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wǎng)首頁 語文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北方昆曲

    【北昆的出現(xiàn)】

    北方昆曲 簡稱“北昆”,是我國古老戲曲聲腔昆山腔的一個分支。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及河北中部、東部一帶。因長期與弋腔(高腔)聯(lián)合演出,故稱“昆弋腔”。辛亥革命后,曾有人稱其為“高陽昆曲”,建國后改今稱。

    昆腔于明萬歷年間(1573~1620)已流傳到北方。 清初, 江蘇的昆曲班社和藝人不斷北上獻技,清政府曾把昆曲稱為“雅部”,搬演于內廷。乾隆、嘉慶(1736~1820)以后,被稱為“花部”的秦腔、徽調、漢調相繼進京,昆曲便逐漸衰落下來;至道光年間(1821~1850),民間已無。

    純粹的昆曲班社,藝人中一部分返回南方,一部分依附于徽班,與皮黃藝人合作,后來發(fā)展成為京劇中的“京昆”一派;另一部分則采取昆、弋(高腔)同班兼演的方式,向冀中、冀東一帶發(fā)展,與當?shù)孛耖g藝人合流,逐漸形成北方昆曲這一支派。

    同治(1862~1874)初年,醇親王奕還,在府邸設立了一個兼唱昆、弋兩腔的王府家班安慶班(后改名恩榮班)。光緒十六年(1890)醇親王去世,恩榮班解散,大部分藝人回到故鄉(xiāng),在家鄉(xiāng)活動,并傳授了大批青年子弟。

    原恩榮班昆曲藝人徐廷璧,在離開醇親王府后,到了京東灤州稻地鎮(zhèn)與耿兆隆合組同慶社,在農村進行演出。后來玉田縣也辦起了益合科班,培養(yǎng)了不少著名演員,如霸縣的子弟會,獲鹿的和粹班等。這一時期北京城內的昆曲活動又有所恢復,宣統(tǒng)元年(1909),肅親王善又招徐廷璧、王益友等復組安慶社昆弋班,演出于東安市場東,徐廷璧率班赴京東一帶演出。辛亥革命后,因受北京政局變化影響,活動逐漸減少。有些班社因經(jīng)濟收入不足,難以維持,而先后解散,只剩下少數(shù)班社,偶爾在節(jié)日或廟會期間演出。

    【北昆的演進】

    民國初期,雖然政局混亂,但北方昆曲亦有極大的發(fā)展。

    當時著名昆曲演員有王益友、朱益錚、郝振基等,仍然兼演昆弋兩種劇目,但昆曲劇目已較弋腔為多。1917年,著名昆曲藝人侯益隆、馬鳳采、韓世昌等,組成榮慶社到京演出。演員中還有郭蓬萊、陶顯庭、陳榮惠、朱小義等。以后王益友、郝振基、白云生、侯玉山、魏慶林等加入,陣容比較整齊。而且因榮慶社是專門演出昆曲,又受到曲學名家、北京大學教授吳梅、趙子敬等人的輔助,加以新聞界的宣傳介紹,在社會上造成很大影響,韓世昌也獲得很高的聲譽。

    1919年“五四運動”發(fā)生后,榮慶社曾南下到上海等地演出。之后,他們又以榮慶社和祥慶社的名義,間或在京、津、滬、寧,以及全國大中城市巡回演出。

    1924年,日本因天皇加冕,特邀韓世昌等率榮慶社部分人員赴東京等地演出,隨去的除原有人員外,又增加了侯永奎、馬祥麟等青年演員。同年,白云生組成慶生社,在北京、天津、保定等地演出,曾得到京劇界的支持,與京劇藝術進行交流,擴大了昆曲的影響。

    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國內動亂,北方昆曲也一再遭受沖擊,特別是1938年,天津發(fā)生大水災,許多著名藝人如陶顯庭、侯益隆等相繼病死,使北方昆曲遭受嚴重損失?谷諔(zhàn)爭勝利后,白云生約韓世昌、侯永奎、馬祥麟、侯玉山、魏慶林、白玉珍、李鳳云、侯丙武等到北京,再次組成慶生社,在吉祥、華樂等戲園演出,后因觀眾寥寥,生活無著,又被迫分散,有的轉業(yè)另謀生路,有的與京劇合作演出,但終難挽回衰落的厄運,至建國前夕,北昆已奄奄一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