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然
季節(jié)大約是秋末,我在魯迅文學院學習,同窗九江趙青約我去圓明園,我答應了。那一夜,隔著繞了爬山虎的窗子,望著徘徊在云間的明月,我怎么也不能入睡。
對于圓明園,我從不敢說游。盡管它仍然叫“園”,也仍然保持著園的地位與聲名,但它已經(jīng)沒有了園的姿色。世界上無論哪個園,所保存與呈現(xiàn)的差不多都是人類的文明,唯獨圓明園讓人所見的是人類的野蠻、殘忍和恥辱。我到圓明園去不是游覽,不是欣賞,也不是消閑,既不是乘興而去,也不是興盡而還。去任何一個園歸來,心情都是一種愉悅,一種盡日的繁雜與勞頓散釋后的輕松,而去圓明園歸來卻是僅有的一種無法擺脫的沉重。
從十里堡乘車,象去朝拜我夢中的圣殿。將到圓明園下了車,我的情緒就陡然變了。一步步行來,我象是走向一處荒蕪的墓地。那荒蕪的墓地埋葬的不是別人,似乎正是我的父母兄長。即使過了許多年,那心情還是異樣地沉重。想寫點什么,又一直沒敢寫。我感覺他傷的太重,我不想輕易去碰他的傷痕。我怕他疼。
然而等我決心要寫一寫他的時候,歲月卻已經(jīng)遺落了十數(shù)春秋。路怎么走,水怎么繞,橋怎么過,差不多都已經(jīng)淡忘了。不過,也有忘不了的,就是那路旁的大楊樹與湖畔的小花草。已經(jīng)是秋末天氣了,湖畔卻還開放著那么多的小花草,紫色的最多,間忽也有紅的,藍的,雖不象春天的花兒大朵大朵地開,卻也是畢其全力。還有,就是那秋色斑爛的楊樹葉子,在慘淡的秋云下瑟瑟的響,仿佛在低聲地唱歌或是吟詩。象是悲歌,也象頌歌;說是贊美詩,也象是挽詩。為了誰呢?悲愴為了誰?歡欣又為了誰呢?
其實,最使我忘不了的是那些石頭。直立著的,橫躺著的,仰臥著的,斜依著的,象一塊塊骨頭,象一條條的脊骨,依然散著凜然的豪氣,散著千古不息的光芒。穿行在那一塊塊石頭之間,或依偎在那一條條脊骨旁邊,我總能聽到一種聲音。不是簫聲,也非天籟,但卻是那么地動人心魄。象石頭與石頭在撞擊,象骨關節(jié)在活動時發(fā)出咯吧咯吧的聲響。多種聲音匯在一起,象江河滔滔,象風走松林。在那聲音的洪流中,我十分細心又十分小心地分辨過,我想聽聽哪一種象是母親低聲的哀怨與嘆息。然而竟沒有。完全是母親隨了我的父兄,揮著拳頭,在奔走,在呼號,在吶喊。轟然而響的像是雷聲,像是春天的雷聲沿大地在迅急地滾過。歷史走過了一百年,那聲音就足足地回響了一百年。那是母親與父兄的聲音匯在一起,是皇天與厚土的聲音匯在一起,是人類與大自然的聲音匯在一起……那才是真正的同仇敵愾!那才是真正的氣壯山河!
不管放火的人有多么殘忍,然而,燒得了圓明園,他卻燒不了中華民族的骨頭!可以擄掠走我們的財富,卻擄掠不了中國人民那一腔豪氣。只要有骨頭在,只要有那一腔豪氣在,我們就不會倒下,我們就還可以創(chuàng)造--我們這個民族本來就是一個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民族!
多少年來,我總是魂繞夢斷圓明園。風雨之中,明月之下,或踏著青霜,或披著白露,我的心,我的魂靈兒,時時在那石頭之間穿行。那時節(jié),我是與趙青兩人同時去的,而后在許多回的夢境之中,卻總是我一個人在那云板與石礅之間踽踽獨行。面對那高高的云板,與那長長的廊腳,不是檢閱,而是感受;不是感受那份容易讓人萌生的孤獨,而是感受一塊塊石頭所蘊含的那種靈性,那種品質(zhì),感受那一條條脊骨所稟賦的那種氣概,那種精神。目睹那一塊塊石頭,我才真正感到,經(jīng)過血與火的洗禮,留給我們民族的不僅僅是屈辱,也不僅僅是悲憤。只有在那一塊塊石頭之間走一走,我才真正體會到什么是人世間的崇高與神圣,我才真正懂得什么是一個民族的偉大與堅韌,我才深深地懂得,一個民族的頑強與堅韌能夠達到怎樣的高峰!
這就是圓明園。中國的圓明園。我心中的圓明園。
冷風凄凄,微雨打濕了的石頭卻更加晶潤。涓涓細流繞著廊腳在披拂的枯黃草葉下流淌,在那石頭與石頭之間,雨水積成的小泊池像一面面的小鏡子,在反看天空中陰云徘徊。委于泥地上的花草有水珠兒在滴滴下垂,我以為那是那些花兒在秋風中為誰飲泣,當我俯首下去看時,卻見那些飲泣啜淚的花花草草原來并不是在為他人傷懷,她們對誰也沒有那點情分,她們只是在自怨自艾,慨嘆自己的紅顏薄命。那些表面看上去五顏六色的花花草草,象花,卻是惡之花;象肉,卻是糜爛之肉。腐朽的氣味彌漫在空氣中,讓人感到一陣陣惡心。不管別人的感覺如何,它們似乎還在高興,在淫笑,在慶幸自己是與圓明園那一塊塊石頭一起倒下去的。然而,它們錯了。它們竟然不明白,它們是可以糜爛的,它們已經(jīng)完全腐臭了。
難怪呀,難怪那大楊樹,那小花草,在唱著悲歌,在吟挽詩呢……
而那些石頭卻是永遠也不會腐爛的。不管風雨怎樣地剝蝕,不管世事怎樣地變遷,不管幾經(jīng)艱險幾經(jīng)劫難,那石頭與那石頭上的龍鳳紋章,只會愈來愈光華奪目。
這就是那大楊樹為什么要唱頌歌的緣故,這就是那些小花草為什么要吟贊美詩的緣故……
沒有別的,就只有那么一條條燒不斷壓不彎的脊骨,就只有那種骨氣,那種品質(zhì),那種精神!
那直立著的,斜依著的,仰臥著的;那仿佛掮著鋤頭的,橫著大刀的,扛著槍炮的,握著如掾大筆的……在他們身上,都有龍鳳紋飾做標記。中華民族的志士仁人,從日邊走來,從云域走來,從鄉(xiāng)間的黃土地上走來。在那有著龍鳳紋飾的大石柱下面,那正是精英的集合,那是偉大靈魂的聚會!
圓明園,民族的精神家園!人類的精神家園!
在圓明園依著那巋然直立的石柱時,我的同窗趙青給我照了一張相。他說我穿的衣服和我的膚色與那石頭真的就沒有多少區(qū)別,簡直分不清哪兒是石頭哪兒是我。說我整個兒就是一塊石頭。我聽了,激動得淚水差不多都要涌出來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