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悲劇。林黛玉所寄居的賈府,是封建社會末世的縮影,作者通過賈府衰亡過程的描寫,多方面的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罪惡與腐朽。首先,這個家族在物質(zhì)生活方面的窮奢極侈達到了驚人的地步,成百的奴仆成天忙碌的就是如何滿足少數(shù)主子的豪華的享樂生活。其次,這個家族在生活上還極端地荒淫無恥和腐化墮落。在那珠簾繡幕的背后,隱藏著無數(shù)見不得人的丑事。賈赫、賈珍、賈璉、賈蓉等成天尋歡作樂,淫欲無度。賈珍同兒媳關系曖昧,他的父親剛死,熱孝在身,他就伙同自己的兄弟、甚至兒子一起調(diào)戲自己的妻妹尤氏姊妹。賈鏈奸淫奴仆的妻子,引起了夫妻反目,賈母卻一笑置之。由此可見,這個家族成員,在精神上墮落到了何種地步。再次,這個家族內(nèi)外充滿了矛盾。表面上賈府是四世同堂,,充滿天倫之樂,實際上各個成員之間無時不在勾心斗角。一家親骨肉一個個象烏眼雞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父子之間、婆媳之間、嫡庶之間,彼此機心四伏,互相謀算;蛘摺白接^虎斗”,或者“借劍殺人、引風吹火”,或者“站干岸兒,推倒油瓶不扶”,這一切都是為了爭權奪利。黛玉一個清清白白的女兒,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中,想要追求美好的人生和愛情,猶如天方夜譚。
社會悲劇。在黛玉的生活時代,一個女子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橐鲇懈改钢、媒妁之言,一切都有封建禮法的既成規(guī)范。黛玉悲劇性格的突出特征是多愁善感,多疑任性!盁o事悶坐,不是愁眉,便是長嘆,且好端端的,不知為什么便淚道不干的”。這個特征,反映了叛逆者同封建主義抗爭與苦斗的艱難,反映了封建社會婦女的不幸。可是林黛玉不甘就范,她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追求。她支持賈寶玉的反封建主義的思想和行為,她從不講“仕途經(jīng)濟”之類的混帳話。她不遵守封建社會對婦女規(guī)定的種種清規(guī)戒律,喜愛作詩填詞,甚至連被視為“淫詞”的《西廂記》、《牡丹亭》,也記得爛熟。她的這些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的叛逆行為,必然要同她所處的環(huán)境發(fā)生尖銳沖突。但她又無力戰(zhàn)勝險惡的環(huán)境,于是流淚就成了她苦斗與抗爭中的一種表現(xiàn)。這種淚水,既有對寶玉的同情,又有對自己身世不幸的悲嘆。林黛玉的這種性格特征,既是封建社會貴族青年表達愛情的特殊方式,也是封建叛逆者的愛情毫無成功希望的反映。封建社會給婦女們規(guī)定的鐵律,就是不準有愛情,只能遵守封建禮教,服從命運的安排。然而,黛玉性格中的純真與熱烈使她不能這樣做。她只能毫不猶豫地祈求死。在中國封建社會,自由愛情被看成是沒廉恥的“徇情茍合”,林黛玉的思想中不能不存在這種傳統(tǒng)觀念。這樣,她的封建意識與反封建的愛情要求,就常常在她的心靈深處發(fā)生激烈的沖突。她在生活中“喜怒無!。寶玉同她“生分”,她惱怒流淚;寶玉向她傾吐真心,她也惱怒流淚。她時時感到有一種壓力,有一種危險,在威脅著她同寶玉的愛情。林黛玉既是一個封建的叛逆者,又是一個貴族小姐,一個弱女子,愛情是她生命的全部寄托,當她無法戰(zhàn)勝惡勢力和封建婚姻制度對她的威脅時,她就只有焚稿斷癡情,而愛情的破滅,也就是她生命的結束。因此,林黛玉的悲劇性格是其所處的封建社會造成的。
曹雪芹結合自己的身世經(jīng)歷用飽蘸血淚的筆墨將絕世的姿容、過人的才情和率真的性格賦予了林黛玉,這樣一個美好的女子卻時時處處覺得“風刀霜劍嚴相逼”,最終落得香消玉殞,悲劇就是將美毀滅給人看,黛玉之死使人們對她所處的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質(zhì)疑。林黛玉的悲劇性格是當時的封建社會造成的,因此她的悲劇也便是社會的悲劇。曹雪芹就是通過林黛玉這個形象對污綽的世俗進行有力的揭露和鞭撻,讓人們清楚地看到,在封建社會里真善美是如何被假惡丑踐踏和吞食的,從而引起人們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不滿。多少歡樂喧囂的一生,歸于沉寂而終于無聞。惟林黛玉以一世的淚,換得萬千人幾世的淚。僅此,當所有的歡樂都消逝了,林黛玉仍死而如生。她的悲劇性格掩飾不住她叛逆思想的光芒,她以其美麗、柔弱、勇敢、決絕的悲劇形象,深深銘刻在讀者心中,屹立在中國文學史上。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