路相逢”具體化——學習第三自然段。劉伯承司令員到底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這句話的?默讀自學第三自然段,讀懂每句話。結合背景,感悟“狹路相逢”。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個自然段,讀出形勢的險惡。
(三)將“勇者勝”具體化——學習第七、第八自然段。
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將士之“勇”?
如第七自然段:“每條……都……每顆……都……遇見……就……絕不……絕不……”這種志在必得的高昂士氣正是由“狹路相逢勇者勝”所激發(fā)出來的將士之“勇”。
指導朗讀第七自然段:朗讀時,要情緒激昂,堅定有力,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這種昂揚的士氣。
朗讀第八自然段后,比較句子:
1.先頭部隊的戰(zhàn)士殺向敵人;先頭部隊的戰(zhàn)士勇猛地殺向敵人;先頭部隊的戰(zhàn)士如猛虎出山,殺向敵人。(“猛虎出山”是形容先頭部隊的戰(zhàn)士個個勇猛無比。)
2.大軍向西南方向奔去;大軍像決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像決堤的洪水”是形容劉鄧大軍浩浩蕩蕩,銳不可當。)
通過比較句子,想象比喻句描繪的情境,明確比喻手法的運用使句子意思表達得更生動、更形象了。
再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讀出將士之“勇”。
(四)再品“狹路相逢勇者勝”——學習第九自然段。
第九自然段首句再提“狹路相逢勇者勝”,有贊嘆之意,可以說成“確實是‘狹路相逢勇者勝’。 边@是對每一位戰(zhàn)士的贊嘆,也是對劉鄧首長善于鼓舞士氣的指揮才能的贊嘆。正是實踐了劉伯承司令員的這句話,部隊才能險中求勝,絕處逢生。
這個自然段的第三句話,同樣用比喻的方法加以理解。1.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給了敵人致命的打擊。2.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像一把鋼刀插進了敵人的心臟。
“鋼刀”是極其鋒利的東西,“心臟”是要害部位,“像一把鋼刀插進了敵人的心臟”就把這種致命的打擊形象化了,突出了躍進大別山的重大意義。
三、回歸整體,深入理解。
有感情地通讀全文,讀出劉鄧大軍的英雄氣概,同時深刻地體會“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含義。
情感教育:你想對英勇的解放軍戰(zhàn)士說些什么?你想對指揮戰(zhàn)斗的劉司令和鄧政委說些什么?(鼓勵寫在課文旁邊。)
作業(yè)設計建議: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復述課文并將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搜集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故事讀一讀。
[識字與寫字]
本課要求學生認識14個生字,識字量較大。宜采取隨文分散識字及集中識字兩步走的方法:如“劉、鄧、叮、囑、狹、逢”等生字可以在課文學習時聯(lián)系語境隨機認識;“遵、渡、析、堤、鋼”等生字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識字方法(偏旁加熟字,找形近字等)集中識字;多音字“臟”可以通過組詞來區(qū)分讀音。最后教師應有一個集中檢測生字的環(huán)節(jié),比如認讀、組詞、造句等以達到鞏固記憶的目的。
寫字8個。這些字筆畫方面基本沒什么難度,讓學生自由觀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寫完后進行自評互評或班級展評。
[補充資料]
1.本課歷史背景
大別山區(qū)位于鄂(湖北)豫(河南)皖(安徽)三省交界地區(qū),在國民黨政府首都南京和長江中游重鎮(zhèn)武漢之間,北臨淮河,南靠長江,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败S進”,是一種特殊的進攻方式,即不是逐城逐地向前推進,而是長驅直入,一舉插進敵人心臟。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是黨中央的重要決策。1946年6月,國民黨背信棄義,大舉進攻解放區(qū)。在蔣軍進攻面前,黨中央先是采取積極防御的戰(zhàn)略方針,在1946年6月—1947年6月這一年內共殲敵一百一十余萬,基本上遏制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1947年6月,黨中央決定,人民解放軍由戰(zhàn)略防御轉入戰(zhàn)略進攻,為推翻蔣介石的反動統(tǒng)治、奪取全國勝利創(chuàng)造條件。揭開由戰(zhàn)略防御轉為戰(zhàn)略進攻序幕的,就是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和躍進大別山。1947年8月7日黃昏,劉鄧大軍從魯(山東)西南出發(fā),開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壯舉。經過20多天急行軍,戰(zhàn)勝敵人的前堵后追,越過隴海路、黃泛區(qū)、沙河、渦河、洪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礙,于8月27日勝利進入大別山區(qū)。本篇課文主要講的是8月23日晚到8月24日夜里強渡汝河的事,這是躍進大別山途中最緊張、最激烈的戰(zhàn)斗之一。
2.劉伯承簡介:劉伯承(1892—1986),四川開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領導南昌起義,后留學蘇聯(lián)。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中央革命委員會總參謀長。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戰(zhàn)時期任八路軍129師師長。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qū)司令員、中原軍區(qū)司令員、第二野戰(zhàn)軍司令員、南京市市長。解放后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1955年授予元帥軍銜,并長期擔任黨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chuàng)始人和領導人之一,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軍事家。
3.鄧小平簡介:鄧小平(1904—1997),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的創(chuàng)立者。原名鄧先圣,學名鄧希賢,四川廣安人。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