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xué)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
【司馬遷及《史記》簡介】
司馬遷(約前145~前90年),西漢著名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和思想家。字子長,夏陽(今陜西省韓城縣南)人。其父司馬談是漢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書、編寫史料,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的官職)。司馬遷10歲“誦古文”,20歲開始游歷,游蹤遍及南北,到處考察風(fēng)俗,采集傳說。歸來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漢武帝元封八年(前108年)繼父職,任太史令,博覽皇家珍藏的大量圖書、檔案和文獻。太初元年(前104年),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對歷法進行改革。在《史記》草創(chuàng)未就之時,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被捕入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掌管皇家機要文件),發(fā)憤著書,公元前91年完成《史記》創(chuàng)作。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3000年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包括本紀(帝王傳記)12篇,世家(記諸侯本系)30篇,列傳(序列人臣事跡)70篇,表10篇,書(記經(jīng)濟、天文、歷法、禮樂等方面的情況)8篇,共526500字。其中《陳涉世家》對陳勝起義給予高度評價;《河渠書》《平準書》《貨殖列傳》反映了社會經(jīng)濟生活;《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等記述了少數(shù)民族的活動,都是本書的優(yōu)點。對部分歷史人物的敘述,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在文學(xué)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魯迅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譯文】
陳勝是陽城縣人,表字叫涉。吳廣是陽夏縣人,表字叫叔。陳勝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跟別人一道被雇傭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邊高地(休息),悵然嘆息了好長時間以后,對同伴們說:“有朝一日有誰富貴了,可別忘記咱窮哥兒們!蓖閭冃χ卮鹚骸澳憬o人家耕地當牛馬,哪里談得上富貴啊!”陳勝長嘆一聲,說:“燕雀怎么能知道鴻鵠的凌云壯志。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窮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漁陽,臨時駐扎在大澤鄉(xiāng)。陳勝、吳廣都被編進這支隊伍,并擔(dān)任小隊長。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jīng)誤了期限。誤了期限,按秦王朝的軍法,就要殺頭。陳勝、吳廣在一起商量,說:“如今逃跑(抓了回來)也是死,起來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為國家而死,這樣好吧?”陳勝說:“全國人民長期受秦王朝壓迫,痛苦不堪。我聽說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兒子,不該立為國君,該立的是長子扶蘇。扶蘇因為多次諫勸始皇的緣故,始皇派他到邊疆去帶兵。最近傳聞?wù)f,并不為什么罪名,二世就將他殺害。老百姓大多聽說他很賢明,卻不知道他已經(jīng)死了。項燕擔(dān)任楚國將領(lǐng)的時候,(曾)多次立功,又愛護士卒,楚國人很愛憐他,有人認為他戰(zhàn)死了,有人認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們這些人冒充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發(fā)出號召,應(yīng)當有很多人來響應(yīng)的。”吳廣認為(這個見解)很正確。(二人)于是去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倆的意圖,說:“你們的事都能辦成,能建功立業(yè)。不過你們還是去問問鬼神吧!”陳勝、吳廣很高興,(又)捉摸這“問問鬼神”的意思,終于悟出:“這是教我們先在眾人中樹立威信啊!庇谑怯弥焐霸诰I條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再把綢條塞進人家網(wǎng)起來的一條魚肚子里,士兵買魚回來烹食,發(fā)現(xiàn)了魚肚子里的綢條,本來已經(jīng)覺得奇怪了。(陳勝)又暗地里派吳廣潛藏在駐地附近叢林里的神廟當中,天黑以后點上燈籠(裝鬼火),裝做狐貍的聲音,向(士兵們)喊道:“大楚復(fù)興,陳勝為王。”士兵們一整夜既驚且怕。第二天,大家到處談?wù)撨@件事,都指指點點的,互相示意地看著陳勝。
吳廣平時很關(guān)心周圍的人,士兵們大多愿意為他出力。(那天)(兩個)軍官喝醉了,吳廣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們發(fā)火,讓他們責(zé)罰他,借此來激怒士兵。那軍官果然鞭打了吳廣。(眾士兵憤憤不平,)軍官(剛)拔出劍來威嚇(士兵),吳廣一躍而起,奪過劍來殺死了他。陳勝協(xié)助吳廣,一同殺了兩個軍官。陳勝把眾戍卒召集起來,宣布號令,說:“各位(在這里)遇到大雨,都超過了規(guī)定到達漁陽的期限。過期就要殺頭。就算僥幸不殺頭,而戍守邊塞的人十個中也得死去六七個。再說,大丈夫不死則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業(yè)啊。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眾戍卒齊聲應(yīng)道:“一定聽從您的號令!庇谑敲俺涫枪臃鎏K和項燕的隊伍,為的是順從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為義軍的標志),打出大楚旗號。又筑了一座高臺,舉行誓師儀式,用那兩個軍官的頭祭祀天地。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任都尉。起義軍(首先)進攻大澤鄉(xiāng),占領(lǐng)該鄉(xiāng)后接著進攻蘄縣。攻克蘄縣后,就派符離人葛嬰帶兵攻取蘄縣以東的地方。(陳勝自率主力)攻打、、苦、柘、譙等縣,都拿下來了。一路上收編人馬,等打到陳縣的時候,已有戰(zhàn)車六七百輛,馬一千多匹,士卒幾萬人。進攻陳縣時,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帶兵在譙門中應(yīng)戰(zhàn)。起義軍(一時)不能戰(zhàn)勝,(不久)守丞被人殺死,大軍才進入陳縣。幾天后,陳勝召集當?shù)氐泥l(xiāng)官和有聲望的人共同商討大事。這些人異口同聲地說:“將軍您親自披甲上陣,手拿武器,討伐殘暴無道的秦國,恢復(fù)楚國的社稷,論功應(yīng)當稱王!庇谑顷悇俦粨泶鞣Q王,宣稱要重建楚國。這時,各郡縣受秦朝官吏壓迫的人都紛紛起事,懲辦當?shù)氐拈L官,把他們殺死,來響應(yīng)陳勝的號召。
【有關(guān)的史料】
1、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陰謀奪權(quán)的經(jīng)過。
于是(胡亥、趙高、李斯)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丞相,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長子扶蘇曰:“朕巡行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shù)十萬以屯邊,十有余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乃反數(shù)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狈馄鋾曰实郗t,遣胡亥客奉書賜扶蘇于上郡。
使者至,發(fā)書,扶蘇泣,入內(nèi)舍,欲自殺。蒙恬止扶蘇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jiān),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fù)請,復(fù)請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數(shù)趣之。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fù)請!”即自殺。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屬吏,系于陽周。
──(見《史記·李斯列傳》)
2、關(guān)于楚將項燕之死。
(始皇)二十三年,秦王復(fù)召王翦,強起之,使將擊荊。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秦王游至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于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見《史記·秦始皇本紀》)
【補充注釋】
1、將尉──《索隱》云:“官也。”《漢官儀》:“大縣二人,其尉將九百人,故云將尉也。”可見,“將尉”即將(統(tǒng)領(lǐng))卒之尉,不是一將一尉,下文“并殺兩尉”可證。
2、借第令毋斬──文言文中常有復(fù)合虛詞,大多是上下同義,不可分割,例如“借令”“第令”,皆假使之義。這句話里的“借第令”三字連用,仍是假使之義。前面的譯文作“就算僥幸不殺頭”,就是將此三字視為一個整體,而不用機械的“對號入座”的譯法。
3、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铚、酂、苦、柘、譙皆下之。──此句不能連讀,連讀則語意模糊,铚、酂、苦、柘、譙諸地均在蘄之西,而葛嬰奉命“徇蘄以東”,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實這里說的是兵分兩路:葛嬰東進,陳涉率軍西進。如果在“攻……”句前加上“自將兵”三字,意思就清楚了。讀文言文要注意這一類省略語。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