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康
杜牧是一位能詩、善文、工賦的作家,尤以詩為著名。他的詩歌,清新明麗,俊逸爽朗,情思深遠(yuǎn),音韻悠揚(yáng),在晚唐詩壇上獨(dú)樹一熾。特別是七言絕句,更是為人所贊賞。后人曾把他與王昌齡、李白并稱為唐代絕句三大家。
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在古代詩歌中,描寫江南春景的詩不勝枚舉。杜牧的《江南春》,以其畫面的優(yōu)美和情思的含蓄而受到人們的青睞。
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美麗動人的江南春景: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遍野綠樹紅花。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鎮(zhèn),酒旗在迎風(fēng)飄展,行人在不斷來往。南朝宋、齊、梁、陳四代建立的寺院,在蒙蒙細(xì)雨和淡淡薄霧中隱約可見。詩人以簡練的手法,藝術(shù)地概括了整個江南地區(qū)的景物風(fēng)光,把江南春景寫得有聲有色,動、靜皆美,使畫面顯得有生機(jī),很鮮麗。
對于此詩的理解,前人曾發(fā)生過爭論。明代文學(xué)評論家楊慎在《升庵詩話》里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清代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反駁他的觀點(diǎn),說:“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為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臺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詩家善立題者也。”何文煥的反駁是有道理的。因為詩人寫的不是一地的春景,而是整個江南地區(qū)的春景。
然而,何文煥也沒有真正讀懂這首詩,原因是他并未完全了解詩人寫此詩的用意。宋代張表臣在《珊瑚鉤詩話》中說:“杜牧詩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帝王所都而四百八十寺,當(dāng)時已為多,詩人侈其樓閣臺殿焉。”可見,詩的后兩句,詩人既贊美江南春色,又慨嘆南朝覆亡,景中寓情。南朝的幾代統(tǒng)治者,迷信佛教,大興寺院,十分腐敗,因而滅亡得很快。為此,詩人不禁感嘆:過去寺院華麗的樓臺殿宇,現(xiàn)在還有多少掩映在迷蒙的煙雨之中呢?聯(lián)系唐代統(tǒng)治者信佛建寺的盛況,我們可以看出,這是詩人在吊古傷今。他寫《江南春》,有現(xiàn)實的諷諭意義。只是由于寫得含蓄蘊(yùn)籍,因此,憑吊南朝、諷諭當(dāng)代這些意思不易被人看出。
這首詩的題目叫《江南春》,這是十分發(fā)人深省的。封建政權(quán)相繼覆亡,人民江山千秋常在,這不正是我們今天對“江南春”涵義的理解嗎?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