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名稱 | 12、孔子學琴 | ||||||||
年級 | 四年級 | 學科 | 語文 | 第幾冊 | 七冊 | ||||
教學目標 | 1. 會寫本課十一個生字,會讀文中七個生字。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體會孔子謙遜、好學的治學態(tài)度和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 | ||||||||
教學重難點及解決策略 | 教學重點 |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抓住文中描寫孔子學琴的句子,畫出重點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推想重點詞語的含義,感悟孔子不斷進取、精益求精的優(yōu)秀品質。 | |||||||
教學難點 | 抓住描寫孔子學琴的語句,理解孔子的琴藝是怎樣一步步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的為本課的一個難點。 | ||||||||
解決策略 | 1. 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提高學生利用工具書和隨文理解詞義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 能夠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講一講或演一演《孔子學琴》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口頭表達能力。 | ||||||||
框架問題 | 單元問題 | 在學習中成長 | |||||||
內容問題 | 從課文中體會體會孔子謙遜、好學的治學態(tài)度和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 | ||||||||
信息技術手段使用 | ppt | ||||||||
教 學 過 程 | |||||||||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談話導入。 1. 由孔子其人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他是誰嗎?(課件出示孔子照片) 2. 他就是我國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傳他的學生有三千多人,他是偉大的教育學家,思想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孔子,探求他的精神世界。 3. 板書課題:12.孔子學琴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 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同學、查字典等方法解決。課件出示學習提示。 2. 利用各種形式理解詞語。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圖片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課件展示 如帶有時代行為習慣的詞語“盤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體的形體實際操作幫助理解。 三、讀中感悟,初步感知。 1. 課件展示學習提示: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中描寫的孔子彈奏的樂曲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試著用課文中的詞來回答。(爐火純青) 2. 課件出示其涵義:相傳道家煉丹,到爐子里的火發(fā)出純青色的火焰時,就算是成功了。比喻學問、技術或辦事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地步。 3. 孔子的琴彈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如此完美。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孔子是怎樣學琴的?勾畫出有關的重點詞句。多讀幾遍。 | |||||||||
第二課時 一、細讀品味,深入理解。 1. 引導學生說說那幾段講的是孔子學琴的經過? 孔子學琴共經歷了四個層次:一是學曲譜,二是練技巧,三是領會內容,四是體會作者。 孔子彈琴的程度是這樣一個過程:一是會彈,二是順暢自然、悅耳動聽,三是令師襄如醉如癡,四是抑揚的琴聲令感情起伏不平。 孔子學琴的內心想法變化:一是不滿足現(xiàn)狀拜師學琴,二是想真正掌握彈琴的技巧,三是要體會曲子的思想內容,四是體會出作者是周文王,心情激動。 師襄的幾個階段變化:奇怪——迷住、激動、如醉如癡——驚異、佩服、行禮。 2. 第二自然段重點理解“畢恭畢敬”“彈完一遍又彈一遍,絲毫沒有厭倦的樣子”,從這里可以看出孔子已經學會了曲譜,正在揣摩彈奏的技巧,所以師襄勸他學習一首新曲子時,孔子表示自己還要練習練習。體會孔子做事的認真——一絲不茍。 3. 第三自然段重點理解“手指運用自如,樂曲彈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樣順暢自然,悅耳動聽”這句話,這是他學琴的第二階段,說明他掌握了彈琴的技巧,但他不滿足,還要領會曲子的思想內容。表現(xiàn)孔子治學的嚴謹——精益求精。 4. 孔子學琴的第三階段是什么?最后他彈琴的水平達到了什么境界? 課件展示 二、講一講、演一演、想一想。 鼓勵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講一講、演一演“孔子學琴”的故事。再想一想:從孔子學琴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啟發(fā)? 三、結合實際、拓展延伸。 結合孔子學琴這件事,以及課下查閱的有關資料,讓學生談一談孔子是個怎樣的人。 四、指導書寫。 1. 復習認讀生字。 2. 請學生選出不好書寫的生字。 (1)老師范寫。 (2)學生描紅。 (3)討論記住這個字的好方法。 3. 讓學生找其他生字之間的聯(lián)系和規(guī)律,如左右結構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4. 學生練寫其他的生字。 五、課外推薦閱讀。 《于丹論語心得》 | |||||||||
前置性學習 | 教學過程中 | 教學結束后 | |||||||
能夠讀通課文,理解課文大概意思。 | 學生從“畢恭畢敬”和“絲毫沒有厭倦的樣子”中理解孔子做事的認真,并學習他一絲不茍的精神。 | 課外閱讀《于丹論語心得》 | |||||||
教學流程圖 | |||||||||
教學策略 | 對天才學生 | 列出小標題,幫助他們從總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 |||||||
對需要幫助的學生 | 采取多種形式的讀,讀中感悟,配以小標題,逐步理解課文內容,悟出道理。 |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