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wǎng)首頁 語文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美哉,蓮花

    劉靜波

    梅蘭菊竹,多為文人雅士所喜愛;而蓮花,卻為更多的不同階層的人所喜愛。文學作品中,詠蓮的詩詞很多,而且寫得也美,如:“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周邦彥《蘇幕遮》),早晨的陽光,把凝聚在荷葉上的露珠吸干了,圓圓的粉紅色的花苞隨著晨風的輕拂,漸漸舉了起來,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詩情畫意。也有人把蓮之美寫過了頭,“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十三云:“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我懷疑這一故事的真實性,金兀術攻打南宋京城杭州,不一定也不可能是因為有慕于西湖的十里荷花。然而,從另一角度可以看出結構故事的人,對荷花之美是十二分的傾慕。

    在敘述文字中,明人劉侗的《西堤》,是寫蓮花較好的一篇:

    “……荷,花時即葉時,花香其紅,葉香其綠,香皆以其粉。荷,風姿雨韻。姿在風,羽紅搖搖,扇白翻翻;韻在雨,粉歷歷,碧琤琤,珠濺合,合而傾。荷,朵時筆植,而花好偃仰,花頭每重,柄每弱,蓋每傍擠之……”

    寫湖上蓮花風姿雨韻,花紅香綠,楚楚動人。

    這是明崇禎年間,北京頤和園昆明湖中的蓮花一景,不知今天游頤和園,是否還能領略這一景觀。

    在眾多的詠蓮文字中,最為人稱道的,應推宋人周敦頤的《愛蓮說》,他把蓮人格化了:“予獨愛蓮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凜然浩氣,卓立世俗之上,獨標俊逸高潔風韻。

    周敦頤中興儒學,有大功焉,黃庭堅稱他“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廉于取名而銳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為官,以洗冤澤物為己任,不為權貴所左右;為文,“其言約而道大,文質而義精,得孔、孟之本源”;而且提掖后進,誨人不倦。程顥、程頤皆出其門,朱熹又受業(yè)二程,是宋明理學的奠基者。家于廬山蓮花峰下,以示對蓮花的愛慕之情。他把自己的品格、自己的愿望及自己的美學觀念,統(tǒng)統(tǒng)融匯在蓮花里了。那些貪官污吏之徒,那些蠅營狗茍之輩,那些甘言媚詞、卑躬屈膝而干謁求進之流,是寫不出如此高格調的好文章的。

    蓮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是情理之中的。春蘭、秋菊、臘梅,還有國色天香的牡丹諸花,也稱君子之花、高雅之花,也有其某些象征意義,但它們畢竟只能供觀賞。而蓮,除觀賞價值外,還有更廣泛的實用價值。其子、其根可入藥,可作佳肴,是餐桌上的美味。清人張潮評論:“凡花色之嬌媚者,多不甚香;瓣之千層者,多不結實。甚矣,全少之難也。兼之者,其惟蓮乎。”殷日戒也說:“花葉根實,無所不空,亦無不適于用,蓮則全有其德者也。”這完全符合美學理論中對于美的含意的界定:真善美的統(tǒng)一,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主客觀的統(tǒng)一。

    正因為具有真善美,所以在人們的日常物質文化生活中,蓮占有相當?shù)牡匚唬⑶掖筇げ竭M入佛門圣地。佛家崇善、崇美、崇潔凈,選中蓮花作為象征和代稱,可謂慧眼獨具。佛祖釋迦牟尼就是坐在象征圣潔的蓮花座上,并且還演義出與蓮花有關的傳說:釋氏母親懷孕滿月,游園時攀無憂樹,樹下忽然開出蓮花,大如車輪,此時釋氏便從母親的右脅生出,坐在蓮花上。佛教經(jīng)書也有不少冠以蓮花二字,如《妙法蓮華經(jīng)》等。也有不少僧人取潔白純真美麗之意,以蓮為名,以蓮為寺,以蓮為宗。東晉僧人慧遠創(chuàng)凈土宗,在廬山東林建蓮社。越南17世紀竹林禪派僧人白梅麟角,將越南禪宗與凈土宗相結合,創(chuàng)造蓮宗派,在河內(nèi)建蓮宗寺。至于以蓮為名的僧人,就更多了,比如印度的蓮花生、蓮花戒,日本的蓮池等等。

    日本是佛教大國,又是島國,崇拜大海,性喜潔凈,所以對蓮花有著特殊的感情,蓮花在日本文化中也占有相當?shù)牡匚弧?ldquo;蓮花遍布日本人生活的各個角落,不僅餐具中有呈蓮花瓣形的小瓷羹匙,而且在日本人的飲食生活中,蓮菜要占相當?shù)谋戎亍?rdquo;

    歐洲人造園必有泉,日本人造園必有池,池中必有蓮。在俗人看來,蓮是清雅純美的花兒;在佛眼中,蓮是理想中的極樂凈土。蓮池是日本人游覽觀賞的好去處,所以描寫泛舟賞蓮的詩文俳句就特別多,文字也特別美。作家和辻哲郎的《巨椋池的蓮》就寫得不錯:“……荷花高出水面,我們坐在船上,荷花有的齊胸,有的打眼眉;……亭亭出水,姿態(tài)端麗,散發(fā)著清新的氣息。……挨挨擠擠的荷花,從一朵朵到一片片,從少到多,由遠及近,一下子全部映入你的眼簾。此情此景,完全忘掉了荷花以外的形象,看到的是一個純粹的蓮花的世界。”讀著這些雋逸清靈的文字,我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孫犁先生筆下的《荷花淀》,我們的想象也情不自禁地展翅翱翔在那個“純粹的蓮花的世界”里,盡情享受美的芬芳、美的真趣、美的韻致。

    佛教首先由印度傳入中國,逐漸融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周邊國家的影響甚大,是東方文化的代表,基本反映了東方人的價值觀念和審美觀念。過去我們一度強調美的階級性,強調不同階級、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人,有不同的審美觀念,認為焦大不愛林妹妹,是因為他們不是一個階級的人,從而忽略了美的共同性。蓮就體現(xiàn)了美的共同性,東方人愛蓮,西方人也愛蓮。古希臘神話中,就有不少蓮花的美麗傳說。

    法國19世紀印象派繪畫大師克洛德·莫奈,對蓮情有獨鐘,對東方文化也頗感興趣。1893年,他在厄爾省吉維爾尼村的住宅旁,買下一片土地建造花園,園內(nèi)挖一池塘。塘內(nèi)種蓮花,塘邊又建造一座東方式小橋,叫日本橋。他的一幅名畫《日本橋和仙人池》,就是以此為背景。仙人池,即種上蓮花的那個池塘,這與東方人將蓮花視為仙人仙境的意義是相通的。使他獲得世界聲譽的名畫《白睡蓮》,就是以他家池塘里的蓮為素材創(chuàng)作的。他的一系列以白睡蓮為主題的作品,使他獲得極大的成功,奠定了他在法國的繪畫大師地位。

    作家巴什拉爾為《白睡蓮》寫了一篇畫評,題為《白睡蓮或夏日黎明的驚奇》。所謂驚奇,是借用波德萊爾一句名言:美就是驚奇。在這里我們看到,形式上畫家畫蓮、評家評蓮,而實質上他們都是沉浸在對美的贊嘆、美的呵護、美的愛憐的一片深情中。文章寫得輕靈活潑,幽默俏麗:“池上一片水靈靈的花,鮮嫩嫩的花,經(jīng)過一夜,更透出勃勃生機。”“傍晚,小花將躲進水里過夜。故事(指古希臘神話故事)里不是說,它的柄收縮,一直把它拉回到陰暗的泥底嗎?這樣,每一個黎明,睡蓮的花——這水上的大含羞草,在夏天的夜里好好地睡過一覺之后,就伴隨著光明再誕生一次,所以它的花永遠新鮮,成為水和陽光的純潔的女兒。”

    在這里,我們驚喜地讀到了西方的《愛蓮說》。周敦頤將蓮人格化,把清廉高潔的人格美作為美的極致加以頌揚;而巴什拉爾把蓮寫成一位天真可愛的“水和陽光的純潔的女兒”!進而將這種純潔之美擴大開來,涵蓋所有的花兒。

    然而,巴什拉爾并沒有就此打住,他繼續(xù)寫道:“克洛德·莫奈該是理解了美的這種無量的恩惠,理解了人給予一切傾向于美的東西的這種鼓勵,而他自己,則是畢生都善于為一切落在眼前的東西增加美。”因為,“在其生命的所有行動中,在其藝術的所有努力中,克洛德·莫奈都是美的力量的仆人和向導,而美的力量是支配世界的”。

    ──《散文》1998年第2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