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五步教學法:聽讀正音;默讀譯文;精讀品析;熟讀成誦;回讀小結(jié)。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dǎo)入:由愛蓮說的配樂視頻以及描寫蓮花的詩歌導(dǎo)入。
了解文體,掌握“說”文體特征。
出示學習目標:1、掌握文言字詞,疏通文意。
2、理解文章主題,培養(yǎng)高尚情操。
3、學習并運用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手法。
4、能背誦優(yōu)美句段。
正課:
(一)聽讀正音
方法:聽課文錄音。(多媒體播放錄音)明確朗讀要求。
目的:正確朗讀課文。
檢測:
1、注音
2、把課文讀給同桌聽一遍,相互之間指出錯誤。
3、齊讀課文一遍。
(二)默讀譯文
方法:結(jié)合課文注釋,自主學習。
目的;翻譯課文,掌握重點詞語的解釋,提出不懂的問題。
檢測:翻譯句子:
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b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c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d 菊之愛, 陶后鮮有聞。
(三)精讀品析
方法:了解作者生平,議議寫寫
目的:深入理解課文,并學會運用。
設(shè)計問題:
1、結(jié)合時代背景說說周敦頤為什么要寫蓮花?(托物言志)
2、本文圍繞一個“愛”字,寫了三種人、三種花、三個比喻、進行了三種評價、表明了三種態(tài)度、從三個方面描寫蓮花,你能做出點分析嗎?
(四)熟讀成誦
方法:理清思路,大聲朗讀。
目的:熟練背誦。
(五)回讀提升
方法:反饋檢測;課堂習作;反思,回看學習目標。
目的:鞏固、補缺、提升
反饋檢測:
①本文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而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zhì)的一句是__________。
②本文中作者拿____和____與蓮對比,前者是_____,后者是______,作用是突出_______。
課堂習作:
讀了《愛蓮說》,我們仿照作者用蓮花來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歡……”句式說一段話,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樹木。但要注意兩點:第一,要注意內(nèi)在聯(lián)系;第二,要有新意。
結(jié)束語
一個人,入世既久,習染已深,既無法百分之百的“出污泥而不染”,也不易在一轉(zhuǎn)念之間,就回到了單純。因此,我們需要一種經(jīng)常的“提醒",來使自己迷途知返。而這提醒,就是一種超平物欲之上的使心靈凈化之力,心靈凈化才能回到無私,才能不為外在利欲所誘,放開無畏的征逐,而有余情欣賞世界上真正的美好。這份無私的美德,和對世界的欣賞之情的維護,也就是美化人生的力量了。(冰心)
布置作業(yè)
1、請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寫一種你喜歡的花草樹木或其它物件。
2、背誦并默寫課文。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采用了如下幾個步驟。
開始,播放一段關(guān)于蓮花的視頻,讓學生回憶學過的有關(guān)蓮花的詩句,激趣導(dǎo)入。之后,帶領(lǐng)學生了解了一下“說”這種文體,同時展示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有具體的目標。
接下來是正課,共分五步,第一步是“聽讀正音”,學生聽讀朗讀帶,讓學生糾正了部分字的的讀音,接著學生自讀、齊讀,在讀的過程中給與了一定的朗讀指導(dǎo)。第二步是“默讀譯文”,學生結(jié)合注釋自學課文,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句子,由于學生課前預(yù)習較為充分,這一步完成的很順利。第三步是“精讀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只設(shè)計了兩個問題,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手法,讓學生明白所托之物與所言之志的聯(lián)系,學生掌握的情況比預(yù)計的要好。第四步是“熟讀成誦”,此一環(huán)節(jié)我開展了背書比賽,有不少學生當堂背下來了。第五步是“回讀提升”.,讓學生以自己所喜歡的植物為內(nèi)容,當堂寫一段50字左右的托物言志的片段,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由于整堂課都是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學生的發(fā)現(xiàn)為主,所以,學生作起這樣的作文來,并不犯難。
這堂課,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為主。學生學得輕松自如,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最充分的發(fā)揮,不僅把老師該教的知識自己學習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去發(fā)現(xiàn)問題。
當然,本節(jié)課也留下了不少遺憾,如“回讀提升”環(huán)節(jié),學生當堂習作,由于時間關(guān)系,只點評了兩個同學的習作。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積累文言詞匯,背誦全文。
(2)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從個人情趣、愛好和風格,展開想象,感悟做人的道理,學習蓮花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zhì)。
教學重點:指導(dǎo)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以花喻人的含義。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