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學原
讀者是否會感到李紈的這股雄風難以置信呢?看來不會。因為入園之后,李紈已多次偶露崢嶸,小試芒鋒。就是說,小說家在此之前已為她的性格的這一側(cè)面作了多次鋪墊。比如,第97回鳳姐在稻香村夸談小紅時,李紈就曾笑稱鳳姐是“潑辣貨”(亦作“破落戶”)。第39回螃蟹宴中,鳳姐派平兒來取螃蟹,李紈偏不讓平兒回去,談笑風生,妙語連珠。第42回黛玉故意向她發(fā)難:“叫你帶著我們作針線,教道理呢,你反招我們大玩大笑的!”李紈當即伶牙俐齒地回敬她一通,使這位素以嘴巴尖刻的林姑娘臉紅語塞,敗下陣來。這就是說,李紈的這些行為都是有其必然性和可然性的。
更令人贊嘆的是,曹雪芹還發(fā)掘了李紈性格中另一種奇光異彩:高層次的審美活動,激活了李紈不可抑制的創(chuàng)造活力、人生價值追求和青春生命力的蕩漾。這集中在第49~50回中。曹雪芹大筆淋漓地描繪了雪中賞梅、詩興勃發(fā)的場景,以此作為李紈和少女詩人們的中心意象。在展現(xiàn)這一中心意象前,我們注意到,小說家早已為此蓄勢了。其顯著者為稻香村的紅杏。關(guān)于稻香村,賈寶玉已有令人信服的論斷:稻香村是個違背天然之理、天然之趣的拙劣的人工造作。它的象征意義是:殺伐人性的宋明理學把青年寡婦李紈從“古井”推向枯寂的竹籬茅舍。然而,在那黃泥墻院中卻“有幾百株杏花,如噴火蒸霞一般”。這和稻香村多么不協(xié)調(diào)啊!而這種不協(xié)調(diào)正好構(gòu)成一個極為奇妙的意象:“滿園春色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注:宋詩人葉紹翁:《游小園不值》)而這枝關(guān)不住的紅杏,就是稻香村的女主人李紈!
蓄勢已足,于是小說家安排了一場蘆雪庵即景聯(lián)詩。這次賽詩會,不啻是一曲最美麗最歡快動人的青春圓舞曲。有雪無梅不精神,有梅無詩俗了人,在蘆雪庵三者連翩而至: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即景聯(lián)詩;雪和梅融為一體,以梅為中心,構(gòu)成詩的意境。
除了詩人們在詩中以火一樣的熱情詠雪詠梅之外,在故事中又多次用如詩如畫的語言描繪了梅和雪:李紈一見下雪即起詩興,提議到蘆雪庵賞雪聯(lián)句;寶玉踏雪趕往蘆雪庵時,聞得一股寒香撲鼻,回頭一看,恰是妙玉門前櫳翠庵中的十數(shù)株紅梅,如胭脂一般,映著雪色,分外顯得精神;寶玉從妙玉那里乞得一枝紅梅,縱橫而出,搖曳多姿,“花吐胭脂,香欺蘭蕙”,老太太一見便贊道:“好俊梅花!”寶琴站在雪山坡上,身后有一瓶紅梅,老太太以為這畫面比仇英的《艷雪圖》更美……把雪中紅梅寫到了絕處,令人心向往之。而最令人玩味不已的則是寶玉在聯(lián)句中再次落第后,李紈竟罰他去櫳翠庵乞紅梅。這一罰當即引起眾人興趣,都道:“這罰得又雅又有趣。”
其趣何在?
其主要意蘊在于:它最充分地反映了李紈那雪中紅梅一般的內(nèi)心世界。它再一次無可辨駁地證明:李紈的內(nèi)心,絕非“古井無波”,而是強烈地涌動著一股少婦的心潮,“其精神和情感”絕未“僵死”。她不但有性意識,而且主動大膽地表現(xiàn)了性意識。她采取的是東方式的可以意會不可語達的詩一般空靈的方式。這是李紈式的“意淫”。怎么能說她“與情毫不相干”“不動風月”之情呢?在她的內(nèi)心深處,愛情之火正旺,只不過她是以她特有的方式渲泄它,使自己從中得到愛情饑渴的某種補償而已。由己及人,對妙玉她是理解的、同情的(雖然她對她有獨特的個人看法);對寶玉也是理解的,她采取了調(diào)侃和戲謔的微妙態(tài)度對待了他。她對正處于戀愛季節(jié)的少男少女們,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當她命人跟寶玉去櫳翠庵時,黛玉忙攔道:“不必,有人反不得了!崩罴w立刻意會,點頭說:“是!痹谶@中間,她如此會意地分享了少男少女們的愛的歡樂。在這里,李紈內(nèi)心活動的美妙和幽遠,恐怕并不亞于妙玉和黛玉。在這里她顯得多么幽默,瀟灑,開放!這樣一個女子,怎么會成為寡婦主義的典型呢?
那么,李紈是否會走得太遠,以至滑出正道呢?我認為,曹雪芹已經(jīng)回答了這個問題。
李紈是一個有相當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的成熟女性,她總是把自己的行為調(diào)控在確當?shù)姆秶畠?nèi)和形式之中的。壽怡紅的狂歡之夜(63回)便是明證:由于家長不在府中,眾少女們便蒙住管家婆,借寶玉生日之機在怡紅院大開酒宴,夜以繼日,開懷暢飲,猜拳行令,唱曲掣簽,紅飛翠舞,玉動珠搖,成為大觀園中空前絕后的一次青年聯(lián)歡會,將其視作青年們要求自由、平等、解放的實踐性演習,大概是不會過分的。就是說,在狂歡的形式下面,是蘊含著鮮明的時代精神和歷史內(nèi)容的。李紈應(yīng)邀參加了這個活動。她當然十分明白:背著管家婆,年青的寡嫂跑到小叔子的院子里去飲酒作樂,從封建傳統(tǒng)觀念和宋明理學的立場上看,其性質(zhì)多么嚴重;而且,她又是帶著上上下下一群少女一起參與狂歡的,其性質(zhì)的嚴重程度,更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李紈卻毫未推托地應(yīng)邀參與了。一方面,她和少女少男們一起歡樂,很活躍、很盡興;另一方面,她也起了她應(yīng)起的引導作用。宴席上,黛玉故意向其發(fā)難說:“你們?nèi)杖照f人夜聚飲博,今兒我們自己也如此,以后怎么說人?”李紈笑著回答了她:“這有何妨?一年之中,不過生日節(jié)間如此,并無夜夜如此,這倒也不怕!北響B(tài)顯然是很積極又很穩(wěn)健的。她首先表明此事無妨,大家只管盡情地玩樂。這是基本態(tài)度。但她又表明,這樣的活動應(yīng)該是有節(jié)制地在適當時節(jié)舉行的,如果是這樣就不用怕什么了。在這樣一位長嫂的這樣周詳?shù)闹笇е,活動自然會順利穩(wěn)妥地進行而不至有大失誤的。結(jié)果果然如此,所有參加者既皆大歡喜又十分安全。
在這個活動中,小說家還安排一處點睛之筆:抽花簽。在抽花簽中,李紈掣出的花簽上畫著一枝老梅,寫著“霜曉寒姿”四字。對于此簽,李紈十分喜歡,一看便笑道:“好極!你們瞧瞧,這勞什子竟有些意思!彼且悦纷詻r的,她是一枝老梅,始終處于霜雪苦寒環(huán)境之中,這在它身上是留下了獨特的生活烙印的。但是它甘心充當這報春之花,它將引來百花齊放的大好春色。這樣,就明確點出了梅花是李紈的中心意象。
李紈性格發(fā)展的第三個高峰是在遷出大觀園之后。
群芳開夜宴之后,大觀園事端日繁,賈府更大故迭起,特別是抄檢大觀園之后,少女們風流云散,玉殞香消,詩社也陷于停歇。于是,這個女兒樂園日益淪為荒園。作為姐妹們的領(lǐng)班,李紈承受的有形無形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主客觀形勢迫使她不得不遷出大觀園。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