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各版本語文課本中位夢華的課文
1. 【人教課標本八年級下冊】 第三單元 第13課 《旅鼠之謎》
位夢華的資料
位夢華(1940~),科技工作者,中國北極科考隊總領(lǐng)隊。1940年生于山東平度。1962年考入北京地質(zhì)學院,攻讀地球物理勘探專業(yè)。1967年畢業(yè)后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研究所,從事地震成因及地震預(yù)報的探索與研究。1978年歸入國家地震局地質(zhì)研究所。1981年,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進修,并于1982年10月去南極,從此與兩極結(jié)下不解之緣。1983年回國后,利用業(yè)余時間,埋頭于南極的綜合研究。主要著作有《奇異的大陸——南極洲》《南極之夢》《北極的呼喚》等。
1991年6月,位夢華獨闖北極,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極愛斯基摩人聚居區(qū)進行了一個半月的綜合性科學考察,成為直接與愛斯基摩人接觸并廣交朋友的第一個中國人。1992年回國以后,在對北極問題進行綜合研究的基礎(chǔ)上,開始為中國的北極考察事業(yè)奔走呼吁。
經(jīng)過幾年的艱苦努力,由中國科協(xié)主持,中國科學院組織,組成了中國首次遠征北極點科學考察隊。位夢華任總領(lǐng)隊,率領(lǐng)25人的隊伍,冒著生命危險,克服了重重困難,于1995年5月6日勝利到達北極點。
著有《奇異的大陸——南極洲》、《南極政治與法律》、《南極與人類》(電視專題片,位夢華為主要策劃者和撰稿人之一)、《南極之夢》(位夢華、劉小漢)、《美國隨想與南極夢說》、《南極屬于誰》(位夢、胡領(lǐng)太)、《冰雪世界的資源》(嚴其德、位夢華)、《北極的呼喚》、《世紀間的傳遞——北極探索》(電視專題片,位夢華為主要策劃和撰稿人之一)、《鳥瞰北極》(劉小漢、位夢華)、《走向北極》、《生活在北極》(位夢華、王天虹)、《夢系南極》、《魂飛北極》、《到地球頂端去——中國進軍北極》(與人合作)、《兩極紀實》、《天涯縱橫》、《北極日記》、《南北極探險史話》、《最偉大的獵手——阿拉斯加北極愛斯基摩人》(與人合作)、《站在兩極看未來》、《從北極到夏威夷》、《從宇宙到生命》、《南極大探險》、《北極大探險》、《南極與北極》、《南極探秘》、《南極歷險·北極歷險》、《極晝故事·極夜故事》、《南極童話·北極童話》、《北極之謎》、《萬里追鯨記》、《兩極詩抄:冰·雪·夢》。
《南極與人類》(電視專題片)在國際會議上得到好評并獲1991年度全國優(yōu)秀電視教節(jié)目科技類一等獎;《南極屬于誰》、《冰雪世界的資源》為《神奇的南極》叢書十部中之兩本,該叢書榮獲第七屆中國圖書獎和第四屆冰心兒童圖書獎大獎;《世紀間的傳遞——北極探秘》(電視專題片)中國電視1995年度科普類一等獎和95全國優(yōu)秀電視節(jié)目一等獎;《兩極紀實》臺灣《好書大家讀》1998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書獎;《從北極到夏威夷》獲首屆“《Newton——科學世界》杯科普圖書獎”評為2000年度十大科普好書之一;《從宇宙到生命》獲首屆“《Newton——科學世界》杯科普圖書獎”推薦的20本科普書之一等。
簡介2
1940年生于山東平度,1962年考入北京地質(zhì)學院攻讀地球物理勘探專業(yè),1967年畢業(yè)后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研究所,從事地震成因及地震預(yù)報的探索與研究。
1981年作為訪問學者赴美進修,并于1982年10月去南極,從此與南極結(jié)下不解之緣,1983年回國后利用業(yè)余時間,埋頭于南極的綜合研究。1991年他獨闖北極,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極愛斯基摩人聚居區(qū)進行了一個半月的綜合性科學考察,1992年回國后撰寫了大量文章介紹北極的各種情況,而且上書黨中央、國務(wù)院,建議盡快開展北極考察,1993年再次深入北極為中國北極考察作好前期準備。他任中國首次遠征北極點科學考察隊隊長。
他的主要著作有《奇異的大陸--南極洲》、《南極政治與法律》、《南極之夢》、《美國隨想與南極夢說》、《南極屬于誰》、《冰雪世界的資源》、《北極的呼喚》等,由他主編的叢書《神奇的北極》獲第六屆冰心兒童圖書獎大獎(1996)和第三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1997年)。
常用成語
中考 高考名著
位夢華簡介
思維的超前與滯后位夢華
達爾文的功與過位夢華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