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文中的抒情
在散文中抒情的方式,一般可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
1、直接抒情,就是直接把作者心中壓抑不住的情感傾吐出來。如《珍珠鳥》一文中,作者在文末寫道:“我筆尖一動,流瀉下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2、間接抒情,就是通過敘述、描寫、議論等表達方式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情。
⑴借助敘述抒情。如《馬》:“它馴良不亞于勇毅,它一點兒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克制它的動作:它不但在駕馭人的手下屈從著他的操縱,還仿佛窺伺著駕馭人的顏色,它總是按照著從主人的表情方面得來的印象而奔騰,而緩步,而止步,它的一切動作都只為了滿足主人的愿望!睌⑹觥榜R”的忠實、馴良,抒發(fā)了作者贊嘆“馬”很可愛的感情。
⑵通過描寫抒情。如《珍珠鳥》:“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yīng)。我只是微微一笑,依舊寫東西,它就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著我的筆尖蹦來蹦去;跳動的小紅爪子在紙上發(fā)出‘嚓嚓’響!泵鑼憽罢渲轼B”的活潑動人的情態(tài),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珍珠鳥”的感情。
⑶通過議論抒情。如《斑羚飛渡》:“我沒有想到,在面臨種群滅絕的關(guān)鍵時刻,斑羚竟然能想出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辦法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我更沒想到,老斑羚們會那么從容地走向死亡”!八鼈冃母是樵赣蒙鼮橄乱淮_通一條生存的道路,從而鑄就生命的輝煌。”這段話抒發(fā)了作者敬畏斑羚的感情,抒情和議論水乳交融,使人感動,令人信服。
二、象征
象征是用具體的事物來表現(xiàn)某種特殊意義。它既是修辭手法,又是寫作手法。象征往往和比喻融合在一起,但二者又有區(qū)別:
比喻象征1可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狀。只用于表示有關(guān)品質(zhì)或人類組織的性質(zhì)。2著眼于二者的相似點。注重于事物本質(zhì)相同點。3一般比喻,僅限于詞語、句子。不限于一詞一句,可擴大到全段、全篇。4可用于各類文體。一般適用于抒情作品。
三、新詩
新詩,是“五四”以來的新體詩歌,又叫“白話詩”“自由詩”。形式上采用與口語相接近的白話,并沖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有的新詩講究節(jié)奏、壓韻等;有的新詩比較自由,無論篇幅的大小、句子的長短,還是節(jié)奏、壓韻、平仄都不拘一格,甚至不用標點,一切服從感情自然抒發(fā)的需要。如牛漢《華南虎》就是一首充滿強烈感情的詩,但由于作者只顧及抒發(fā)強烈感情,所以沒有顧及押韻。
四、關(guān)于《自然史》
《自然史》是法國博物學家、作家布封所著,共36卷。它是一部博物志,語言優(yōu)美,描繪形象,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動物史》《人類史》《鳥類史》《爬蟲類史》《自然的分期》等幾大部分,對整個自然界作了唯物主義的描述和解釋,清除了宗教迷信和無知妄談。由于布封堅持以唯物主義解釋世界,而且他進行研究是根據(jù)大量的實物標本得出結(jié)論,反對先驗主義的臆斷和猜測,因此他在科學上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創(chuàng)見。
《自然史》中有文學價值和較高的藝術(shù)性的,是對動物的描繪。布封帶著親切的感情,用形象的語言替它們畫像,因而描寫生動具體、饒有興味。在他筆下,小松鼠善良可愛,大象溫和憨厚,鴿子夫婦相親相愛,馬像英勇忠烈的戰(zhàn)士,狗是忠心耿耿的義仆,啄木鳥像苦工一樣辛勤勞動,狼是兇殘而又怯懦的暴君……布封用人性的眼光,將動物擬人化,反映他的社會政治觀點,表現(xiàn)了他對封建專制的不滿,寄托了他對開明君主的理想。
五、關(guān)于《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是清朝蒲松齡所作的一部志怪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蒲松齡書房的名稱;志,記;異,奇異的故事。全文共491篇。書中的故事多寫狐鬼花妖,以此暴露當時丑惡的現(xiàn)實,同情下層人民,歌頌青年男女對愛情的大膽追求。作品繼承和發(fā)展了魏晉志怪小說和唐人小說的藝術(shù)成果,還有一些速寫、寓言、民間傳聞等,曲折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中的矛盾和斗爭,既富有浪漫主義,又具有現(xiàn)實主義的真實性。小說情節(jié)曲折,構(gòu)思奇妙,句法靈活,描寫細致,故事完整。語言生動典雅,具有強烈的表現(xiàn)力!读凝S志異》在思想上和藝術(shù)上取得的成就,標志著中國文言小說創(chuàng)作的高峰。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