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qū)陶育路小學 王愛倫
在區(qū)教研活動上,我執(zhí)教三年級習作指導課《介紹自己》,教研員周老師課后意味深長地對我說:“你王愛倫能走多遠,你的學生就能走多遠!蔽衣犃诵闹幸徽穑挥傻孟萑雽^去的追憶和有關該課的沉思之中。
很幸運,我從2004年9月就帶著這班學生從一年級入學到如今。在這將近三年的時間,我和學生一起學習語文,大量背誦古詩文,師生同閱讀,共練筆。他們在低年級就進行了系統(tǒng)的有計劃的讀寫訓練,目前優(yōu)秀學生能下筆成文五六百字,學困生也能寫百來字,大多數(shù)學生語句通順,愿意主動寫日記。我言傳身教,督促自己不讓筆頭停下來,這兩年也養(yǎng)成了勤學愛寫的習慣。
回頭看看,我?guī)е鴮W生走了一段學習語文的起步之路。在路上,我指導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和寫話,就這樣一路走來,F(xiàn)在,我們遇到了一個山峰,名叫“寫作”。我要繼續(xù)擔任學生的向導,為其尋找快捷易行之路經(jīng),幫助并和他們一起探路、攀爬,直至他們能盡力去到自己能達到的高度。當然,在登高的路上,有的學生一路領先,有的奮勇向上,還有的卻徘徊不前……對此,我能帶學生走多遠?這的確是我時刻要思考的問題。
在區(qū)教研活動上,我所執(zhí)教的習作指導課《介紹自己》,應該是幫助學生在攀爬寫作之峰上跨越了一大步。它打破了語文老師的傳統(tǒng)教學思維,變“師教生寫”為“生寫師導”,改“先導后寫”為“先寫后導”,讓教為學服務,使學生愿說心里話,掌握與運用寫作方法,提高表達能力。
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以下能力:
一、學會審題
學生在第一課時寫初稿時就要練習自主審題,沒有老師的任何指導。在習作指導課上,學生再次審題,我引導他們“你認為題目中最重要的句子是什么,提示了什么寫作要求?”這樣抓住關鍵詞句,讓學生不管是遇到怎樣的寫作題目,都追問自己:“題目要求自己寫什么?怎樣寫?”如此指導和訓練,讓學生習慣于抓住主要詞句理解題意,這種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僅能幫助他們學習寫作,還有助于他們學習數(shù)學時能正確、快速地理解應用題的題意,分析數(shù)量關系。因此,我認為在各科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審題的方法十分重要。
二、學習仿寫
由于是要在習作中真實地介紹自己,學生課前也已獨立完成初稿。我稍加點撥,學生的思路也容易得到拓展。問題是,該如何寫清楚自己的特點?這就成了學生寫好這次習作的關鍵。
于是,我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外貌描寫入手,先出示一篇例文,讓學生理清寫作思路,再品讀描寫外貌的段落,復習“按順序,抓特點”的寫作方法,然后請一名優(yōu)生朗讀其模仿《燕子》第一小節(jié)而寫的初稿片斷,從而進一步引導其他學生學習仿寫。緊接著,我請學生回憶、背誦《翠鳥》一課中“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边@一句,讓學生練習仿寫及嘗試運用逆向思維改變描寫順序,靈活描述人物外貌。
三、發(fā)展思維
對于“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边@樣的說法,我并不大認同。我想:好文章是作者讀寫結合,調(diào)動生活與語言的積累,激活并表達思想,在不斷地練筆中水到渠成的。
對于初學寫作的三年級孩子來說,除了有必要堅持進行基本表達方法的運用的訓練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nèi)化,思維的訓練,思想的激活,這樣才能保持學生的表達熱情和興趣,逐步提高其寫作能力。
在這節(jié)習作指導課上,我著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條理性。由于習作要求“從多方面介紹自己”,那么,指導學生理清寫作順序,將所要寫的內(nèi)容進行排序,讓他們初步學習整理寫作思路,用簡單扼要的關鍵詞記錄自己打腹稿時思維的軌跡,就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先思考再動筆的好習慣。這樣幫助學生梳理思路,可以讓其習作內(nèi)容編排有序,發(fā)展他們的邏輯思維,使學生的語言更能為其表達思想服務。
當然,我也不反對指導學生通過評改習作,從而提高表達水平。但這樣的方式僅僅是側重于在文稿中對字、詞、句的修改,改好了一篇習作,就像是在攀登寫作之峰時邁上了一小步;可是,如果在指導寫作時,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先確定好全文思路,理解表達方法的運用,再動筆寫作,這樣堅持下去,將會幫助學生跨進一大步。如此不拘泥于小節(jié),從大處著手,將詞句的訓練放于平時的語文學習當中,而在作文課上則側重于滲透、掌握寫作知識,幫助學生領悟、運用表達方法,這樣,學生在攀爬寫作之峰時,將會做到目標明確,全力以赴,事半功倍。
這節(jié)《介紹自己》習作指導課,我上得虎頭蛇尾,前半段,一切按照我的預設教案有序進行,在后半節(jié)課,一方面由于我未深思到底如何“評中引導”,另一方面也因為實物投影儀無法正常使用而影響了學習效果。但是,我想:這主要還是因為自己對課堂的學習設計不夠深入、細致而造成的,只想著見機行事,卻忽視了自己應圍繞學習目標而發(fā)揮的主導作用;此外,還缺乏較高的教學機智,沒有隨機應變,靈活調(diào)控好課堂學習的進程與節(jié)奏,這就造成了需要課后彌補的遺憾。
雖然說,課堂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可是我還是得思考如何改進“評中引導”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想:在引導學生從分析例文入手之后,明確本次習作要做到“思路清晰,表達清楚”地“真實、多方面地介紹自己”,接著讓學生按“聰明隊”和“機靈隊”分組,每人選擇所給同學習作中的兩篇文章進行評析:“習作思路清晰嗎?有無清楚地多方面地展示真實的自己?”在學生分組交流后,可以讓兩隊以競賽的方式點評習作,老師引導學生緊扣習作內(nèi)容與相關語言,進行針對性明確的引導,即點撥學生如何把表現(xiàn)特點的事例描述清楚,將自己當時怎樣“說、想、做”的表達清楚。如此設計,將有利于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理解寫作要求,幫助他們努力提高表達水平。
我能帶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道路上走多遠?這首先取決于我自己有能力走多遠。通過上這節(jié)研討課,或許我對自己的“行走”能力有了一點信心,可是,前面的路還很漫長,我還有底氣和潛力繼續(xù)走下去嗎?如果不堅持學習和研究,不努力工作與反思,我會走得很慢,很慢,甚至會影響了學生的“行走”,那真是誤人子弟了呀。在此,我很想和大家,和學生共勉:讓我們走在學習語文之旅時,努力做到“讀書有內(nèi)涵,說話有口才,寫作有文采,做人有品味!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