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首頁 語文 數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我的第一本書》教學中貫穿的情感教育

    浙江省寧波市段塘學校 方桂云

    新學網 > 語文 > 人教課標本八年級下冊 > 我的第一本書 > 《我的第一本書》教學中貫穿的情感教育

    《我的第一本書》是詩人牛漢寫的一篇散文隨筆。作者通過“第一本書”的故事的追敘,寫出了自己對20世紀初中國遙遠的鄉(xiāng)村荒寒、蒼涼的苦難生活境況的深刻體察和獨特感受,這份體察和感受對人的啟發(fā)和教育是顯而易見的。但由于生活年代的久遠,今天的學生很難深入理解其中的甘苦和蘊含的意義。為了讓生活在陽光下的學生能認識這份生活,感悟這份生活,從中獲得情感上的教益,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以期達到利用文本對學生進行苦難教育和情感教育。

    一、默讀文本,感受苦難

    文章故事性很強,易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要吸引學生的興趣,首先從內容上整體感知,了解“第一本書”的故事,體會“第一本書”的故事中深藏著的那個時代的苦難生活。所以在復述過程中引導學生圍繞“第一本書”這條線索,講述與第一本書有關的人和事,從中感受生活的苦難。(下為發(fā)言摘要,復述略)

    教師:牛漢以樸實無華的語言講述的這一段美好的故事,讀來感人至深。但從牛漢的追憶中,我們是否感覺到了他心情的沉重?這是為什么呢?

    學生1:是,我也感受到了作者在說起往事時很壓抑、很沉重。我想這壓抑和沉重是來自于當時人們生活的貧窮吧。由于貧窮,同學喬元貞讀書卻沒有書,“我”把書撕成兩半,讓同學有書讀,父親知道后,幫“我”把撕開的兩個“半本書”加上他的手抄部分,最后裝訂成兩本完成的書,“我”一本,喬元貞一本,這也讓“我”的第一本書有了不同尋常的來歷……

    學生2:我認為這種沉重還因為作者有感于當時農村文化的落后。作者不是說,在當時的鄉(xiāng)村,“書和紅薯”都是“稀奇的東西”嗎?他的老師“弄不成”身為一個教師,卻弄不到《算術》和《常識》;一個班級,三個學生;十幾個人,四個年級,坐在一個教室學習……

    ……

    教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是啊,由于當時鄉(xiāng)村經濟文化的極度貧困和落后以及閉塞,人們的生活是艱難而沉重的,自家的窘迫,喬元貞家的苦楚,還有那些一樣貧窮的“喬元貞”們的家庭也都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為活著而活著。生活的苦難和不幸讓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辛酸的,追憶往事的心情自然沉重無比!……

    教師:請學生暢談自己的生活學習條件,在今昔對比中教育學生感受苦難,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學生發(fā)言略)

    教師:……同學們,對照今天的生活,我們是多么的幸運和幸福呀!要珍惜呀!

    二、研讀文本,感動溫情

    苦難的生活是牛漢心中抹不去的沉重記憶,而在這記憶里有值得牛漢崇敬和贊美的,那就是來自于人間的溫暖和友情,還有那童年生活中的苦中求樂──人與狗合演“雙簧戲”的情趣。這里是讓學生體會苦難生活中總會有使人感動的亮色,激發(fā)學生認識生活,思考生活,熱愛生活。因此,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引導學生進一步研讀文本,在感受苦難的基礎上感動故事中的溫情。

    教師:作者的第一本書承載著一段苦難的歷史,這讓他心情沉重,但作者卻又說這第一本書“值得用崇敬的心靈去贊美的”,為什么?(學生發(fā)言摘要)

    學生1:因為作者感動。喬元貞家里極窮,連讀的書也買不起,作者把自己的書撕成兩半,送一半給喬元貞,讓同學有書讀。作者的同情心和對同學的情誼讓人感動。

    學生2:父親的慈愛、同情心、樂于助人等也讓人感動。父親關心“我”的學習,學期結束,問“我”考了第幾名,“我”說:“第二名。”父親非常高興,又是撫摸,又是夸獎。當父親看到“我”那本凄慘的課本時,愣了半天,翻來覆去看。當問清原委后,父親并沒有批評指責,只是深深的嘆著氣。父親是一個知書達理的人,這深深嘆息,既包含著對兒子做法的默許,又有對兒子同學生活貧困的深深同情。

    學生3:當時鄉(xiāng)村鄰里之間的友好淳厚的情義也讓人感動。“我”和狗引得十幾個學生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訓斥之后說:“看在你那知書達理的父親的面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盡管有失老師身份,但卻表露了鄰里間的友好。

    學生4:還有那人與狗的故事也令人忍俊不禁,讓我們被作者兒童時代的童趣深深感動。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辛酸的,童年沒有樂趣,那是他童年生活艱辛沉重。但童年畢竟是童年,無論生活多么艱苦,也抹不去與生俱來的兒童的好奇、天真和淘氣,能和小伙伴們在一起,和小狗在一起,回到大自然,都是快樂的,而且只要玩起來,什么困苦都會忘,這是在學習條件極其惡劣、生活處境如此窘迫的情形下獲得的一點樂趣?嘀星髽,這也許是他們覺得上學有趣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教師:……作者也懷著敬重和珍愛的感情在追憶這“第一本書”。因為除卻苦難,這書里還有來自于“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那就是與書有關或由書引發(fā)的父子深情、同學友情及童年上學的樂趣。這艱苦年代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在物質發(fā)達的今天也是彌足珍貴,讓人感懷的。女作家張潔說:“愛,是不能忘記的。”不能忘記,因為銘刻在心,因為感動。也因此,事過幾十年,作者飽嘗人生甘苦,回首往事時,發(fā)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身受用的精神財富,是支撐作者在以后的人生歷程中遭遇艱難困苦而能矢志不渝、努力追求的精神支柱,是作者人生發(fā)展成長之本。所以作者不會忘本,以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這“第一本書”。

    三、認識生活,思考人生

    認識生活,感悟生活的辛酸和甘甜,使學生體會生活的苦難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溫情及生命樂趣,珍惜今天的學習條件和生活條件。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前面閱讀的延伸,通過“喬元貞”和我的命運對照中引導學生思考生活和人生,激發(fā)學生對生活和人生的熱愛。

    教師:文中提到了作者的兩個小伙伴,喬元貞和二黃毛。大家讀一讀文中關于喬元貞和二黃毛的故事,看看你們有什么想法?(學生發(fā)言摘要)

    學生1:喬元貞沒有課本卻考了第一名,可見他是聰明好學的孩子。這“半本書”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書。文章最后說:“喬元貞現在還活著,他一輩子挎著籃子在附近幾個村子里叫賣紙煙、花生、火柴等小東西”……

    學生2:喬元貞這樣聰明好學,卻最需要學習的時候失學了,與知識擦肩而過,人生成長的第一個階梯就這樣永遠失去了;再加上當時文化經濟的極度落后和貧困,他一輩子只能生存在社會的底層,一輩子都在為起碼的生存而掙扎。喬元貞是不幸的,是落后、貧窮和封閉限制了他的發(fā)展,毀了他的一生。

    教師:講得非常好!喬元貞的結果是讓人遺憾。而和他一樣聰明好學的作者,如今成了著名作家、詩人。如果有讀書的條件,也許喬元貞長大后也能為社會做更大的貢獻。所以說,知識能改變人生命運。喬元貞的故事是令人深思的。

    ……

    教師小結:第一本書不同尋常的經歷是作者終身的財富。的確,恰如一位哲人說:“生活是一所大學,無論其中是不幸,還是喜悅,那都是記憶中揮之不去的風景。我們只要用心去體悟,亮色總是會有的,而且是擴展著的。”這難道不是人生的本色嗎?……在感悟了第一本書承載的苦難生活和人間溫情及生命樂趣之后,請同學們用一句話寫出你對生活的人生的感悟。

    學生1:知識改變命運。

    學生2:生活是薄荷糖,含在嘴里品味時透著一股清涼;生活是加糖的咖啡,苦亦甜。

    學生3:生活感動我們,我們感動生活。

    ……

    【教學反思】

    其實這是一堂沒有亮色、也無創(chuàng)意的常規(guī)課堂教學,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師生的情緒一直為文本的故事所左右。感受苦難,我們心情沉重;體驗溫情,我們不覺感動。在感受苦難體驗溫情中,學生能嚴肅地思考生活和人生,從而得到了一次情感上的熏陶,達到了預期的情感教育教學目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