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當代詩壇,牛漢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在中學生中間,更因為先生的數篇詩文入選了人教版教材及中國香港和韓國的學生課本,而有著無數的粉絲(fans)。
一個灰蒙蒙的冬日的下午,我們拜訪了住在朝陽區(qū)八里莊一座灰暗的老居民樓里的牛漢先生。先生的書房很小,書卻很多,擠滿了四壁以及走廊上特制的書架。沒有想像中詩人的憂郁和老年人的遲緩,眼前的牛漢先生高大魁梧,充滿活力,思維敏捷,說話鏗鏘有力。他的熱情如一縷陽光,一掃冬日的陰霾。
這位在中國詩壇上活躍了幾十年的老人,雖然屢受挫折,但至今仍然保持著對詩歌旺盛的激情和活力,如同年輕時的模樣。
牛漢(1923~),原名史承漢,出生于山西定襄,蒙古族。1941年開始發(fā)表詩歌,創(chuàng)作長詩《鄂爾多斯草原》。出版的詩集有《彩色的生活》(1951)、《愛與歌》(1954)、《溫泉》(1984)、《海上蝴蝶》(1985)、《沉默的懸崖》(1986)、《牛漢詩選》(1998)。中國作協(xié)理事、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
1、鷹的誕生和成長:
先生曾寫過一首詩《鷹的誕生》,“鷹群在云層上面飛翔,當人間沉在昏黑之中,它們那黑亮的翅膀上,鍍著金色的陽光!边@不僅是鷹的寫照,也是先生和他們那一代熱血青年的寫照。
先生原名史承漢,是蒙古族。他笑呵呵地解釋,小時自己也很奇怪,既然是蒙古人為什么不回到茫茫大草原呢?他父親是這樣回答的:“我們的祖先,從元朝到現在,生活在漢族地區(qū)太久了。有的做官,有的經商,生活安定富裕,不愿回到蒙古草地了!彼拿志褪歉鶕@個意思起的,是承認漢文化的含義。先生童年生活在山西農村,以放羊為生。1938年在甘肅天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地下工作。1943年入陜南城固西北聯(lián)大讀俄文,1946年受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委派參與西北聯(lián)大學生運動,組織學生反對美帝國主義和國民黨,把當時的校長劉季渾趕下了臺。同年,夫妻兩人在洛陽伏牛山區(qū)以中學教師的身份作掩護收集情報時,被地方武裝逮捕。萬幸的是,就在被槍斃前的20分鐘,被一位革命同學通過其當土匪的老爹救下。提起這一段,先生感慨地說:“那是平生最危險的一次遭遇!
1949年以后,不斷的思想整肅運動緊緊追逼著中國知識分子。作為“胡風派”知識分子的重要成員,先生于1955年的5月14日,比胡風早兩天被捕,時任公安部部長羅瑞卿親自簽發(fā)的拘捕令,使他成為“胡風革命集團”一案遭逮捕的第一人。先逮捕他是為了揭發(fā)胡風,先生有些激動地說,他尊崇舊道德:不出賣。自此便開始了長達二十余年的苦難生涯。然而這種苦難,更激發(fā)了他不屈不撓的精神,使他在這種困境中,依然創(chuàng)作出大量的詩作,構成了反抗者不屈的生命交響。復出后,他迅即放聲歌唱,參與主持大型刊物《中國》,并長期在人民文學出版社擔任編輯,主編《新文學史料》。
先生說,他面對挫折時的堅韌的性格和無畏精神或許與他的蒙古血統(tǒng)有關,但重要的還是家庭的影響。先生的父親在大革命以前,曾在北大旁聽了兩年,并在那時參加了黨組織的活動。他的兩位舅舅也是中共黨員,積極投身到革命運動中。在他們身邊自己難免或多或少地受到熏陶。
而母親剛烈的性格也深深影響了他,許多年后他把對慈母的感情寄托在了一首名為《愛》的詩中。先生說,詩中所說都是事實。那是1931年前后,山西省開挖己巳渠,占用了他們家本來就只夠活命的地卻不給錢,母親氣憤不過,在“一個寒冷的冬夜,她懷里揣一把菜刀”,夜行40里,“闖進一座花園,想要謀殺那個罪大惡極的省長(閻錫山),被衛(wèi)兵抓住,吊在樹上,三天三夜,當作白癡和瘋子……”那年先生才7、8歲。
先生這種鷹一樣桀驁不馴的性格使他吃了不少苦頭。據了解他的人撰文說,過去他曾被國民黨抓進監(jiān)獄,被捕時因奮力反抗,被軍警用槍托砸傷頭部,落下了顱腦外傷后遺癥,夜里有可能突然大聲喊叫,也有可能走出房間,到外邊游走。這從他的詩《夢游》,就可以得到印證。
2、詩與人都應當直立人間:
“詩與人都應當直立人間”,正如牛漢先生贈與記者的這句話,先生的詩同他的性格一樣,慷慨激昂,對生活充滿熱情。他說:“詩和歷史、時代血肉相連,我的詩和我所受的痛苦不可分離。我認為詩最能充分發(fā)揮我的生命潛在力,最能表達我對人生對時代的感受。我是蒙古族,我的母親也是蒙古族后裔,姓呼延。我寫詩沒有規(guī)矩章法,總在躁動,總在不停地奔跑,找尋遠方的水草豐美的地方,我不愿在創(chuàng)作領域的某個角落定居,這多半與蒙古族游牧性有關!
先生1940年開始寫詩,1941年開始發(fā)表詩歌,創(chuàng)作長詩《鄂爾多斯草原》。1946年因參與學生運動被捕,創(chuàng)作組詩《牢獄集》。經組織援救到開封,寫了長詩《血的流域》、《彩色的生活》等。建國后因胡風案受牽連,曾長期擱筆。文革中的創(chuàng)作體現了他在困境中不屈的抗爭精神,帶有悲壯的情感,如《華南虎》、《悼念一棵樹》等。平反后出版的詩集《溫泉》獲全國第二屆優(yōu)秀新詩詩集獎。去年訪問中國的馬其頓作家協(xié)會主席斯來列夫斯基在中國作家協(xié)會向先生頒發(fā)了“文學節(jié)杖獎”。該獎是馬其頓作家協(xié)會設立的一項國際性文學獎,主要獎勵與馬其頓有著密切文化交流的國家的重要作家和詩人。
先生說,他之所以寫詩受父親的影響比較大,“我父親舊體詩寫得很好,我家有全套的《新青年》、《新月》、《未名》、《北新》等進步雜志,都是他訂的。我小時候就受到他的影響。我愛詩,愛畫,都是從我父親那里來的,耳濡目染影響了我!碑斈暝谔焖畷r,作為一個有是非觀念、有理想的青年,先生一直想去延安,那時目的比較單純,只是想找名師學習木刻和繪畫。但父親阻止了他,希望他從事文學。在《父親和樹林和鳥》的詩中,先生寫道,“父親對我說:‘鳥最快活的時刻,向天空飛離樹枝的那一瞬間,最容易被獵人打中!毕壬f,現在來看,父親當時可能不想讓他過早參與政治。
與大多數臺灣詩人那種纏綿悱惻、溫婉靈秀的詩風不同,牛漢先生的詩作大多熱情洋溢、催人振奮。對于這一點,先生說,這與歷史環(huán)境有關,“五四”以后的個性解放、民主平等思想影響了他,而且他大學時學習俄語,受普希金的高遠、厚重的詩風影響比較深。開始時他只能讀翻譯過來的普希金詩作,后來直接讀原文,自己翻譯,天天練,對普希金的詩有著深刻的體會。特別抗戰(zhàn)以后,田間、艾青他們的戰(zhàn)斗自由體詩,包括晉察冀地區(qū)的街頭詩,都對他影響很大。先生也很喜歡余光中、鄭愁予等臺灣詩人的詩作,喜歡愛情詩,并很為沒有創(chuàng)作幾首愛情詩感到遺憾。
在談到詩歌創(chuàng)作時,先生說,寫詩不是很隨便的,詩不是固化的,是有生命的,有屬于自己的語言、情境、意象,它的產生過程并不簡單。特別是中國詩強調的是意境和韻律,強調的是對人文精神的理解!拔沂抢弦淮,更偏重古典與現代溝通,強調詩的生命體驗,強調生命的血肉感,沒有真實的人生就沒有我的詩。我這個人以及我經歷的一切坎坷、屈辱都無法和詩剝離!毕壬嬖V我們,有的詩并不見得能一蹴而就,每一首詩都是他生命的結晶。
朦朧詩以后的新生代,有些老詩人看不慣,表示不理解,但先生對朦朧派詩人和新生代詩人都很理解,把他們當作朋友,很關心他們。在編《中國》(1985~1986)時他發(fā)了大量朦朧派和新生代的詩,幾乎每期都發(fā)。當時他幫助顧城解決了生活上的困境,并請北島做《中國》的特邀編輯,不坐班,每期開編輯會來,大概有一年時間!吨袊凡粌H發(fā)朦朧派詩,也發(fā)了好多新生代像翟永明、海男、唐亞平的詩,他們有的是第一次發(fā)表詩作。這些在《中國》發(fā)的新生代作品,當時在別的雜志是肯定發(fā)表不了的。就這樣許多新生代詩人和他成了朋友,經常跑來與他交流心得,而遲子建等作家更一度是他家每周必來兩次的?。
值得一提的是劉恒的《狗日的糧食》,它原是另外一個顯得很平的名字,先生改成了《狗日的糧食》,后來得了第八屆全國優(yōu)秀短篇獎。為此,馮牧曾批評他,說破壞了規(guī)范語言。他說,馮牧不懂農民的感情,父親叫兒子有時都叫“狗日的”。它是一種很復雜而真實的感情,對糧食一種無奈的,為它受苦但又離不開的感情,很親切的一個詞。他憑一個詩人的直覺,覺得“狗日的糧食”這句話很生動,讀者一看題目就想看。
當時《中國》是年輕人的園地。《中國》實際是民辦公助,丁玲從東北農墾局找到資助辦起來的。丁玲去世后,因某種原因被迫?!吨袊反嬖诘膬赡陮π律、先鋒小說起了一定扶持作用。
3、尊重但不贊賞“下半身詩作”:
90年代中期以來,市場經濟的日漸擴大化,經濟上的外資同文化上的西方現代思想的進一步內化,如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早些年已出現的人的“異化”現象,中國思想界,文化界也出現了“異化”的危機,至今仍在持續(xù)著。特別在網絡文學中,這個時期出現了人數眾多的以性意識、性敘事、性描寫等為詩歌寫作素材的“下半身”詩人。他們的詩歌以大膽的性描寫、性緋聞暴露而著稱并在網絡上迅速流行。
我們本來以為牛漢先生沒聽說過這個詩派,沒想到一提到“下半身”,先生立刻便說出了沈浩波的名字。牛漢先生平淡地說,今年春天剛見過這個人。他說,或許因為年齡,或許是自己的思想老朽、陳舊的緣故,他并不贊賞這類的詩作!靶允强梢詫懙模侨说纳畹囊徊糠郑荒芑乇。但詩應該更高尚一點,更美好一點。”不過牛漢先生又強調尊重他們的創(chuàng)作,認為年輕人有個性很正常,經過與社會和他人的不斷交流,他們自己會不斷調整。
與對待朦朧詩以后的新生代一樣,牛漢先生對待“下半身”詩作同樣是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就如他向河北師范學院的教授夏傳才談對朦朧詩的看法時所說,出現這種現象,可能與歷史、社會、現實中出現的混亂的極其深刻的矛盾的情況有關,要作科學的歷史的分析。首先要了解這些年輕人,了解他們的作品,關心他們的成長。他們如果有不足之處,要謹慎地引導他們前進。不要大驚小怪、如臨大敵地把這些年輕人置于眾矢之的的被告地位,要跟他們站在一起,誠懇地開導他們。
【編輯手記】
因為先生的年齡,他使用網絡或者電腦顯然是不太可能的,但這并沒有阻止我們對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詩人的采訪。
跟先生談網絡時,他說給孫女、外孫女都買了電腦,別人發(fā)過來的郵件他也能看到。但他跟外界的聯(lián)系更愿意通過心靈。他說漢字的魅力和內涵是電腦所不能代替的。
跟他約好的是一個小時的時間,因為他家里還有病人。但實際上卻一直聊到天完全暗了下來,聊到他的家人喊他吃飯,而我們在他的真正四壁被書包圍著的書房里卻聊興未盡。
先生無意中拿出了他年輕時與夫人的合影,當我贊嘆夫人的娟秀時,他說我也不差啊。先生是驕傲的,孩子氣的。的確,已經81歲,1米91的他依然挺拔。
先生在整個一下午的時間里認真地跟我們梳理著他一生的經歷。這個有著66年黨齡的老人一生都想當一個真正的詩人,卻一直擺脫不了政治的糾纏。在他一生的三次牢獄生活里,兩次是國民黨的牢,一次是共產黨的,而這一切都是與政治有關,與詩無關。
先生談及影響了他一生的成仿吾,談及在他因胡風案被捕前三天陳毅夫人張茜對他的一番意味深長的鼓勵。在談到文革時看到張茜在臺上挨斗時,先生的神色是凝重的,眼中似有淚光閃爍。他說1979年他平反后第一個祝賀他的是張?zhí)煲怼?/p>
先生對自己每一首詩創(chuàng)作的時間都記得很清楚,對自己所得的榮譽卻很模糊,這是他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之一。這個創(chuàng)造了“新生代”、“散文這個鬼”這些詞的詩人,最以此為豪。他說他跟詩一起長大,每創(chuàng)造一首詩都是拼盡了全身的力氣,一首小詩都要寫好幾個月。詩,是在詩人體內生成的,每一首詩都是惟一的,都是有生命的。他說自由詩講究詩的傳統(tǒng)性精神的內涵,講究韻律和節(jié)奏,詩本身是有生命的,每一首詩的生命感和情調都不一樣。
我渴望在不久的將來再次拜望他,因為他的率性,因為他的純真,更因為他孩子般的坦蕩。因為他是一位地道的詩人,他像一個孩子,一個睿智的大孩子。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