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躍
張曉風(fēng)的《行道樹》雖不過千字,但卻寓意深厚。其中的三種寫法值得我們?nèi)テ肺杜c學(xué)習(xí)。
擬人全文是用第一人稱的寫法,把樹完全當(dāng)成一種人來寫,寫出了它的思想、心態(tài)──把一種雖有生命但無“靈魂”的東西寫出了其“靈魂”的秘密,也寫出了作者的一種內(nèi)心情思。這種擬人的寫法別具風(fēng)格,意味深長,讓人值得玩味。
對比文中對樹的描寫又使用了對比的手法業(yè)襯托。這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將樹與自己的同類對比!拔覀兊募以谏缴希诓灰娞烊盏脑忌掷铩薄拔覀兊耐槎荚谖,都在玩涼涼的云”,可自己卻“是一身抖不落的煙塵”,“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相比于自己的同伴,行道樹是無言可語,甚至有點“自慚形穢”。另一方面是將樹與人類對比。行道樹為干澀的馬路帶來了綠意,為人類帶來了陰涼,可“在這個充滿車輛與煙囪的城市里,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行道樹給人類帶來的好處,可能只在人們自己受益的時候能感覺到一點,一旦過后,就忘到“九霄云外”了──“當(dāng)夜幕降臨的時候,整個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紅燈綠酒。而我們在寂靜里,我們在黑暗里,我們在不被了解的孤獨里。但我們苦熬著,牙齦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們就站成一列致敬”。這兩種對比,都襯托出了行道樹的命運的點點“悲涼”。
寄寓在作者的眼里,樹已不單單是一種只會生長而不會思想的東西了,而是寄托著作者的一種情思。它知道自己被“拋棄”的命運──“許多朋友都說我們是不該站在這里的,這一點,其實我們知道得比誰都清楚”──但它沒有去抱怨命運,沒有哀聲嘆氣,而是以一種出乎意料地樂觀地面對現(xiàn)實,面對生活──“但你們盡可以節(jié)省下你們的同情心,因為,這種命運事實上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否則我們不必在春天勤生綠葉,不必在夏日獻出濃陰。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碧貏e是連人類都不知道自尊、自珍的時候,而它仍然在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或許所有的人都早已習(xí)慣于污濁了,但我們?nèi)匀还虉?zhí)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边@是一種有信念的樹,是一種執(zhí)著的樹,是一種無私奉獻的樹!
它,命運可悲,但卻自尊自愛!它,無私奉獻,當(dāng)受人類崇敬!
──原載于《少年智力開發(fā)報》03.4.15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