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wǎng)首頁 語文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金玉良緣”與“木石前盟”的悲劇沖突

    周絢隆

    新學網(wǎng) > 語文 > 高中語文課文必修3 > 紅樓夢 > 金玉良緣”與“木石前盟”的悲劇沖突

    二、“木石前盟”與“金玉良緣”

    前面分析了《紅樓夢》中的兩重世界,這兩重世界在大觀園中各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具體地說,林黛玉是個象征性的形象,薛寶釵是寫實的形象。與之相反,賈寶玉則是處在二重世界張力之下的一個半寫實半意象化的形象。他既傾心于黛玉的靈慧與氣質(zhì),又迷戀寶釵的美貌與風度,這樣從黛玉和寶釵二人的角度出發(fā),便形成了追求心靈的慰藉與追求現(xiàn)實的家庭生活兩種不同的愛情模式③,并由此產(chǎn)生了所謂“木石前盟”與“金玉良緣”的沖突。

    所謂“木石前盟”,小說在第一回就已經(jīng)借茫茫大士之口向我們作了交代。原來現(xiàn)實世界中的林黛玉,在象征世界中乃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絳珠仙草,因蒙赤瑕宮神瑛侍者每日以甘露灌溉,故得久延歲月,最終修成了女體。適逢神瑛侍者凡心偶熾,“欲下凡造歷幻緣”,絳珠仙子便乘機隨其下世,用自己一生所有的眼淚來回報他的灌溉之恩。象征世界中的神瑛侍者投胎到現(xiàn)實世界中成了賈寶玉,這便構(gòu)成了他和林黛玉的前生之盟。與之相反,“金玉良緣”的說法則起因于賈寶玉有通靈玉,薛寶釵恰好也有一金項圈。這兩樣東西不論從功用還是外部特征看,都有很多巧合之處。一方面,不論是通靈寶玉還是金項圈,對它的主人來說都是性命攸關的,即必須隨身佩戴,不能一刻失去;另一方面,通靈寶玉上刻的“莫失莫忘,仙壽恒昌”這兩句話,與金項圈上刻的“不離不棄,芳齡永繼”兩句又正好成對。這無形中就暗合了中國民間金配玉的思維習慣。所以在第八回“比通靈金鶯微露意”中,連鶯兒聽了寶釵念出通靈寶玉上的兩句話后,都不由得說:“我聽這兩句話,到像和姑娘的項圈上的兩句話是一對兒。”這種不期而遇的事實就為“金玉良緣”的說法提供了依據(jù)。至少,在人們的眼里它是一種暗示。為了加深對問題的認識,我們對所謂“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的實質(zhì)還需做進一步分析。

    何謂盟?在感情世界中,盟就是指男女雙方之間的內(nèi)在期許和承諾,它發(fā)軔于心靈上的認同和精神的同歸。正因為林黛玉與賈寶玉有前生之盟,所以說第三回寫兩人初次相逢,第一面印象中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黛玉一見寶玉,“便吃了一大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見過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睂氂窨戳T黛玉,則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在遭到賈母駁斥后,他又說:“雖然未曾見過她,然我看著面善,心里就算是舊相認識的,今日只作遠別重逢,未為不可。”這種看似無心隨口而出的話,其實有很強的雙關意義。小說特意安排這么一幕,絕非毫無目的。當然,這只是開頭,后面還將一次次地反復提示點染,來暗示這種令雙方心驚的相逢是有前生之盟為基礎的。相反,緣則是男女雙方因某種外在因素而促成的人生遇合。它發(fā)軔于生活的實際需要,同時也帶有很大的偶然性。支持著它的往往不是雙方心靈的相互認同和吸引,而是某種外部條件的巧合。《紅樓夢》對薛寶釵和賈寶玉初次見面的情景和過程完全略而未提,從某種意義上就暗示了他們的相逢有不期而遇的性質(zhì)。也就是說,它和通常陌生人之間的相遇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所以自然不會有那種令人心驚的感覺。但是小說在第五回卻專門交代了寶釵金項圈的來歷。據(jù)鶯兒說,項圈上的話“是個癡癩和尚送的。他說必須鏨在金器上。”讀到這里,我們難免要問:一,和尚為什么要送這兩句話?二,為什么又“必須”把它鏨在金器上?其實,這話是作者特意留下的一個破綻,它向我們透漏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即“金玉良緣”乃和尚所設的迷局。這說明緣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人為性很強的東西,而且永遠是今世的。因為聯(lián)系著它的不是內(nèi)在的精神力量,只是某種外物的偶合。所以它是可以人為地去制造的。因此在小說第十八回中,林黛玉就曾打趣寶玉說:“你有玉,人家就有金來配。人家有冷香,你就沒有暖香去配?”另外,“盟”與“緣”的區(qū)別并不完全是內(nèi)在和外在的問題,在《紅樓夢》中它還代表著前世與今世的時間差異。因為《紅樓夢》是通過兩重世界來塑造人物的,這樣就可以打破時空的局限,把前世與今世聯(lián)系起來,以便更加充分地展示人生的復雜性。某些在現(xiàn)實世界中無法解釋的東西,作者借助象征世界作了清楚的回答。這樣既保證了全書邏輯的統(tǒng)一,完成了對人物生存狀態(tài)的真實寫照,又進一步突出了“盟”與“緣”的差異。小說第五回的寶黛判詞前兩句云:“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狈謩e對寶釵和黛玉進行了概括性評價。就這兩句來說,“德”是指一個人后天的教養(yǎng),“才”則指一個人先天的稟賦。這種素質(zhì)的先天生成與后天養(yǎng)成既象征著人物的身份與個性,也暗示著她們對寶玉的感情屬于兩種不同性質(zhì)。它從更深的層次上又代表著前世與今世的差別。這一點在第二十回中借賈寶玉的口得到了證實。此回寫黛玉得知寶玉去了寶釵那里,心中不快,寶玉聽說,忙上來悄悄地對她說:“你這么個明白人,難道連親不間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雖糊涂,卻明白這兩句話。頭一件咱們是姑舅姊妹,寶姐姐是兩姨姊妹,論親戚她比你疏。第二件你先來,咱們兩個一桌吃飯,一床睡,長的這么大了。她是才來的,豈有個為她疏你的?”象征世界中前世與后世的時間距離,在現(xiàn)實世界中被對等為血緣距離,并間以先來后到的思維慣性,這是作者遵守現(xiàn)實邏輯所作的更改。但它卻清楚地說明前世與后世有根本的區(qū)別。這種區(qū)別又決定了盟是一種內(nèi)心自發(fā)的、根深蒂固且刻骨銘心的精神認同,緣則是一種由外部條件決定的、隨機的人生遇合。這一點在《紅樓夢曲·終身誤》中得到了進一步說明:“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睆摹翱諏χ比齻字中,人們不難體會到一種心理的距離感,而在“終不忘”這三個字中,則可以感受到感情承諾的分量。很顯然,前者針對的是所謂“金玉良緣”,后者針對的是“木石前盟”。這是判詞的暗示。它是我們理解這部作品的一把重要鑰匙。

    三、“盟”與“緣”的沖突及其哲學內(nèi)涵

    《紅樓夢》雖然揭示了“木石前盟”與“金玉良緣”的不同實質(zhì),但它并沒有一味停留在現(xiàn)象的層面上,而是將筆觸進一步向里延伸,寫出了人類在感情經(jīng)歷中普遍存在的“盟”與“緣”無法統(tǒng)一的無奈與尷尬,從而使其具有了普遍意義。因此,“盟”與“緣”的沖突就構(gòu)成了這部作品的主題。

    在《紅樓夢》中,賈寶玉是一個處在兩重世界張力之下的“尷尬”角色。他既不能像黛玉那樣純?nèi)涡造`的飛升而超俗,又不愿像寶釵那樣注重現(xiàn)實的利益而務實。在感情上,他雖然認同于黛玉的才情氣質(zhì)與自然脫俗,但又不能不欣賞寶釵的溫柔和順與美麗大方。在第五回夢游太虛幻境時,與警幻仙子之妹所發(fā)生的意淫,正折射著賈寶玉人格的這種二重性。當然,若在前世與今世的宏觀背景上來考察的話,“木石前盟”的內(nèi)心承諾要比“金玉良緣”的人生遭逢更為持久,也更經(jīng)得起考驗。因為后者畢竟只是神瑛侍者因凡心偶熾而結(jié)下的一段塵世之緣,所以它始終是外在的和暫時的,并沒有能進入他的心靈深處。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雖然使賈寶玉的形與質(zhì)發(fā)生了暫時的分離,但在本質(zhì)上,這位昔日紫霞宮前的神瑛侍者,與世俗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仍然格格不入。因此,他雖然迷戀寶釵的美貌,但又不能接受她讓自己走仕途經(jīng)濟的規(guī)勸,將其斥為是混帳話。這樣,對于寶釵,他只能心存好感,卻無法在心靈上去接近她。為了進一步說明問題,有必要對小說第三十六回所寫的一幕加以回顧。此回寫寶釵一日偶至怡紅院,適逢寶玉午睡,屋里只有襲人在給他繡制鴛鴦戲蓮的兜肚。當時襲人因事出去,寶釵便坐下代繡起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