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施耐庵的卒年代和籍貫,眾說紛紜,有的系推算,有的系略說,并無確證。至于生平,各說亦略有細節(jié)差異。我們依王道生之說。其他諸說,略列于后:
1、據蘇州大學歷史系教授陸振岳提供的清初《顧丹午筆記》(手抄本)中說:“施耐庵,錢塘人,與劉青田相契。明太祖搜羅人材,劉薦耐庵,命訪之。適耐庵作《水滸傳》甫竣。劉閱之,遂不言薦。歸報太祖曰:‘此人心思才力已耗盡于一部小說矣。用之何益!’”注:顧丹午,名公燮,約為乾隆時蘇州名流。蘇州地方史料中引用《顧丹午筆記》之處甚多。這一條筆記,能證明施耐庵是劉伯溫同時代人,且與劉伯溫相契,而且在錢塘有過經歷,《水滸》的初稿已在施耐庵隱居時完成。而且,施耐庵確有不肯為明太祖出山的經歷。至于籍貫,只是顧丹午的一說。
2、淮安市(今淮安市楚州區(qū))圖書館陳陽(1998年時86歲)的“打印稿”中說:“施耐庵(約1298~1370),原名施耳,施子安。……元代至順年間的進士,曾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做官!瓌⒉疁嘏c施耐庵同榜進士。……張士誠起兵,也多次派步將施的好友卞元亨來請施作謀士……帶著弟子羅貫中乘船逃到淮安,隱居在淮城棋盤街東頭都土地祠西側一個單門獨院的知友家中。這個知友在蘇北里下河地區(qū)開了一爿最大的當鋪店。家中豪富,院中有假山水榭、亭臺樓閣(今新華池后邊)。老板為人不俗,喜結天下名流!┠外志挂猿荩ń窕窗玻┑氖捄⑸缀、越湖、洪澤湖、白馬湖、蓼兒洼湖蕩蘆葦沼澤及山東水泊梁山為背景,更以淮安畫家龔開畫的有關《三十六人贊》這線索,閉門創(chuàng)作了巨著《水滸傳》、《隋唐志傳》、《三遂平妖傳》等奇書!端疂G傳》……成書于淮安,最后客死于淮,淮地好友備棺木運回原籍興化安葬!弊ⅲ捍苏f據《興化縣續(xù)志》卷十三《施耐庵傳》:施耐庵原名耳,白駒人,祖籍姑蘇,……!卑矗哼@兩份資料同出一源,其中“名耳”一說,其實也有道理,因為施耐庵既到淮安是“隱居”,或許是避禍,當然要隱去真名,姑且以“耳”為名有何不可?但仍保留了他的字“子安”!岸闭撸c“而”同音,“耐庵”有“而”,“彥端”亦有“而”,這也許是施耐庵的心計吧!施耐庵到過淮安,與大豐白駒發(fā)現(xiàn)的《木榜文》內容相符,這決不是移花接木了。
3、近代淮安市陳民牛編輯《淮安人名辭典》,趙樸初題書名,冰心題寫扉頁,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辭典中有施耐庵小傳。(略)
4、北京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張惠仁《施耐庵生卒年新論》(提綱)中說:“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各有一知名學者撰文提供過施耐庵的另外二種生卒年:一說生于1290年,卒于1364年;一說生于1260年,卒于1240年,……”接著說:“據《施耐庵學刊》第一期介紹,……興化縣資料室主張卒年為1328~1420年左右。該刊第2期楊鐘淮文章提出了兩種可能:一為1323~1397年;一為1320~1394年。又見陳遼提出1332~1406年說;劉冬提出1308~1382年說!庇谑钦f;“施耐庵生于元仁延佑七年歲次庚申(1320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歲次庚辰(1400年)”(注:《處士施公廷佐墓志銘》中已有“于大元丙申生曾祖彥端”字樣,且與早期傳世的王道生《施耐庵墓志》“生于元貞丙申歲”相合,其他的考證似是多余了)。
清代之前,疏于考證,但是凡有一說,都有來歷,F(xiàn)略列于后:
明人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元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世傳施號耐庵,名、字竟不可考!弊ⅲ哼@里指在“武林”刊行的書中有一部《水滸傳》,而不是指施耐庵是武林人。因為“名、字竟不可考”,當然不知其人的籍貫了!笆┠外帧笔强袝r的署名,所心胡應麟先稱“施某”,繼稱“施號耐庵”。胡應麟是很謹慎的,他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因為他采訪不到隱居的大作家,只也點到為止。
清代以來,以文字資料作為考證依據的居多,有的近乎推測。如,1919年,曲學大師吳梅在《顧曲麈談》中提出:“《幽閨記》為施君美作。君美名惠,即作《水滸傳》之耐庵居士也!弊ⅲ簩O楷第亦持此說,在《中國通俗小說書目》中說:“耐庵即施惠號,見傳鈔本《寶敦樓傳奇匯考目》,惠字君美(一云字君承),錢塘人!卑矗簝晌淮髱熀鲆暳恕端疂G傳》的藝術風格,只是扣住了“錢塘”“施”字下了考證。寫《幽閨記》的手筆決不會去寫大氣磅礴的《水滸傳》。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