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第八中學(xué)初三年四班 劉憶冰
中華五千年,江山代有人才出。在滔滔的歷史長河中,曹操無疑可以說是爭議最多的一位人物。
曹操,奸雄乎?英雄乎?
在多數(shù)人的眼中,曹操是一個反面人物,是一個陰險、歹毒、蠻橫之人。人們有這么個印象,主要原因有三:其一,眾所周知,《三國演義》中,曹操有一句很狂妄的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逼涠麏Z了人家漢室的江山。其三,他殺楊修、殺孔融……
看起來,理由相當充分,但是,“眾所周知”真的就是事實嗎?
據(jù)史書《魏書》記載,一次曹操遭董卓迫害,出逃到他的朋友呂伯奢家,卻誤殺了呂伯奢一家。當他事后知道自己已鑄成大錯時,后悔莫及,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睆牟懿佟皭怼钡纳袂榭梢钥闯,他寧愿自己辜負別人,把悲傷留給自己,也不愿讓別人辜負自己,這才是他的本意!他說這句話完全是出于勉強的自我排解,自我安慰及自我反醒而已。清代小說評論家毛宗崗曾對曹操的這句話作這樣的評價:“此亦孟德之過人處也!笔堑,他敢于承認自己的過失,這是難能可貴的。
但是,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偏偏扭曲了曹操的本意,對這句話進行加工,變成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边@樣一來,性質(zhì)就完全變了。而《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使作者的錯誤觀點誤導(dǎo)了一代又一代不明就理的讀者。──孰不知,《三國演義》只是小說,小說的內(nèi)容,亦可真亦可假。
至于曹操奪漢,《三國志》、《三國演義》當中都有這方面的描寫。沒錯,曹操奪漢這一事實不可否認,但這能成為我們厭惡他的原因嗎?顯然不能。歷史要發(fā)展,就難免會有戰(zhàn)爭與征服。中華歷史上這樣的例子還少嗎?后來的唐太宗滅隋建立唐朝盛世,成吉思汗西征歐洲,乃至努爾哈赤入主中原都無一例外地驗證了這一歷史潮流的存在。而曹操奪漢只是順應(yīng)了這一潮流而已。而且,當時殘酷的環(huán)境令曹操別無選擇,不進則退,不打就意味著挨打。
再說曹操的“殘殺”人才。就拿楊修來說,他究竟為什么被曹操所殺?是人們所說的忌妒楊修的才學(xué)?非也,關(guān)鍵在于楊修違背了曹操的用人原則。對此,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易中天教授這樣評論:“如果是對曹操的軍國大事有用的人,即使別的地方有差池那倒不要緊。他最討厭的是耍嘴皮子又不與他同心同德的人。相同的,對一個政治家來說,不能為己所用者,純屬多余!辈荒転榧核,這才是曹操殺死楊修的真正原因。而孔融等人的被殺,或多或少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綜上所述,簡單地說曹操歹毒奸險,以至于京劇中把曹操定義為白臉,都是不確切的。
有首歌這么寫:“看似花非花霧大霧,濤濤江水流不住。一生豪情壯志鐵傲骨,原來英雄,是孤獨!辈懿偈枪陋毜,千百年來,他“花非花霧非霧”,得不到應(yīng)有的肯定。但曹操是英雄,一生豪情壯志,活得精彩,活得漂亮。
曹操,是英雄,真英雄!是英雄自風(fēng)流!
(指導(dǎo)教師:柯智賢)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