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理念:
以竺可楨的“日記”貫穿整個教學,以小見大,以點帶面。通過品讀“日記”,體悟“日記”中包含的深義,感受竺可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學研究上的精神。在感悟的過程中,得到語言與精神的雙重洗禮。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理解“支撐”等9個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與“日記”有關的重點句段。
3、深讀課文1~~5自然段,學生在探究、交流的過程中感受竺可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學研究上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
感受竺可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學研究上的精神。
四、教學過程:
一、日記導入
1、師:同學們,平時你們寫日記嗎?你的日記中都會記些什么呢?
(學生自由講述)
2、師:是啊,平時我們寫的日記都是記一些生活中的事情,F(xiàn)在我們也來看一篇日記(課件出示)
1974年2月6日,氣溫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東風一至二級,晴轉多云。
① 誰愿意來讀讀? (注意引導讀通讀順)2生
②這篇日記和我們平時的日記有什么不同?(簡單,只記錄了氣象變化)
3、師:是啊,這是一篇普通的氣象記錄文字,是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竺可楨寫的一篇日記。
板書:24、氣象學家竺可楨
①誰來讀讀他的名字?(注意“竺zhú、楨zhēn的讀音)
②一起讀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走進日記
1、師:今天就讓我們打開竺可楨的日記,走進竺可楨的世界,去感受他的生活。請同學們打開書本,讀讀課文,把文章讀通順,碰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讀后交流:誰愿意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指名3~4生,注意正音)
a、齊讀難讀的句子。
3、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讀的這篇日記看似普通,可真的普通嗎?為什么?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一下課文,找出不普通的地方。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竺可楨是怎樣寫下這篇氣象日記的。
(課件出示)
1974年2月6日清晨,一位躺在病床上的老人,支撐著身子坐起來,擰開收音機的旋鈕,聽收天氣預報。他戴上老花眼鏡,哆哆嗦嗦地在筆記本上寫下一行小字……這是老人留下的最后一篇氣象記錄。第二天,他就與世長辭了。
①指名讀,其他同學注意聽,他讀準了沒有。(注意正音:擰nǐng 鈕niǔ哆duō 嗦suō 篇piān 評價:這些生字讀得真準,讓我們也學他的樣子來讀讀這幾個詞語)
②再請一位同學來讀。
③讀了這段話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理解“支撐、戴上老花眼鏡、哆哆嗦嗦、最后一篇、與世長辭,體會竺可楨是在病危無力,極度虛弱的情況下,寫下了這篇日記的,這篇日記是竺可楨用自己最后的生命來寫的。感悟參考:
a、竺可楨把日記看成他生命的一部分;
b、竺可楨就是這樣堅持不懈地記著氣象記錄的;
c、竺可楨為科學研究奮斗一生的信念;
④讓我們懷著深深的敬意,再來感受這令人感動的一幕吧! (學生感情朗讀)
3、(課件回到日記)
1974年2月6日,氣溫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東風一至二級,晴轉多云。
師:是啊,這,不是一段普通的文字;這,是氣象學家竺可楨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用顫抖的筆寫下的最后一篇日記!
板書:日記
相信同學們再讀這篇日記時,肯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①學生朗讀(感情深沉,速度緩慢)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