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寧安市石巖中學 鄒積曄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探究文章各部分的內涵。
2、能力目標:
⑴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⑵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使學生意識到社會的發(fā)展不應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人與自然應和諧共存。
【教學過程】
1、(播放VCD碟,欣賞歌曲《好大一棵樹》)正如歌中所唱的,樹是大自然中的強者,茂盛繁密。樹是人類的朋友,給人們濃濃的綠蔭、心神的安慰。但在疾速奔馳的人類文明的車輪的碾壓下,它倒下了……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關注臺灣作家王鼎鈞筆下一棵樹的命運,看看那樹會給我們留下怎樣的思考。
2、(出示教學目標)誰能給大家朗讀一下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3、明確了本節(jié)課的目標后,請三名同學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你們想聽哪些同學的朗讀?
4、欣賞完課文,你有哪些感悟?
(設計意圖:對課文整體感知。)
5、作者以第三人稱敘述了大樹的故事,按照時間的順序可將全文劃分為三個部分。其實剛才三位同學讀的就是這三個部分,同學思考一下,課文是按照哪幾個不同的時間來寫的?
6、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部分,探究課文的內容,也就是思考作者是如何刻畫這棵樹的?圍繞樹都寫了什么?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探究各部分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7、歸納得很準確?傊髽涞臓蠲膊环,代表田園風光,大樹講人情、通人性、不利己、只利人,默默的庇護人類,可人類又是如何回報樹的呢?
8、由這部分我們可以看出大樹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忍辱負重、胸懷豁達的品性。而大樹最終的命運又如何呢?
9、聽完以上三名同學對課文內容的分析,你還有哪些新的感悟?
(設計意圖:再次感悟課文內涵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0、文章的內容我們探究完了,你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11、本文的語言詩情畫意、意味深長、值得品味。請找出你最喜歡的語言,并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12、有人說綠色是屬于古人的,只有王安石才會為“春風又綠江南岸”的一個“綠”字而冥思苦想、百般推敲。也有人說綠是屬于前人的,只有朱自清才會對眼前誘人心魄的綠油然而生出“掬你入口”的欲望?上КF(xiàn)在的我們在書中看到綠,眼前卻缺少綠了,取而代之的是滿目灰白。的確壞境保護已成了當今社會一個急待解決的課題。請同學把你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壞境保護的資料展示給大家。
13、其實我國的有關部門也采取了相應的補救措施你了解嗎?
14、老師也準備了一份資料,誰愿意給大家讀一下?(多媒體出示資料)
15、看到這組另人觸目驚心的數(shù)字,我想你們還會有好多話要說,請同學們結合課后第三題,把你要說的話寫在日記上。
(設計意圖:遷移訓練,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
16、的確,我們的社會要發(fā)展,人與自然應和諧共存,決不應以犧牲壞境為代價,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共同努力吧。保護好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讓我們永遠生活在綠色的空間中。
(設計意圖:呼吁學生保護壞境。)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