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1、《三峽》選自______,作者_(dá)_____是_______地理學(xué)家、散文家。(3分)
2、注意下列加點(diǎn)字的讀音:(5分)
疊嶂()曦月()溯()素湍()絕巘()
3、課文描寫了三峽四季的美麗景色,試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8分)
⑴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略無:)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曦月:)
⑶沿溯阻絕(沿:)
⑷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雖:)
⑸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湍:)
⑹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良:)
⑺每至晴初霜旦(旦:)
⑻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響:)
5、譯句:(4分)
⑴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譯: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譯:
⑶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譯:
⑷常有高猿長(zhǎng)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譯:
6、解釋下列詞語的不同含義。(4分)
⑴自: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⑵長(zhǎng):常有高猿長(zhǎng)嘯()巴東三峽巫峽長(zhǎng)()
7、文中從色彩上對(duì)三峽景物進(jìn)行描寫的句子是__________,含義是__________。(4分)
8、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釋義。(4分)
⑴略無闕處_____通_____,意思是__________。
⑵哀轉(zhuǎn)久絕____通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
9、作者引用“巴東三峽巫峽長(zhǎng),猿鳴三聲淚沾裳”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10、《三峽》寫了哪些景物,表現(xiàn)了什么特點(diǎn)?(4分)
答:
11、“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這使我們想到_____________這兩句詩。(4分)
第二部分:
(一)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zhǎng)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文中空白處補(bǔ)寫原句。(2分)
13、用簡(jiǎn)短的話歸納各段的大意:(4分)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14、第一段畫線的兩句,描繪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5、“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八個(gè)字,寫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6、“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描寫得形神兼?zhèn),試分析好在哪里?(4分?/p>
17、在第三段中,有一句話把三峽春冬季節(jié)山水草木的秀麗景色概括無遺,這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8、本文布局巧妙而妥貼,它的特點(diǎn)是先大后_____________,先_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_,即先用粗線條勾畫山川的形勢(shì),再用工筆描繪林巒的景色。每一段開頭,都是先點(diǎn)出_____________或季節(jié),中間是_____________描寫,結(jié)尾以“我”的感覺來_____________之。(3分)
(二)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zhǎng)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⒉恢F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19、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4分)
⑴子無敢食我也。(無:)
⑵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逆:)
⑶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遂:)
⑷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畏:)
20、為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選擇正確的解釋:(4分)
⑴虎求百獸而食之()
A、要求,請(qǐng)求B、尋求,尋找C、幫助D、需求,需要
⑵虎以為然()
A、正確,對(duì)B、這樣C、然而D、然后
21、為下列句子中的“之”選擇正確的解釋,將字母填入括號(hào)內(nèi)。(3分)
A、它們,代百獸B、它,代老虎C、它,代狐貍D、它們,代老虎和狐貍
⑴虎求百獸而食之()
⑵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
⑶獸見之皆走()
22、選擇對(duì)下列語句翻譯正確的項(xiàng)。(4分)
⑴天帝使我長(zhǎng)百獸()
A、上天任命我做百獸的王。
B、天帝讓我比百獸長(zhǎng)壽。
C、老天爺讓我比百獸年長(zhǎng)。
D、上天派我?guī)ьI(lǐng)著百獸。
⑵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A、看看百獸見到我的表現(xiàn)敢不走開嗎?
B、看看百獸和我不離開嗎?
C、看看百獸看見我敢不逃跑嗎?
D、看看百獸見到我是不是離開?
23、從寓言中可提煉出一個(gè)成語,作為這篇短文的標(biāo)題。(4分)
24、分析句子中詞語的古今詞義。(4分)
⑴子無敢食我也。子:古義:今義:
⑵獸見之皆走。走:古義:今義:
25、寫出這則寓言的寓意。(4分)
【參考答案】
1、《水經(jīng)注》;酈道元;北魏
2、略
3、略
4、⑴一點(diǎn)沒有,完全沒有
⑵日月
⑶順流而下
⑷即使
⑸急流的水
⑹確實(shí),實(shí)在
⑺早晨
⑻回聲
5、略
6、⑴從、由;如果
⑵長(zhǎng)時(shí)間地;長(zhǎng)度大
7、素湍綠潭;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
8、略
9、表現(xiàn)旅人的哀愁。
10、略
11、早上從白帝城出發(fā),當(dāng)晚就到達(dá)江陵。朝發(fā)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12、略
13、第一段:總寫三峽峰巒重疊,雄偉峻拔的山勢(shì)。
第二段:寫三峽夏天水勢(shì)的湍急。
第三段:寫春冬二季三峽清幽雋絕、令人向往流連的風(fēng)光。
第四段:寫三峽秋冬之時(shí)景色的凄清
14、三峽兩岸山峰重疊、高插云霄、險(xiǎn)峻幽邃的奇景。
15、三峽水流之湍急
16、這兩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寫“素湍”的動(dòng)態(tài),以“倒影”寫“綠潭”的靜態(tài),極言江水這清澈!八赝摹币娎嘶ㄖ┌;“綠潭”顯潭水之清澈,“回清”寫江水之動(dòng)態(tài)。
17、清榮峻茂
18、;總;分;地點(diǎn);景物;烘托
19、⑴不⑵違背⑶于是,就⑷害怕
20、⑴B⑵A
21、⑴A⑵C⑶D
22、⑴A⑵C
23、狐假虎威
24、⑴第二人稱,您;兒子
⑵跑;行走
25、這篇短文諷刺了那些假借別人權(quán)威,招搖撞騙的人,也說明做事如果不加分析,往往會(huì)被假象所迷惑。
更多本課教學(xué)資料 返回三峽 報(bào)錯(cuò)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