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應城市田店鎮(zhèn)中心小學 趙洪波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激發(fā)學生對資本主義社會里貧苦兒童悲慘生活的同情。
2、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所展開的合理想象。
3、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掌握19個新詞。
4、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從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若干。
【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播放FLASH《火柴天堂》,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播放課件,學生感知課文
1、播放《賣火柴的小女孩》故事課件,學生思考大屏幕出示問題:
⑴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⑵小女孩是怎樣一個人?
⑶課文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引導學生回答。
三、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質疑問難
四、學生合作思考
1、小女孩共幾次擦燃了火柴,每次她看到了什么,為什么會看到?
(分五個小組學生討論,師板書。)
2、“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睂@句話中的兩個“幸!,你是怎樣理解的?
五、匯報交流
1、交流第一次擦燃火柴(結合演示課件):
⑴提問:
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你從小女孩看到的東西中體會到什么?結果怎樣?請同學們帶著這幾個問題默讀課文第5自然段。
在給學生充裕的時間默讀思考后,老師逐題和學生一起討論。
⑵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因為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鞍,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小女孩需要用那微弱的火光來取暖。但是她開始不敢擦火柴,“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這句話說明小女孩是不敢擦火柴的,連一根也不敢,因為要靠賣火柴來維持生活,而且爸爸知道了會打她。但是“她終于抽出了一根”,從“終于”這個詞可以體會到,小女孩抽出這根火柴經過了激烈的思想斗爭。她實在是冷得支持不住了,鼓足了勇氣,擦燃了一根火柴來取暖。
在學生理解完這一問題后,老師可以讓學生有感情地讀讀第5自然段的前4句話。
⑶她看到了什么?你從小女孩看到的東西中體會到什么?
老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當時的心理,可以追問:當小女孩看到大火爐時,她什么心情?老師指導學生用輕快的語調來表現小女孩在幻象中的歡樂。
老師還要引導學生能聯系第一段的內容,把美妙的幻象和悲慘的現實對照起來,體會小女孩的處境?梢宰穯枺盒∨槭裁磿匆姶蠡馉t?學生就會聯系第一段的內容理解到在冰天雪地的大街上,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已經走了一天了,她的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她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在一座房子的墻角坐下來,蜷著腿縮成一團。在寒冷的現實中小女孩渴望得到溫暖,才在幻象中看到了大火爐。
⑷后來結果呢?
老師要指導學生用低沉的語調來表現小女孩幻象破滅后的失望和痛苦。
⑸指導感情朗讀:
在上面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已經指導學生邊體會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這里可以先讓學生練習把第5自然段完整讀一遍,再指名讀,老師略加評議。
⑹總結學習方法:
提問:
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剛才是如何學習第5自然段的?
老師可引導學生一起總結出學習的步驟:
先帶著問題默讀思考,然后回答問題談體會,最后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仿例交流第二至五次。
六、升華提高
1、提問:
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都是實實在在的事物嗎?為什么?
這是小女孩在擦燃火柴時看到的幻象,不是實在的事物,而是作者的想象。在現實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餓,沒有歡樂,沒有人疼愛,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溫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別的孩子那樣得到歡樂,得到圣誕禮物,她是多么想念疼愛她的奶奶!火爐、烤鵝、節(jié)日的歡樂、奶奶的疼愛,都是她平時渴望得到而又根本無法得到的東西,只能在她臨死之前的幻覺中才出現。
在學生理解到這兒后,老師可以追問,從幻象與現實的對比中,你體會到什么?
學生從強烈的對比中就會深刻體會到小女孩的可憐和悲慘,對她寄寓了無限的同情。
2、學了這篇課文,你的感受是什么?或者你想對小女孩說些什么?
(欣賞詩歌《你別問,這是為什么》,或者適時出示《火柴天堂》課件。)
七、課外拓伸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作文、漫畫、錄音采訪等形式,表現《我和XX比童年》(可以是課文中的小女孩,爸爸,爺爺……)。
2、關注世界,從各種媒體關注世界,通過各種媒體收集資料,尋找21世“賣火柴小女孩”。走近那些生活在中東地區(qū)飽受戰(zhàn)爭折磨的貧困兒童,寫寫他們的故事。
【補充資料】
安徒生(1805~1875)19世紀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全名為漢斯·赫里斯蒂安·安徒生,出生在丹麥中部奧登塞鎮(zhèn)的一個鞋匠家里。他年少喪父,靠母親替別人洗衣服維持生活。但是,貧困的生活并沒有嚇倒年少志高的安徒生。十四歲時,他離開了家鄉(xiāng),到首都哥本哈根自尋出路。后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得到一份獎學金,十七歲正式上學。同年發(fā)表了詩《阿爾芙索爾》,從此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
安徒生一生創(chuàng)作了一百六十多篇童話和故事。作品想象豐富,情節(jié)生動,語言樸素。著名的作品有《柳樹下的夢》、《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衣》、《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等。在這些童話里,他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和不幸遭遇寄寓深切的同情,對達官貴人的虛榮、殘酷和腐敗作了無情的揭露,對幸福生活充滿了向往。安徒生的天才在于他把許多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引進了他的童話里。當安徒生的母親還是一個小女孩的時候,她就被趕出家門到街上求乞。但她不愿求乞,又不敢回家,就躲在城里的一座橋下坐著。沒有鞋穿,她只好用雙手抱著雙腳取暖。幾十年后,安徒生懷著對母親深切的同情,對世道的不平,寫出了充滿淚水的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三十七年的創(chuàng)作生活中,每逢圣誕節(jié),他總有一本新的童話集出版,作為獻給孩子們的禮物。他的童話集被翻譯成許多種文字,為世界各地的兒童和成人所喜愛。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