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拯溺濟危
1、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則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獨善自養(yǎng),而不憂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憂天下之心,則不能矣,故愈每自進而不知愧焉。《上宰相書》
2、主張中央集權(quán),反對割據(jù)譖亂
臣愚以為淮西三小州之地,元濟又甚庸愚,而陛下以圣明英武之姿,用四海九州之力,除此小寇,難易可知,泰山壓卵,未足為喻。《論淮西事宜狀》
自天寶之后,政治少懈,文致未優(yōu),武克不剛。孽臣奸隸,蠹居棋處,搖毒自防,外順內(nèi)悖,父死子代,以祖以孫,如古諸侯,自擅其地,不貢不朝,六七十年。《潮州刺史謝上表》
3、主張仁政,抨擊時弊
貞元末,以宦者為使,抑買人物,稍不如本估。末年不復(fù)行文書,置白望數(shù)百人于兩市并要鬧坊,閱人所賣物,但稱宮市,即斂手付與,真?zhèn)尾粡?fù)可辨,無敢問所從來。其論價之高下者,率用百錢物買人直數(shù)千錢物!麨閷m市,而實奪之!俄樧趯嶄洝ざ
是年京師旱,田畝少所收!瓊鏖嗞J里間,赤子棄渠溝。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我時出衢路,餓者何其稠!親逢道邊死,仁立久咿嘎。歸舍不能食,有如魚中鉤。……拜疏移閻門,為忠寧自謀?上陳人疾苦,無令絕其喉。下言畿甸內(nèi),根本理宜優(yōu)!^言即施設(shè),乃反遷炎州!陡敖晖局屑馁浐擦秩龑W(xué)士》
韓愈還曾痛斥佛教蠹國殃民,雖未能在理論上超越前輩,但氣勢磅礴,凌厲無前,且成為古文運動的重要內(nèi)容。他用儒家的道統(tǒng)對抗佛教的宗教法統(tǒng),用性三品說反對佛教的佛性說,在反佛和加強封建中央集權(quán)方面有一定進步意義,但總起來說,他的思想仍屬于“圣人創(chuàng)造歷史”的唯心史觀。以下這些觀點是很有代表性的:
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養(yǎng)之道,為之君,為之師。……如古之無圣人,人之類滅久矣!对馈
性也者,與生俱生也。……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導(dǎo)而上下也,下焉者,惡焉而已矣。其所以為性者五,曰仁曰禮曰信曰義曰智!对浴
二、弘揚儒道
韓愈以儒家道統(tǒng)傳人自居,弘揚儒教,鼓吹圣人之道,其內(nèi)涵為仁義道德,其制度為禮樂刑政,教育內(nèi)容是《詩》《易》《書》《春秋》,人倫綱常不外乎君臣,父子,夫婦,雖有保守唯心的一面,而目的則是重振朝綱,中興唐室。
自文王沒,武王、周公、成康相與守之,禮樂皆在,及乎夫子,未久也;自夫子而及乎孟子,未久也,自孟子而及乎揚雄,亦未久也!褐滥朔蜃、孟子、揚雄所傳之道也!吨卮饛埣畷
釋老之害過于楊墨,韓愈之賢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韓愈乃欲全之于已壞之后。鳴呼,其亦不量其力,且見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雖然,使其道由愈而粗傳,雖滅死萬萬無糧。《與孟尚書書》
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已無待于外之謂德。其文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刑政,其民士農(nóng)工賈,其位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其服麻絲,其居宮室,其食粟米果蔬魚肉。其為道易明,而其為教易行也!对馈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同上)
韓愈雖以道統(tǒng)自居,其實他的道,既非春秋的孔孟之道,也不是宋代的程朱之道,而近似秦漢以來“合儒墨、兼名法”的“雜霸”之道。所以他所標(biāo)榜的道統(tǒng)頗遭宋儒非議。蘇軾曾指出,韓愈之于圣人之道,蓋亦知好其名矣,而其未能樂其實。……論至于理而不精,支離蕩俠,往往自叛其說而不知。(蘇軾《韓愈論》)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