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wǎng)首頁 語文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最后一課》教學設計

    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網(wǎng)

    新學網(wǎng) > 語文 > 人教課標本七年級下冊 > 最后一課 > 《最后一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感受小說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情感。

    2、學習小說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心理描寫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寫法。

    3、了解在情節(jié)發(fā)展過程中通過細節(ji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突出主題的方法。

    【教學重點】

    1、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心理描寫體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

    2、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設計】

    1、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要引導學生熟讀品味,感受小說的藝術美。

    2、對本文的內(nèi)容適當?shù)慕榻B說明。

    3、本文的文字較平易,但有些語句內(nèi)涵豐富深刻,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去發(fā)掘、理解。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

    《最后一課》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其中所表現(xiàn)出的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具有世界性的影響。

    1、自讀課文,初步了解小說的基本內(nèi)容,并通過看注釋,查字典掃清文字障礙。

    哽(gěng)踱(duó)懲罰(chěng,fá)

    祈禱(qǐ,dǎo)詫異(chà,yì)

    2、作者簡介:

    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國19世紀下半期的小說家。他一生寫了13部長篇小說,1部劇本,4部短篇小說集,有《達拉斯貢的達達蘭》、《星期一的故事》、《小福羅蒙》、《大利斯勒》等。

    他的短篇小說有不少是以普法戰(zhàn)爭為題材,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法國普通人民對侵略者同仇敵愾的愛國主義精神,遣責了資產(chǎn)階級當局開門揖盜,致使法軍節(jié)節(jié)敗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熱的罪惡!蹲詈笠徽n》就是都德愛國主義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3、背景:

    預習提示第一段。

    小說寫于1873年,即普法戰(zhàn)爭的第二年,篡奪了法國革命成果的拿破侖二世復辟帝制后,力圖通過擴大法國在歐洲的勢力,以擺脫內(nèi)部危機,鞏固王朝。而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則打算通過戰(zhàn)爭,統(tǒng)一各邦國建立統(tǒng)一的德意志帝國,企圖占領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1870月7法國向普魯士宣戰(zhàn),9月,色當一戰(zhàn)法軍大敗,拿破侖三世被俘,普軍戰(zhàn)領了阿、洛1/3以上的土地。這時,法國已變成了自衛(wèi)戰(zhàn)爭。法國人民團結一致抗擊敵人。小說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后一節(jié)法文課,反映了愛國情感。

    二、整體感知

    1、再讀課文,給文章分段,概括段意。

    2、記敘的人稱有幾種?這篇小說敘述故事采用第幾人稱?

    兩種。即第一人稱(記敘者以“我”或“我們”的身份出現(xiàn)在文章中)和第三人稱(直接寫“他(她)或他(她)們”。

    本文采用第一人稱。

    3、采用第一人稱有什么作用?

    能給讀者親切、真實的感受。

    4、利于組織材料,“我”起線索作用,通過“我”的耳聞目睹,帶出‘最后一課’的有關事情。利于刻畫人物,“我”是文中的主人公之一,以第一人稱敘述,可以直接描寫“我”的心理,表現(xiàn)“我”在最后一課的思想變化。

    5、再讀課文:

    ⑴分析小弗朗士:

    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課,思想感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按練習二,將小弗朗士的思想感情的變化分為下列三方面,在課文中找出反映各方面變化的相應語句。

    ①從貪玩不愛學習到熱愛法語。

    ②從怕老師到理解、同情并敬愛老師。

    ③從幼稚不懂事到熱愛祖國。(教參68頁)

    ⑵分析韓麥爾先生:

    6、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都是小說的主人公,但描寫的角度是不同的,有何不同?

    對小弗朗士小說是直接描寫他。

    對韓麥爾先生則是通過小弗朗士的耳聞目睹間接描寫他。

    7、由于角度不同,描寫方法也相應的不一樣,有何不一樣?

    對小弗朗士側(cè)重心理描寫。

    對韓麥爾先生則以行動描寫和語言描寫為主。

    8、韓麥爾先生是怎樣的人?他的思想性格是通過哪些描寫表現(xiàn)出來的?

    他是一個普通教師,但他富有愛國情感,善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最后一課’里唱出一曲感人肺腑的維護祖國語言的愛國主義頌歌,以深蘊于內(nèi)心的愛國熱情點燃了學生幼小心靈的火種,堅定了他們對祖國必勝的信念。

    9、小說除了通過小弗朗士耳聞目睹表現(xiàn)韓麥爾先生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外,還通過小弗朗士的感受突出了他的形象,請從課文中找到這一類句子。

    “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恨不得一下子……”

    “好像……似的……”

    三、分析課文

    “上學路上→上課之前→上課經(jīng)過→宣布放學”

    〖第一部分〗

    1、這一部分主要交代了什么?

    (故事的背景,小弗朗士的身份,性格特征)描述了小弗朗士在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

    2、1段,獨白式的心理描寫:

    上學晚了,未復習好功課,害怕老師訓斥,因而閃過逃學的念頭。

    由此看出他是個怎樣的學生?

    (稚氣、貪玩、是個不愛學習的學生)

    3、2~3段,寫了上學路上對景物的感受。讀這兩段,突出表現(xiàn)他性格中的哪兩個方面?

    天真好玩的性格,意志力終于戰(zhàn)勝了想逃學的念頭。

    △哪一方面性格是作者要強調(diào)的?(毅志力)

    “我“貪玩,但能管住自己,是小弗朗士思想性格的基點,是他思想轉(zhuǎn)變的條件。

    4、4段,作者寫了弗朗士經(jīng)過村政府時的心理活動,展示出他性格的另一側(cè)面是什么?從哪些地方表現(xiàn)出來的?

    (恨!皦南ⅰ薄坝殖鍪裁词铝耍俊保

    普法戰(zhàn)爭在1871年,小說背景是1873年,相隔了兩年,但對“最近兩年來”稱“壞消息”反映出孩子內(nèi)心愛憎分明,對侵略者的行徑是牢記在心的。

    “又出什么事了”引起懸念,埋下伏筆。

    5、5段、6段,他為何氣急敗壞地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里?說明了什么?

    (鐵匠的話,他誤認為華希特是嘲笑他)

    (說明他自尊心很強)

    同時,鐵匠的話在這里也是伏筆,造成懸念吸引讀者繼續(xù)讀下去。

    6、作業(yè):課后一、四(預習本)。

    思考題三。

    給課文第二部分分層。

    〖板書〗(第一課時)

    1、7~10,不平,F(xiàn)象,渲染氣氛。

    2、11~16,“最后一課”,點明主題。

    3、17~23,最后一課的感人情景。

    第二課時

    復習前一課時內(nèi)容。

    給課文第二部分分層。

    一、課文分析

    〖第二部分〗

    1、根據(jù)第一層的內(nèi)容做練習一填表:

    “總”“偏”說明了什么?(“總”表示喧鬧的一貫性,“偏”顯出安靜得異乎尋常)“偏”是孩子的口頭語,用來親切。

    先生服飾和平日不同,“只……才……”句式起了什么作用?(強調(diào))做練習三。

    除了表格中的異常氣氛,還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最使我吃驚的……”)

    這些不同說明了什么?(說明最后一課引起學生、老師及鎮(zhèn)上人們的強烈震動和他們對最后一課的無限珍惜)一點先生的愛國感情。

    通過這些異,F(xiàn)象,渲染出一種嚴肅悲憤的氣氛,造成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預示著將要出現(xiàn)什么驚心動魄的事件。

    2、正當弗朗士對這不平常的情景感到奇怪的時候,韓麥爾老師說:“……”,他的話點明了‘最后一課’的含義。

    “啊……那些壞家伙……這么一回事!保êx)

    (聽老師說后恍然大悟,得知禁教法語后十分悲憤)

    3、這時小弗朗士的感情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文章用了3個驚嘆號,強烈地表現(xiàn)出小弗朗士對祖國語言的深厚感情。

    其次對“討厭”的書和“嚴厲”的老師在感情上也變了。(見書)

    再有,剛才異常的現(xiàn)象也得到了解釋。

    這一段的心理活動,表明教師真摯的愛國熱情,通過小弗朗士對老師的憐憫,尊敬和感激之情,表明孩子心靈上愛國意識的成長。因為禁學法語,是對法蘭西人民感情的傷害,它促成小弗朗士愛國意識的猛醒,從而學法語的興致一下子開到空前高度,對小學生來說,熱愛法語就是熱愛祖國的同義語。

    4、“最后一課”是文章的高潮,小鎮(zhèn)上所有的人對統(tǒng)治者的恨和對祖國的愛,都凝聚在這“最后一課”中。

    “天啊,……任何代價我都愿意拿出來!保êx)(不僅表示了小弗朗士要回答好老師問題的決心,也寫出了他內(nèi)心的差恥感,要學好祖國語言的決心)

    5、18、19段是老師的自責和他對阿爾薩斯人的直率批評,表現(xiàn)了什么?

    (韓麥爾先生民族責任感的表現(xiàn),點出了他的愛國感情)二點

    6、20段,贊美法國語言三點

    7、練習三2、含義(見教參)四點

    老師的高度責任感,使小弗朗士也深切感到他“恨不得……一下子……”五點

    8、21段,為了讓學生上好習字課,老師還別出心裁地設計出新的字貼。

    這一段有幾處細節(jié)描寫?

    烘托出教室中的愛國氣氛;

    孩子們對祖國文字的熱愛;

    (含義)嘲笑普魯士侵略者強迫他們學德語的愚蠢。

    9、22段,通過小弗朗士的眼睛,寫出了韓麥爾在告別家園、校園時依依不舍的心情。說明這時小弗朗士對老師是同情理解的,讓感到通過最后一課,他由貪玩不懂事,變得成熟懂事了。

    10、23段,“我們又想笑,又難過”為什么 ?

    “聲音古怪”令孩子想笑;“聲音發(fā)抖”令孩子難過。

    〖第三部分〗

    1、做練習三3。

    (見教參)六點

    2、“法蘭西萬歲”是韓麥爾的心聲,它集中體現(xiàn)了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七點韓麥爾的愛國感情

    3、練習三4。

    (見教參)

    小結:本文是一首愛國主義的交響曲,對小弗朗士和韓麥爾的描寫是這首交響曲的主旋律,對郝叟、鎮(zhèn)長、郵遞員及班上學生的描寫則是配合主旋律的作用,對于這些人物的語言、表情、行動、心理、服飾的描寫,乃至對布告牌、金龜子、鴿子等細節(jié)的刻畫,都可以說是愛國主義的音符,這許許多多的音符組成一首悲憤的愛國主義樂曲。

    4、作業(yè)。

    第三課時

    一、總結中心思想

    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qū)的人民慘遭異族統(tǒng)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tǒng)一的堅定意志,集中地表現(xiàn)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寫作特點

    1、出色的心理描寫;

    2、細節(jié)描寫的真實性;

    3、場景描寫寥寥數(shù)筆,牽制全篇;

    4、“烘托”和“重復”手法巧妙運用。

    三、作書后練習

    〖板書〗(第三課時)

    鋪墊:“我”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

    結尾:悲壯不屈精神──深化主題

    情節(jié):上學路上上課之前 上課經(jīng)過宣布放學

    人物:

    小弗朗士:貪玩、幼稚、詫異 難過、懊悔、忘不了

    韓麥爾老師:穿上禮服、態(tài)度和藹、耐心、哽咽

    郝叟老頭:坐在教室后聽課,激動

    環(huán)境:普魯士兵出操 普魯士兵收操

    【語法】

    實詞: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象聲詞、嘆詞。

    虛詞: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

    一、名詞

    1、詞

    2、名詞:表示人和事物名稱的詞。

    3、名詞的類型:

    ⑴表示人的:雷鋒、黃繼光、同志、作家、老師、學生

    ⑵表示事物的:(具休) 水、山、馬、稻子、飛機、原子、計算機車輛

    ⑶表示時間的:秋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現(xiàn)在、過去

    ⑷表示處所的:上海、中國、亞洲、遠處、里屋

    ⑸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東、西、里、外、內(nèi)、中、間、旁;以內(nèi)、以東;之上、之間;里邊、上邊;左面、南面;上頭、外頭;上下、內(nèi)外;中間、開外

    ⑹表示抽象概念:道德、政治、文化、法律

    4、判定名詞的特征:

    ⑴名詞前一般能加表示物量的數(shù)量短語 例:一條魚,兩只手,幾雙鞋

    ⑵名詞在句中常作主語、賓語。

    ⑶名詞一般不能重疊:

    少數(shù)名詞如“人、家、年、天、隊、縣”等帶有量詞性質(zhì),前面可直接加數(shù)詞,可以按量詞重疊式重疊。

    ⑷指人的普通名詞后加“們”,表示群體 例:同學們,老師們

    指物的名詞后加“們”是修辭上的擬人的用法,多用于文學用品中。

    [例]“Ade,我的蟋蟀們!Ade,我們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5、做書后練習。

    二、動詞

    1、動詞:表示動作行為、發(fā)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的詞。

    2、動詞分類:

    ⑴表示心理活動:愛、恨、怕、想念、打算、希望、害怕、擔心、討厭

    ⑵表示存在、變化、消失:在、存在、發(fā)生、有、演變、發(fā)展、生長、死亡、消失

    ⑶表示判斷(判斷動詞):是

    ⑷表示可能、意愿、必要的(助動詞):能、能夠、會、可以、愿、愿意、肯、敢、要、應當、應該

    ⑸表示趨向的:上、下、進、出、回、開、過、起;來、上來、下來、進來、出來、回來、開來,過來、起來;去,上去、下去、進去、出去、回去、開去、過去

    3、動詞的語法特征:

    ⑴動詞經(jīng)常作謂語或謂語中心語,多數(shù)能帶賓語:

    [例]及物:買收、聽收音機、有書

    不及物:游行、出發(fā)、休息

    ⑵動詞后邊一般可帶“著、了、過”等:

    [例]雨在下著,窗戶關著

    ⑶一部分動詞可重疊,表示“動作時間短暫”或“嘗試”的意思:

    [例]單音節(jié)動詞:AA

    想──想想,聽──聽聽

    講──講講,聞──聞聞

    雙音節(jié)動詞:ABAB

    批評──批評批評,休息──休息休息

    研究──研究研究,考慮──考慮考慮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