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
1、她的進(jìn)京就是為了嫁。奇怪的是,新女婿卻跑了。“那年在這里”將她許了梅家,今年她為了“發(fā)嫁”而來“這里”,而“這里”的梅公子卻不在“這里”!普天下哪有這樣的親事?難道說連女婿在哪兒也不搞清楚了,就慌慌張張地把閨女送上門去?
梅家消息五十七回有所披露:
寶釵聽了,愁眉(對岫煙)嘆道:“偏梅家又合家在任上,后年才進(jìn)來。若是在這里,琴兒過去了,好再商議你這事,離了這里就完了。如今不先定了他妹妹的家,也斷不敢先娶親的……”
離奇!梅翰林原本無外調(diào)的消息,卻又偏說他在“任上”,翰林的“任上”不在“這里”么?再,“不先定了他妹妹的事”,已經(jīng)要發(fā)嫁了,姑娘已經(jīng)千里迢迢奔來了,竟然還說是沒有“定”!
這同湘云的婚事對看,手法一致。襲人問湘云婚事,湘云不答,等于是告吹。同樣的,寶琴的婚事也是發(fā)生變故了
2、嫁梅家,卻與寶玉一同去折梅,與寶玉提親。前輩紅學(xué)家分析這個問題時曾認(rèn)為這叫作“白雪紅梅”相配,代表寶琴與梅公子完美無缺的好姻緣。我殊不以為如此,不要忘記“白雪紅梅”是相配在“琉琉世界”中的,是一個如此靠不住的脆弱基礎(chǔ)!
3、第七十回,黛玉撰《桃花行》古風(fēng),卻落在寶琴手中。
寶玉看了,并不稱贊,卻流下淚來。
便知出自黛玉,因此落下淚來。又怕眾人看見,又忙自己擦了。因問:“你們怎么得來?”寶琴笑道:“你猜是誰作的?”寶玉笑道:“自然是瀟湘妃子稿!睂毲傩Φ溃骸艾F(xiàn)是我作的呢!”
很好。你既然承認(rèn)是你作的,那么,“淚干春盡花憔悴”、“寂寞簾櫳空月痕”的命運(yùn)就也有你一份!
4、薛寶琴自填的《西江月》柳絮詞中明明白白地講“明月梅花一夢”、“偏是離人恨重!背谈弑緦ⅰ懊坊ㄒ粔簟备臑椤袄婊ㄒ粔簟辈粌H與典不合,而且于事乖謬。
在評論這首詞時,還借眾人之口,特點(diǎn)出了“幾處”、”誰家”這兩個詞,暗示她不幸。
5、前文已經(jīng)討論過,寶琴乃是“畫中人”,而寶琴在《梅花觀懷古》(可認(rèn)為對于“梅”的“懷古”)的謎詩中講“不在梅邊在柳邊,個中誰拾畫嬋娟?”
這再明顯不過了,她不可能在“梅”邊,只能令人遺憾地“在柳邊”。
那么,“柳”又是誰呢?可以肯定不是柳湘蓮,也決不會是柳五兒家的什么人,他們的資格差得遠(yuǎn)吶!
五、芳顏究屬落誰家
為什么脂硯齋等各家對寶琴如此諱莫如深?
我的理解是,她后來的情節(jié)是干犯了“皇禁”,暴露了曹雪芹的“傷時罵世之旨”。為了躲避這一問題,批書的人談到她只好打一個“副十二釵”的哈哈。所謂“迷失”者,這個詞本身就欠通,對于一件東西、一部稿本“失”是可能的,“迷”字便模糊得可以。誰見過一本稿子發(fā)了“迷”走失的?迷進(jìn)石頭八卦陣?yán)锪嗣矗?/p>
因此,我認(rèn)為《紅樓夢》后數(shù)十回的湮沒不是什么“迷失”,而是封建勢力圍剿的“勝利成果”(具體情況當(dāng)然復(fù)雜)。愈是反封建性質(zhì)強(qiáng)烈的內(nèi)容,便愈是“迷失”得干凈。但也正因如此,便愈值得我們?nèi)缃癫楣艜、尋線索、晶批語、細(xì)考證,去那燒盡的殘灰里撲金銀,覓珍寶。
現(xiàn)在須回到她的十首詩謎上來了。這是了解她這個人今后去向最完整的一份資料。根據(jù)這份資料,似可以探索出琴姑娘的命運(yùn)之路。
蔡義江同志的新書《紅樓夢詩詞曲賦評注》的《備考》中談了他對十首懷古詩的看法。他正確地認(rèn)識到,這些詩謎“另有真正的、有意義的‘謎底”’,存在著“謎外之謎”,是“人生之謎”。
但是,值得商榷的是“謎外之謎”究竟為何物。蔡同志認(rèn)為“《紅樓夢》的‘錄鬼簿’,是已死和將死的大觀園女兒的哀歌。”并依次將十首絕句的謎底斷為總說、元春、李紈、鳳姐、晴雯、迎春、香菱、秦氏、金釧、黛玉。
我認(rèn)為,既為“《紅樓夢)的‘錄鬼簿”’,那么起碼對大觀園中的主要女子不應(yīng)有所遺漏(不必談尤二、三姐等人了)。如湘云、(甚至寶釵)、妙玉、鴛鴦、司棋等在書中的分量是很重的,而且都沒有長命征候,為什么“錄鬼簿”不包括她們呢?
上述諸九人(除金釧外)的命運(yùn),“冊子”上早注得明明白白,何必要再一次用更隱晦的詩來重復(fù)原來顯亮的判詞呢?這樣猜謎,不過是把“俗物”當(dāng)成“人”來猜,仍舊沒有離開普通猜謎法的窠臼。
我認(rèn)為“人生之謎”的說法很對,但不是別人的人生,而是她自己的人生。十首詩謎是寶琴的自說、自唱、自悼、自挽。所謂“卻懷往事”是正話反說,全是她的“后事”,F(xiàn)在我將10首詩謎分成四個層次綜合起來試析一下:
第一、二首詩為第一層,如鼓兒詞的開場白,總地?cái)⑹鲎约阂簧庥。在激烈的政治斗爭中面對四面楚歌的困境,雖有外戚(賈府──馬援)的莫大功勞,未能免去垓下香殞的命運(yùn)。
第三、四首詩為第二層,是第一層意思在精神上的延續(xù)。講自己在湍急的政治旋渦中無法擺脫“牽連”的景況和自己不計(jì)“名利”、報(bào)答知己、義無反顧的心情。
第五、六、七、八首詩為第三層意思,是演義式地?cái)⑹鍪伦兊慕?jīng)過和自己身處事變中的態(tài)度。先講皇帝的無道(隋堤風(fēng)景),再講自己與愛人、知己朋友分離的無可奈何和惆悵心情,既而講自己被讒逐、被賜死。
第九、十兩首詩,是述志、言情、暢談自己對“事變”的感想和自己忠貞不渝的風(fēng)骨。最后“團(tuán)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fēng)又一年”,為“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意境的變調(diào),頗有“嗚呼哀哉,伏惟尚饗”的味道。 串連起來看,十首詩謎與自敘“墓志銘”頗有類似之處。
這種破謎的辦法當(dāng)然異乎尋常。但是,當(dāng)其他普通的解法無濟(jì)于事時,這種辦法就是一種合乎邏輯的途徑。
為了把這一問題說得更清楚些,按照十首詩的內(nèi)容和我的思維線索,取“《好了歌》注”形式同樣用歌唱出來!鞍褎荨辈缓,請諸君看個意思:
魏吳交兵,只誤得蒼生不幸,
忠良遭讒害,嗟訝又得甚用?
名利俱虛話,敢怨他人嘲諷?
君不知,我乃是為報(bào)知已,才落得這般兒形容!
不敢當(dāng),風(fēng)流天子君恩重,
怎知奴本桃葉女,廝配得人間情種,
景不堪渡口臨流別離情。
孰能料,一封詔命頒九重,
落得個黃昏夕陽照青冢,馬嵬坡前系白綾!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