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qū)大公橋小學 劉德莉
《草船借箭》是我國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精彩故事,也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篇傳統(tǒng)課文。其中有四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即: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在教學時,我以人物為主線,先讓學生弄清“課文中出現(xiàn)了哪幾個主要人物?”;然后弄清人物之間的聯(lián)系;再說說幾個主要人物的個性特點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他們作出簡單的評價。在評價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妒賢忌能及曹操的謹慎多疑看法基本一致,但對于魯肅的評價卻出現(xiàn)了如下爭議:
甲生說:魯肅身為吳國將領不與周瑜齊心協(xié)力,卻與諸葛亮暗地勾結,我覺得他不忠君愛國。
乙生說:我查過資料,三國時期魏國最強而吳國最弱,因此,吳王與蜀王商議聯(lián)合抵抗強大的魏國,魯肅這么做正是為了國家大計,是顧全大局呀!
丙生說:諸葛亮是來幫助吳國作戰(zhàn)的,因此魯肅幫諸葛亮準備船只等怎能說是相互勾結?況且周瑜不顧國家利益,假公濟私、妒賢忌能,這樣的“君”不忠也罷。
丁生說:和周瑜相比魯肅心胸開闊、辦事踏實,在他的幫助下諸葛亮的草船借箭的計策才能順利實施,這不僅為抵抗魏國籌到了十萬支箭,而且避免了由于周瑜的錯誤給國家造成的損失,這不正是愛國忠君的表現(xiàn)嗎?
經(jīng)過此番爭辯,學生對魯肅這個人物形象有了更加鮮明的認識,從而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辯論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聽說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我以為這便是語文教學的成功之處。
這節(jié)課讓我又一次深刻體會到“語文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雖然“以人物為主線”是我預先準備好的教學思路,但在實際教學中魯肅這個人物形象成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甚至說是教學重點,這是我在備課的時候沒有想到的。由此我想: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疑點、難點和興趣點,靈活運用教學機制,有效組織教學過程,因為只有基于學情的教學才是真正成功的教學。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