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蘇霍姆林斯基的簡歷
一份簡歷,有時可以告訴我們很多很多……
時間 | 事件和經(jīng)歷 |
1918.12.28 | 出生與烏克蘭奧麥爾尼克村一個貧苦農(nóng)民的家庭。(十月革命勝利的第二年) |
20世紀30年代(具體年份不詳) | 提前從速成中學畢業(yè)進入一所師范學院的師資培訓班學習(20歲左右),準備當教師。 |
1934年 | 在故鄉(xiāng)擔任小學教師,同時參加高等師范教育進修(函授)。 |
1939年 | 加入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后參加反法西斯衛(wèi)國戰(zhàn)爭,任政治指導員。 在這一階段中,妻子被敵人殘酷地處死,出生不久的嬰兒夭折自己在戰(zhàn)爭中負了重傷,兩塊彈片一直留在胸部未能取出。 |
四十年代初 | 傷愈出院。要求重返教育崗位。 先任烏發(fā)的某種學校長,后任基洛夫格勒區(qū)教育局長。 |
1947年 | 經(jīng)蘇霍姆林斯基本人要求,回家鄉(xiāng),被任命為帕夫雷什中學校長。 |
1957年 | 任俄羅斯聯(lián)邦共和國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 |
1968年 | 任蘇聯(lián)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 |
1970年 | 由于殘留胸部的彈片侵入心臟旁的主要的血管,醫(yī)治無效,逝世(終年52歲)。 |
1972年 | 在公眾建議下,“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紀念館”在帕夫雷什中學創(chuàng)立。 |
1975年 | 以上紀念館更名為“蘇霍姆林斯基國家教育紀念館”。 先后參觀者達20余萬人。 |
二、數(shù)字告訴我們
透過下面的數(shù)字,我們又能看到、想到蘇霍姆林斯基的很多很多……
1、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寫下了──
40多部專著、600多篇論文、1000多篇童話故事。
幾乎每年出版2部著作。
他的著作被稱為“教育百科全書”。
他寫的書的總印數(shù)超過了3000000冊。
烏克蘭教育部將他的著作編成5卷。
蘇聯(lián)教育部將他的著作編成3卷。
2、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當“教育家式的校長、老師”、“校長、老師式的教育家”──
每天清晨5:00~8:00在那間小小的校長辦公室,回憶、思索……用清晰的筆跡寫作,有時能寫8~10頁(他的時間就是這么來的);
每天一到上午8:00,他走出辦公室,迎接來上學的學生;
每天上午8:00學生進校以后,他不在校長室,巡視全校,深入各部門或教研室、會議室;
每學期聽每位教師15節(jié)課,并認真做筆記;
一直堅持對四、五個“最難教育的學生”進行重點觀察和教育;
經(jīng)過他長時間觀察和做過工作的孩子共有3700多人,對每一個孩子都做過記錄,蘇霍姆林斯基自己說“3700頁筆記記載了我的全部教師生活。每一頁我都獻給一個人──我的一個學生!
全校29個班級的700多名學生都成了他觀察和研究的對象;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一所農(nóng)村學校身不離校地工作32年,這對于我來講是無與倫比的幸!。
三、蘇霍姆林斯基的童年和他的家庭
瓦西里·亞歷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1918年12月28日出生于烏克蘭奧麥爾尼克村一個貧苦的農(nóng)家。祖父曾是舊俄的農(nóng)奴;父親是農(nóng)民、一個能干的木匠,在奪取蘇維埃政權(quán)的斗爭中失去了一條腿,在國內(nèi)戰(zhàn)爭時期為鞏固革命成果流過血。
十月革命勝利后不久,這個偏遠鄉(xiāng)村的農(nóng)家,生活是貧困而動蕩的。土豆和黑麥粉做的面餅是家里上好的食品。小瓦西里總是赤著腳跑來跑去。然而酷愛書籍的祖父,無限忠于蘇維埃政權(quán)的父親和慈愛的母親,創(chuàng)造了一個溫馨和睦而又生氣勃勃的家庭環(huán)境。在這個家里,大人從不大聲呵斥,更不責打孩子,一道目光、一個表情,就足以使孩子明白自己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孩子們從心底里感覺到長輩對他們的期望和熱愛,很依戀長輩。小瓦西里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健康、茁壯地成長。這個家庭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孕育了蘇霍姆林斯基那顆金子般的心。有意思的是,這個家庭中的兄弟姐妹4人(三男一女)先后都成為教育工作者。
……
四、把全部身心獻給孩子、獻給教育事業(yè)
蘇霍姆林斯基中等個子,看上去總比他的實際年齡年輕得多。他給人們的印象是精力充沛,麻利精干,時間似乎總是比別人多,因為他做的事情總比別人多。學生們見到的總是興高采烈的校長。他在哪兒出現(xiàn),哪兒就有一群孩子圍上來同他說東道西,學生不“懼怕”校長。學生無論開展什么活動,大家都能看到蘇霍姆林斯基興致勃勃的臉龐,他那種專心致志的神情讓你覺得好像學校里現(xiàn)在只有這一項工作。
其實,蘇霍姆林斯基到帕夫雷什中學的頭10年是十分艱苦繁忙的。他是率領著優(yōu)秀教師運了一列車的直觀教具、書籍、磚瓦和樹苗來到這里的。它接收的是一所荒蕪的、并不寬敞的學校里面僅有幾名很普通的教師。他在帕夫雷什中學的工作,可以說,一切都是從頭開始的:從事基本建設、組織教師隊伍、安排教學和研究工作。10年,學校的一切基本安排就緒,學校也有了一些發(fā)展,大家開始像一個人是地齊心協(xié)力工作,學校一切工作像時鐘般準確運行。這所農(nóng)村學校得到社會的承認和支持。
作為一個勇于進取和攀登的人,蘇霍姆林斯基有著自己的艱辛之處。他長期經(jīng)受著傷病的折磨,一面擔任學校領導工作,一面進行科學研究;生活異常緊張,夜晚總結(jié)一天工作的時候,他往往感到筋疲力盡;學校工作中總有令他感到不安和擔憂的問題……
他之所以能以苦為樂,變辛苦為幸福,在于他對孩子有一種理智、深切而執(zhí)著的愛。(這才是教師對學生真正的愛,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只有理智的愛,才能使教師去愛那些看上去“并不可愛”的學生)
無論在向教師提出的建議和要求中,還是在論述師德的文章中,他首先要求教師熱愛孩子,要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他甚至提出,如果不愛孩子,就去另找一個工作,決不要去當教師。
作為校長,蘇霍姆林斯基不僅僅是一位精力過人和要求嚴格的學校主持者、管理者,不僅僅是全校教師的教師,而且還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從一年級一直跟到學生畢業(yè)。他始終認為,干學校工作一天也不能與學生、教學脫離。他與學生朝夕相處,在教室里給他們上課,在節(jié)假日和課余帶領他們?nèi)ソ加巍瓘闹杏^察他們的言行,了解他們的歡樂和痛苦,關心他們的成功和失敗。因此,對于孩子,他“了如指掌”。經(jīng)他長時間觀察過的孩子共有3700多人……學校有29個班級700多名學生,他們從入學到結(jié)業(yè),整個學習期間的生活和勞動,都成了他的研究對象。他運用所信仰的教育原理,與全校教師長年研究學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思索、實踐、總結(jié),再實踐。整個學校充滿了創(chuàng)造性的科學研究氣氛。(我國的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也有與之相似之處,而我等愧莫能如。
蘇霍姆林斯基非常愛孩子。
我們讀他的任何一部著作,都能感覺出這位教育家對孩子的滿腔熱忱。
他不僅愛聰明的孩子,也愛智力遲鈍的孩子;不僅愛品德優(yōu)良的孩子,也愛“有精神創(chuàng)傷的孩子”;不僅愛體魄健壯的孩子,也愛孱弱有病的孩子……塔城學校的每一個學生為“我的孩子”,幾乎能叫出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了解他們每一個人的家庭。在他眼里,在良好的教育下,每一個孩子都將成為優(yōu)秀的公民,是構(gòu)成祖國未來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說蘇霍姆林斯基“對孩子有一種理智、深切而執(zhí)著的愛”是非常貼切的。我國現(xiàn)在那些充滿“應試”功利主義的教育與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和實踐相比,是多么地缺乏人道!蘇霍姆林斯基從事的是真正意義上的義務教育、面向全體的素質(zhì)教育、是還教育本來面目的教育!而應試教育則是教育的異化。
因此,蘇霍姆林斯基真愛每一個孩子!竭盡全力讓他們快樂、幸福、健康地成長。凡關系到下一代成長的事,他都管。學生在校的生活他管,學生在家里的生活他也管;學生課內(nèi)的學習他管,學生課外的學習他也管;學年內(nèi)的事他管,假期里的事他也管;學生本人他管,學生的家長他也管;學生未入學他就開始管,一直管到學生如何做合格的丈夫和妻子,怎樣做合格的父親和母親……(編者:這是終極的人文關懷!蘇霍姆林斯基詮釋了素質(zhì)教育的要義。)他把畢生的心血都獻給了孩子!無怪乎,他在晚年著作《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的前言中說:“在一所農(nóng)村學校身不離校地工作32年,這對于我來講是無與倫比的幸福。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孩子們,所以考慮很久之后,給這本書題名叫《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我認為,我是有這個權(quán)利的!疑钪惺裁词亲钪匾哪兀课铱梢院敛华q豫地回答說:愛孩子。”在這本書的最后一章中,他又說:“五年來,我拉著你們的手一步一步向前走,我把整個的心都給了你們。誠然,這顆心也有過疲倦的時刻。而每當他精疲力竭的時候,孩子們啊,我就盡快到你們身旁來。……我遐想未來,仿佛看到你們都已長大成人,我的親愛的孩子們:我看到你們一個個都成長為英勇無畏的蘇維埃愛國者,都懷有一顆赤誠的心,都有一個聰慧的頭腦,都有一雙靈巧的手!
到帕夫雷什中學采訪的記者問蘇霍姆林斯基:“你不想去大城市,在科研機關里占一席之地,全力以赴地從事科學研究工作?”記者得到的回答是:“我怎么能拋下這里的一切呢──這所學校,這些楊樹,這座花園?最主要的是,我怎么能拋下這些孩子?我覺得如果失去了這一切,我就被剝奪了最主要之物──生命的甘露!痹谒淖詈笕兆永铮匀粦涯钏暮⒆觽,渴望回到學校去,同孩子們在一起,聽孩子們的笑聲。
1970年,蘇霍姆林斯基正當52歲的盛年,由于殘留在胸部的彈片侵入心臟旁那根主要的血管,而過早地去世了……他在去世前不久給《國民教育》雜志編輯部的一封信中寫道:“現(xiàn)在我的健康狀況如下:再過一段時間,由于戰(zhàn)爭而留在我胸部的兩塊彈片將相離心臟不遠的某條血管移動若干毫米……在這兩塊小小的彈片容我生存的時間里,我想盡可能多做點事情。我要竭盡全力地拼命干,以便結(jié)束主要的工作──幾本尚未寫完的書!
就這樣,蘇霍姆林斯基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分鐘……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