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女媧造人》這篇神話故事講的是開辟天地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鳥獸蟲魚,單單沒有人類,世界顯得荒涼寂寞,于是出現(xiàn)了女媧。女媧同樣感到孤獨寂寞,她用黃泥捏成了像自己一樣的生物,這個生物一觸地便活了起來,而且還能叫“媽媽”。女媧非常欣喜,她把自己創(chuàng)造的這個生物取名叫人。接著又造了許多這樣的人,又想出辦法把小人分成男女,讓他們自己去繁衍后代,這樣,人類就世世代代延續(xù)下來了。
課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寫開辟天地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鳥獸蟲魚,單單沒有人類,世界顯得荒涼寂寞。
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寫神通廣大的女神女媧用黃泥和水揉捏了“人”,從此,女媧再也不感到孤獨、寂寞了。
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寫女媧用藤條揮灑泥漿的方法造出了許多的小人兒,使大地布滿了人類的蹤跡。
第四部分(第16—17自然段)寫女媧把小人兒分成男女,叫他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后代,使人類得以世世代代延續(xù)下來。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知道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了解女媧是怎樣一步一步地創(chuàng)造出人類的。
2.體會神話故事想象豐富的特點。
3.認識“媧、藤”兩個字。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說說女媧是怎樣一步一步創(chuàng)造人類的。
【教學難點】
體會神話故事神奇和想象豐富的特點。
【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課前可讓學生搜集有關女媧的神話故事。
(二)識字
要注意“藤”字是后鼻音,讀“ténɡ”!皨z”字的右下部是“內(nèi)”,“藤”字的右下部是“”。
(三)理解感悟
1 本課故事情節(jié)通俗易懂,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首先讓學生整體閱讀課文,理清文章敘述順序:天地無人——黃泥捏人——創(chuàng)造許多人——分為男女,延續(xù)后代。在弄清敘述順序后,再讓學生說說女媧是怎樣一步一步創(chuàng)造人類的。
2 本文想象豐富,故事情節(jié)生動有趣。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體會這個特點。遠古時期,人們不可能了解人類起源的科學道理,就通過想象認為是“神創(chuàng)造了人”,這是可以理解的。就這個故事本身而言,是遠古時期人類精神活動的產(chǎn)物。從女媧這個人物以及她“黃泥捏人”“創(chuàng)造許多人”“分為男女,延續(xù)后代”等造人過程看,可以體會到古人的想象豐富、奇特而有趣。
(四)課時安排
本課可安排1—2課時。
教學資料
1.作者簡介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生于四川新繁縣。神話學家。本名袁圣時,筆名丙生、高標、袁展等。論著有《中國古代神話》《古神話選釋》《山海經(jīng)校注》《神話論文集》《中國神話傳說辭典》。《中國古代神話》是中國第一部漢民族古代神話專著。作者對浩瀚的古文獻資料,考辨真?zhèn),訂正訛誤,加以排比綜合,把中國漢民族片斷的古神話資料熔鑄成一個有系統(tǒng)的整體,提供了一部具有漢民族古神話特色與風格的文學作品。
2.女媧的故事
女媧是中國神話中最古老的始祖母神,大母神,化萬物者和英雄人物。女媧畢生做了兩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一是造人,二是補天,為人類立了大功!杜畫z補天》這段神話是我國古代神話中最奇?zhèn)邀悺⒆顒尤诵钠堑纳裨捴。它描寫的是:在洪荒時代,當宇宙發(fā)生大變動,天崩地裂的時候,天神女媧為了拯救人類于水火,毅然運用她的神力,“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殺黑龍以濟冀州,斷鰲足以立四極,積蘆灰以止淫水”。與自然災害作斗爭,辛辛苦苦做了許多工作,終于將災禍平息,使人類得以生存。它突出寫的雖然是神,實際上還是歌頌古代敢于和自然威力作斗爭的勞動人民。
3.詞語解釋
莽莽榛榛:草木叢生的樣子。
神通廣大:形容本領高超,無所不能。
生氣蓬勃: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興高采烈: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堪,表示程度極深。
4.課外拓展閱讀《語文同步讀本》(六年級下冊)中的《補天的人》《羿射九日》和《渾沌開竅》。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