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濱?h第三中學 陸可愛
本文將重大的歷史事件和鮮明的人物形象融為一體。文章以陳勝、吳廣的活動為線索,以可靠的歷史資料為依據(jù),生動地再現(xiàn)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nóng)民起義──大澤鄉(xiāng)起義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鮮明地揭示了它的實質──一場得到廣大人民支持的、反對暴力統(tǒng)治的偉大革命運動,表現(xiàn)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nóng)民起義的偉大力量,贊頌了陳勝、吳廣的反抗精神及歷史功績。文中的主要人物是陳勝,作者通過典型的歷史環(huán)境描寫和人物語言、行動的刻畫,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位農(nóng)民革命運動領導者和組織者的光輝形象。陳勝年輕時就有遠大的抱負──鴻鵠之志,他的組織領導才能突出地表現(xiàn)在對策略口號的分析和起義的準備、發(fā)動上。可見,陳勝是一位胸懷大志、智勇雙全的農(nóng)民起義領袖。
本文系長文節(jié)選,但具有相對的完整性。開頭寫陳勝年輕時期的抱負,以“鴻鵠之志”引出下文,為“舉大計”設伏;中間寫“舉大計”的過程,從“死國”“死即舉大名”的意念、起義策略口號的提出、“大楚興、陳勝王”這一讖語的制作,都可以看出他胸中大有丘壑;結尾寫起義軍人陳,陳勝被立為王,正是“鴻鵠之志”的實現(xiàn)。如此前后照應,使全篇結構顯得極其嚴謹,無懈可擊。
本文言簡而意完整,話少而情洋溢。如“攻大澤鄉(xiāng),收而攻蘄,蘄下!薄肮ァ薄笆铡薄跋隆保@些動詞用得很活。再如:“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活靈活現(xiàn)地寫了士卒敬仰陳涉的微妙神態(tài)。還有,“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并殺兩尉。”“挺”“奪”“殺”“佐”幾個富有動作層次的詞,將在一瞬間里所發(fā)生的一場激烈搏斗,傳神地寫出來了。作者沒有工筆細描,只抓住幾個有著表現(xiàn)力的詞,就情味濃郁地在讀者面前舒展出一幅幅反映某一事件全貌的畫圖,以少勝多,語言潔凈如洗。
本文圍繞中心來選材組材。文章圍繞著秦末農(nóng)民起義這一中心事件,詳略得當?shù)赜洈⒘似鹆x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作者首先簡略地交代了主人公陳勝的身世和抱負,繼而詳寫起義的原因、謀劃情況、起義的經(jīng)過及得取得的勝利。條理清楚,主次分明。
本文通過對話描寫來刻畫人物。全文共寫了三次對話。第一段陳勝與同伴們的對話,表現(xiàn)了他遠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識;第二段陳勝同吳廣的對話,反映了他們善于斗爭的智慧和才能;第三段陳勝同戍卒的對話,表現(xiàn)出陳勝反抗階級壓迫的英雄氣概。不僅如此,作者還善于根據(jù)人物不同的身分和處境,寫出對話的語氣。如“若為傭耕,何富貴也?”與“等死,死國可乎?”兩句,皆為疑問句,但語氣表達方式同中有異,前句“也”相當于“啊”,表達的語氣肯定意味強些,表現(xiàn)了“傭耕者”對陳勝的話根本不相信;后句“乎”表達的語氣委婉些,含有征徇的意味。從而生動地刻畫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本文作者選材有詳有略。從全篇來看,詳寫的是起義的準備和發(fā)動的過程,略寫的是陳勝少時與人傭耕、起義軍的進攻路線、農(nóng)民政權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爭則僅用一句話帶過。在詳寫的那一部分里,重點是寫陳勝的謀畫,其余如大澤鄉(xiāng)遇雨、問卜、士卒驚恐、為壇而盟等,都寫得比較簡略。這樣有詳有略地寫來,才能突出地表現(xiàn)陳勝的非凡才略。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史家對人物的態(tài)度。應當指出,司馬遷對陳勝首事的功勞是充分肯定的,也十分贊賞他的才能,同時又認為他的失敗是由用人不當造成的,所以很表惋惜;從這一節(jié)文字我們也可以窺全豹之一斑。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