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qū)梧田第二中學 金紅蕾
新課標要求:“課程目標根據(jù)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設(shè)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毕旅嫖揖驮姼琛缎切亲冏嗲芬晃恼?wù)勎医虒W中的幾點做法:
一、在語言感知中激情
人的認識過程是從感性到理性的發(fā)展過程,這一階段,是學生對感知對象──課文的初步的膚淺的認識階段,是對感知對象的“初次見面”。初讀如何讓學生在語言的感知中激發(fā)學生情感呢?
范讀,是學生初步感知教材,激發(fā)學生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范讀是教師從教材中感受了作者的情感,從教材的字里行間理解了作者的情思,把無聲的語言文字通過有聲朗讀,正確的、示范性地表達作者的情感的一種方式。如教師在范讀詩歌時,學生通過眼看教材,耳聞教師傾情的范讀,感受課文描繪的景、情、意。學生會被教材中的景所打動,情因景而生,學生就能更好的進入詩歌的領(lǐng)悟詩歌意境和內(nèi)涵。這就是教師良好的范讀的滲透力和影響力。
二、在語言的體驗中入情
“入情”是指教學中作者必須抓住課文的關(guān)鍵,恰如其分地把握課文中語言文字蘊含的情愫、作者的感情,并將其融為一體,正確地表達出來,使學生深刻的感受課文字里行間流露的作者的真實情感,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入情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作者傾注在文章中的情,教者要引導(dǎo)學生挖掘出來,也就是說,要找到語言中蘊含的感情之魂;第二是對教材中隱含的情感之魂要挖深挖透,不能蜻蜓點水、走馬觀花。也就是說教師要用自己的“情”“喚醒”作品中的“情”;第三要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群情亢奮,“不憤不起,不悱不發(fā)”,這種憤悱之情是誘導(dǎo)的前提,再是教師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里。我從詩歌意象的角度切入,讓學生走進詩歌走近詩人。要求學生讀詩,用筆圈畫詩句中出現(xiàn)的意象。思考:詩人借助這些意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學生很快找出了詩中的意象并給以歸類。第一節(jié)中的意像:星星、詩、蜜蜂、螢火蟲、柔軟的晚上、湖、睡蓮、春天、鳥、白丁香凍僵的夜、苦難的詩、冰雪、僵硬的土地、被風吹落的瘦小的星星意象:星星、詩、蜜蜂、螢火蟲、柔軟的晚上、湖、睡蓮、春天、鳥、白丁香等。第二節(jié)中的意象:凍僵的夜、苦難的詩、冰雪、僵硬的土地、被風吹落的瘦小的星星等。從意想的尋找和分類中讓學生獨立的、自主的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捕捉自己對詩歌個性體驗。
三、在語言的剖析中悟理
“悟理”即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使學生感悟文章中蘊藏的道理,即文章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過程,例如:學生賞析“每天/都是一首詩/每個字都是一顆星/像蜜蜂在心頭顫動”,我欣賞詩歌的意象美,“詩”是最浪漫的和美妙的藝術(shù),每天的生活都笑像詩,就說明每天的生活都充滿詩意,浪漫美妙。特別是“蜜蜂在心頭顫動”一句,蜜蜂讓我想到了花、蜜,我仿佛聞到花的甜香,一種甜蜜的感覺在心中涌動。這些意象的確能很好的表達了詩人美好的憧憬。我就抓住“顫動”一詞讓學生體驗一種來自心靈的細微的顫動一種美妙的喜悅感受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又如學生欣賞“誰不愿意/有個柔軟的晚上/柔軟的像一片湖/螢火蟲和星星在睡蓮從中游動/誰不喜歡春天/鳥落滿枝頭/像星星落滿天空,我欣賞這里的畫面美,時,我引導(dǎo)學生體會詩人用“柔軟”和“湖”來形容夜晚的寧靜、平和,用“螢火蟲”“星星”“睡蓮”組成一幅祥和寧靜的畫面,領(lǐng)悟作者寫這樣優(yōu)美的童話般的世界,表達了對那樣的世界的渴望……
就這樣通過文字引領(lǐng)學生走進作者深沉細膩的真切的情感世界,同時這種情感也不知不覺得陶冶了學生。
四、在語言的品味中抒情
葉圣陶說:“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心靈相通了,無論是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崩首x是加深課文理解、升華認識的重要手段。在這節(jié)可將要結(jié)束時我設(shè)計環(huán)節(jié):心湖泛舟:要求學生用特定的意象表達自己的心情。
生1:如果有一個溫暖的家,是愿意像秋風中的樹葉,在寒風中飄搖!
在美的朗讀中,使教材內(nèi)蘊的理念和學生的心靈相溝通,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效應(yīng),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當感情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會觸及人的精神世界”。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