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著者吳敬梓長子吳烺,字荀叔,自幼勤奮讀書,少時曾手抄《十三經(jīng)注疏》,考訂字義頗詳,又精天文歷算,是乾、嘉時期的一個數(shù)學家。阮元《疇人傳》卷九有吳烺傳,略謂“吳烺,官中書,能數(shù)學,著有《周髀算經(jīng)圖注》。
吳早喪母,少時出外投師,吳敬梓很想念這無母的勤學孩子,常以詩歌抒發(fā)懷想之情。38歲時作《病中憶兒》說:“自汝辭余去,身違心不違,有如別良友,獨念少寒衣。病榻茶煙細,春宵花氣微,郵亭宿何處?夢也到庭幃!保ā段哪旧椒考肪砣┻@時吳烺年方弱冠,從詩意看,吳在兒子離家后就生了一場病,離愁與病苦同時折磨著他,他視兒子如良朋,人各一方而心靈相通,期待著夢里相會。吳集中的最后一首詩《除夕旅店憶兒烺》云:
旅店宵無寐,思兒在異鄉(xiāng)。高齋綿雨雪,歧路飽風霜。莫詫時名著,應知客思傷。屠蘇今夜酒,誰付汝先嘗?
寫詩那年,吳敬梓40歲,移家金陵已7年,正在創(chuàng)作《儒林外史》,生活窘迫,作客在外,思念旅食他鄉(xiāng)的兒子,親子之情,深沉真摯。吳平日讀書也有詩傾注了濃厚的父愛,見集中《夏日讀書正覺庵示兒烺》。
吳是個科學家,也是個詩人。但他和父親一樣科場不利,直到乾隆十六年,即父親去世前3年,乾隆南巡,迎駕獻賦,才賜舉人,授內(nèi)閣中書,時年32歲。他15歲到22歲所作詩詞各一卷,附刻于《文木山房集》后。入京任職及外放為官時所作詩詞,自編為《杉華集》,清代幾位著名文人作序,桐城姚鼐序云:“其取材也雅,其托興也深,婉而成章,麗而有則!鄙剿鶠樵娫~,頗多感情真摯之作,其寫家人骨肉篇章,發(fā)自肺腑,催人淚下。如《從江寧返全椒作》之四云:
饑鳥飛去復飛回,苦憶慈顏在夜臺,荒冢一杯新雨后,白楊蕭瑟夜臺開。(自注:時余歸拜先慈墓)
孺慕之情不能自已。吳烺早年失恃,賴庶祖母程氏撫養(yǎng)成長,集中有《哭程媼詩》并序。詩的第四首云:
報德難酬拊畜恩,此生飲恨竟何言。燈枯不作寒宵夢,幔卷空歸永夜魂。故宅蕭條看易主,前和(棺頭題字)潦草葬荒原?障潼c檢留遺物,重見兒時犢鼻揮。(《杉亭集》)
詩從幼蒙撫育,寫到奔喪營葬,檢點遺物,見兒時所著衣褲猶在,悲婉愴惻。在程媼死后6年,吳烺南歸省親,又遭悼亡之痛,聞耗趕回家中,妻子死已7日,吳《悼亡》三首之二云:
往事尋思百感紛,黔婁身世不堪云。廚空永晝賒胡餅(余家斷炊,每賒餅而食),薦冷殘冬倩布裙(深冬無臥茵,孺人以絮代之)。素鐵青燈依小閣,綠窗金線對斜曛。重泉一痛人何在,十載勤勞竟負君。(《杉亭集》卷四)
讀此及另二首詩,可知吳烺和他父親吳敬梓晚年一家生活之貧苦。第二年(1754年),吳敬梓即病逝于揚州。吳烺于第二年春天奔喪南歸,有《南還舟中述懷》8首,其五有句“一痛肝腸斷,盈襟血淚斑”。以后守孝于南京大中橋寓所,又移居雞籠山下,有詩云:“思家望白云,心折江南柳。抱痛始言歸,遺經(jīng)在虛牖!庇衷疲骸拔壹沂Y山下,淡泊無所營。閑門閉深巷,蕭然遠世情……其如八口家,驅我四方行,吁嗟獨憔悴,不如草木榮。”(《杉亭集》卷五)。詩中對自己微官旅食京華,家居讀禮,瞻遺經(jīng)而風木生悲,情見乎辭。綜觀吳烺吊母墓、哭吳媼、悼亡、守制諸作,皆于懇摯見真情,感人甚深。
吳敬梓父子,一為小說家,一為數(shù)學家,又都能詩。雖不以詩名著稱,但都留下了不少有真情的詩篇。吳敬梓《儒林外史》傳誦于世,吳烺《周髀算經(jīng)圖注》等著作,惜皆失傳,只有其《杉亭集》詩稿十一卷、詞六卷尚在人間。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