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臺州市玉環(huán)縣蘆浦中學 吳桂永
【教學目標】
1、通過自由朗讀,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2、能提出自己的疑問,并選擇最有價值的習題進行探究,結合生活體驗感受行道樹無私奉獻的精神。
3、以“我是一棵樹”為題說一段話。
【學時】
1課時。
【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
投影顯示兩幅畫:
建筑工作人→晝夜勞作,才有廣廈千萬家,他是無私的奉獻者。
葉欣→為搶救非典病人,以身殉職,他也是一位無私奉獻者。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位特殊的奉獻者,(投影顯示第三幅畫)導入課題,板書:行道樹。
二、作者簡介(先學生發(fā)言收集來的資料,后投影補充)
張曉風,早在1977年就被臺灣地區(qū)的批評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她的散文創(chuàng)作分為三個段落,第一階段以她于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為標志;第二階段以《你還沒有愛過》為標志;第三階段以《我在》為標志。那么,張曉風在文中是怎樣評價行道樹的呢?聽錄音:
思考:(投影顯示)
1、請學生用文中的詞語回答“行道樹是一列 的樹”。
2、用“憂愁”與“快樂”來形容行道樹矛盾嗎?為什么?
明確:
1、行道樹是一列快樂而憂愁的樹。
2、不矛盾。憂愁:為城市居民的生存環(huán)境和健康而擔憂?鞓罚簽樽约耗転槌鞘袃艋h(huán)境而欣喜。
三、學生配樂朗讀,后小組討論
選擇最有階值的總是進行探究,每組派代表提問,其他學生思考后回答,可能出現的問題有:
1、為什么行道樹之事是神圣的?
2、行道樹受了哪些痛苦?
3、既然痛苦為什么還要選擇這種命運?
明確:
1、社會需要,人們需要的事業(yè)就是神圣的事業(yè)。居民需要新鮮空氣,行行需要綠陰,城市需要迎接太陽。行道樹甘愿立在城市的飛塵里,附煙塵,獻出綠色和濃陰,迎接太陽制造清新,所以說其事業(yè)是神圣的。
2、惟一的裝飾是一身抖不落的煙塵。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晚上處于寂靜黑暗,不被了解的孤獨里,但苦熬著牙齦咬得酸痛。
3、因為“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他們?yōu)榱俗非笊袷サ氖聵I(yè)甘愿自我犧牲。
教師跟蹤提問:
4、“這無疑是一種墮落”。怎樣理解“墮落”?
明確:行道樹離開了家,離開了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飛塵里,生活條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
5、文章前后兩次運用對比,請學生找出哪兩個?
明確:
行道樹和原始森林里的同伴對比。
行道樹和沉浸于夜生活歡樂之中的市民對比。
四、悟
找出文中最具哲理性的話。
明確:
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教師跟蹤追問: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一切神圣的事業(yè)都需要你承受犧牲,但是為人們的幸福,而犧牲個人幸福的人,他們是神圣的,也是幸福的,這種幸福是更深的幸福。
五、聯
學完這篇文章后,對你有什么啟示?
(開放法,點到即認可。)
明確:增強環(huán)保意識,學習奉獻者的精神。
我們敬佩行道樹的奉獻精神,放眼社會,同學們能否列舉相關事例來印證本文作者所歌頌的奉獻精神。
1、自然界的例子。
(開放性,讓學生小組討論后回答。)
2、人的例子。
六、小結
以上能舉例子都是值得歌頌的,其實,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我們的世界定會更加美好,最后,讓我們在《愛的奉獻》中歌頌它們吧。
七、布置作業(yè)
以“我是一棵樹”為題寫一段話,下節(jié)課交流。
【板書】
行神圣痛苦深沉
張
道曉無私奉獻者
風
樹 借物言志以物喻人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