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晏子:
(?~前500)名嬰,字平仲,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春秋時齊國大夫。公元前556年,開始輔佐齊靈公,后又輔佐莊公、景公。他主張誅不避貴,賞不遺賤,重視生產(chǎn),提倡蠶桑,反對厚賦重刑。在我國勞動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謀和能言善辯為世人所稱道。戰(zhàn)國時,有人將他的言行編成《晏子春秋》一書。本篇課文選自林漢達(dá)編著的《春秋故事》。
晏子的故事:
鳥
齊桓公稱霸后國家很強盛。后來到了齊景公做國君的時候,齊國出現(xiàn)了一個很有才干的相國,他的名字叫晏嬰,又叫晏平仲。他既有豐富的知識,又聰明機敏。他關(guān)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評國君的錯誤,是齊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
齊景公特別喜歡鳥。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鳥,就派一個叫燭鄒的人專門負(fù)責(zé)養(yǎng)這只鳥?墒菐滋旌,那只鳥飛了。齊景公氣壞了,要親手殺死燭鄒。晏子站在一旁請求說:“是不是先讓我宣布燭鄒的罪狀,然后您再殺了他,讓他死得明白!饼R景公答應(yīng)了。
晏子板著臉,嚴(yán)厲地對被捆綁起來的燭鄒說:“你犯了死罪,罪狀有三條:大王叫你養(yǎng)鳥,你不留心讓鳥飛了,這是第一條。使國君為一只鳥就要殺人,這是第二條。這件事如果讓其他諸侯知道了,都會認(rèn)為我們的國君只看重鳥而輕視人的性命,從而看不起我們,這是第三條。所以現(xiàn)在要殺死你。”說完,晏子回身對齊景公說:“請您動手吧。”
聽了晏子的一番話,齊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聲,說:“算了,把他放了吧!苯又,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說:“若不是您的開導(dǎo),我險些犯了大錯誤呀!”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