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萬州區(qū)溪口學校 陳新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它意味著: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yǎng)育的圣殿。任何一名教師,都不能把教育與教學分割開來。學生的道德教育,不光是班主任和團隊工作者的事,它應該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是我們每一位科任教師的自覺的行為。思想政治課上,可以給學生灌輸愛國主義思想;歷史課上,可以讓學生體驗民族榮辱感;尤其是語文課,圍繞課文中心思想、主人公、作者或思想傾向等,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學習什么、追求什么、批判什么的道德觀教育,學生受到熏陶。語文課堂教學中更是潛藏著豐富的德育因素。
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非常重視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理念的滲透。新課程下的三維教學目標,也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定為最高的,也是最不易實現的目標。同時,我又擔任著班主任工作,更是時刻將教學與德育聯系在一起。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自然地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
在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致女兒的信》一文中,作者就“愛情是什么”這一敏感話題作了深入淺出而又形象生動的闡釋,它告訴了我們愛情的真諦。在備課時,我想到了近段時間某個別同學在這方面的思想動向,還想到了前不久發(fā)生在某中學一女生深夜外出,慘遭污辱的案例。我打算在傳授課本知識的同時,讓他們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愛情?”“我們應不應該涉足早戀?”
在明確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之后,我發(fā)現好多同學臉上帶著好奇和羞怯,有的還在竊竊私語。我問道:“你們敢不敢大膽、大聲、大方地說出你們的心里話?”只聽得一兩位男生的回答“敢”,隨之而來的是滿教室的哄笑?磥恚@條路并不好走啊……
隨著作者親切地講述,大家漸漸沉浸在那個意味深長的童話故事里,很多同學都被故事里男人和女人眼里“愛情”的力量所感染,陷入了沉思。很快地,在老師的點撥下,他們懂得了“愛情是能經受住時間磨礪的忠誠,和超越死亡的‘心靈的追念’”,明白了“愛情”是“兩顆心的相融與契合”。接下來,在自由發(fā)言講述自己所熟悉的經典愛情故事時,雖然舉手的不多,但凡被請到發(fā)言的同學都開了口,講起了故事。從歐洲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到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從經典影片《泰坦尼克號》到電視連續(xù)劇《新白娘子傳奇》,從童話故事《灰姑娘》到武俠巨著《神雕俠侶》,同學們用不太準確簡潔的語言,講述了自己所聽到看到的愛情故事。他們如此廣博的見識和豐富的聯想真令我吃驚。
接著,談談現實生活中的愛情故事,和自己眼中的父親母親,以及如何看待中學生早戀現象時,同學們都打開了話匣子。有同學說“我曾經以為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的浪漫就是愛情,原來我們的爸爸媽媽平平淡淡、相守到老才是人間真愛”;有同學把“愛情”比作“朝陽”,帶來溫暖和光明,而“早戀”卻如“夕陽”,雖然美好,但隨之而來的是徹夜的黑暗和孤寂;還有同學把“早戀”喻為“帶刺的玫瑰”,絢麗迷人卻容易使人受傷……同學們的妙語連珠贏得了陣陣掌聲。最后,我提到了那個女中學生慘遭流氓強暴的案例,讓他們辨別“情”與“性”即“精神性”與“生物性”的根本區(qū)別,使他們真正明白了文中“從人本身來看說,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人”這一句話的真正內涵。
在“談談你對本課學習的感受”作業(yè)中,大多數女同學表示要自尊、自重、自愛,以學習為首要任務,與男同學交往要注意分寸。個別男同學還坦然認錯,認識到以前對某些女生敲敲打打、磨磨擦擦實為不該,表示今后要尊重女生,尊重自己。
二00五年十月十五日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