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寧安市海浪鎮(zhèn)中學 石真俊 楊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封建社會庸俗腐敗的人情世態(tài),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學習通過對話、對比的細節(jié)等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閱讀──討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欣賞本文的諷刺藝術。
【教學重點】
1、個性鮮明的人物語言與動作。
2、對比、夸張與直接寫實在諷刺小說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舊小說中的雅語與口語。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在我國封建社會,要改寫個人命運,大多數(shù)人只有憑借參加封建科舉考試,憑“中舉”才能實現(xiàn)?上в腥酥信e了,卻瘋了。這使我們文學人物畫廊中又多了一位典型人物──范進。今天,我們就借吳敬梓的眼睛,通過范進及其身邊人來見證封建科舉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巨大威力,以人觀社會,以人感受科舉。
二、課前熱身
1、作家、作品簡介(指生敘述)。
2、字、詞正音釋義(小黑板示):
星宿(xiù)齋公(zhāi)醉 xūn(醺)lài(癩)蛤蟆yán(閻)王緊攥(zuàn)帶挈(qiè)腆(tiǎn)啐(cuì)嗑(hé)諱(huì)兀(wù)綰(wǎn)軒敞(chǎng)瘟(wēn)桑梓(zǐ)作揖:拱手行禮。倒運:倒霉,交上壞運。
狗血噴頭:形容罵得很兇。
商酌:商量,考慮
不省人事:指昏迷過去,失去知覺。省,知覺,明白。
三、合作探究
1、閱讀整體感知:
明確:本文是《儒林外史》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它通過范進中舉喜極而瘋及中舉前后生活遭遇的變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科舉制度腐蝕讀書人靈魂,摧殘人才及敗壞社會風氣的罪惡,窮形盡相地表現(xiàn)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對各類市儈小人,進行了有力的鞭笞和嘲諷。
2、互動研討:
①圍繞“中舉”這一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將選文分成“中舉前”和“中舉后”兩部分。
②閱讀第1、2兩段,思考這兩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現(xiàn)范進的社會地位與經濟狀況?在這種情形下,他仍偷偷參加鄉(xiāng)試,這說明了什么?
明確:一問表現(xiàn)范進家境貧寒,社會地位低下。
二問表現(xiàn)出他對功名的熱衷。
③閱讀5~12段,思考:范進中舉之后地位,經濟狀況發(fā)生哪些變化?這說明了什么?范進對胡屠戶的態(tài)度有何變化?又說明了什么?
明確:中舉之后,范進地位馬上提高,被稱為“范老爺”。
張靜齋送錢送房子,預示他從此將走上富貴之路,他對胡屠戶的稱呼由“岳父”轉為“老爹”,可見他性格中有虛偽的一面。這都表現(xiàn)他已被科舉制度所腐蝕,所同化。
四、反饋練習(小黑板示)
1、《儒林外史》是一部長篇小說。作者,字,安徽省全椒縣人,代小說家。2、《范進中舉》一文的中心事件是。小說極力描繪范進喜極而瘋的丑態(tài),揭露了。
五、課堂小結
內容小結(指生概括)
方法歸納:
1、把握文章結構,理清文章的思路。
2、運用前后對比的寫法展示人物性格。
六、鞏固練習
范進中舉,喜極而瘋,是喜劇,還是悲?結合課文的具體描寫,談談你的看法。
【板書設計】
范進中舉
中舉前屠戶賀喜
范進借錢
范進中舉
中舉后范進發(fā)瘋
屠戶治瘋
鄉(xiāng)紳來拜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都知道小說的素包括: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對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有了一定的了解。本節(jié)課我們已經對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有了一定的了解。本節(jié)課我們討論學習范進等人的性格特點及社會意義,課文在刻畫人物形象上的寫作特點。
二、合作探究
1、以胡屠戶為例,分析本文的諷刺藝術。
提示: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諷刺藝術。諷刺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如對比、夸張、反語以及直接寫實等。思考本文主要用了哪幾種形式?結合胡屠戶形象的分析逐一進行說明。
明確:主要用了對比、夸張和直接寫實三種。
2、對比胡屠戶對范進的前后態(tài)度變化。
明確:稱呼:“現(xiàn)世寶”──“賢婿老爺”
外貌描述:“尖嘴猴腮”──“才學又高,品貌又好”
賀禮:“一副大腸和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錢”。
動作:“腆著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那手早顫起來”“千恩萬謝,低著頭,笑迷迷的去了”。
通過對比,表現(xiàn)出胡屠戶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市儈性格。
3、找出文中運用夸張手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指導學生分析夸張對人物性格的表現(xiàn)作用。)
4、劃出文中最后一小節(jié)描寫胡屠戶動作的詞語,分析其作用。
明確:胡屠戶的動作“攥”“舒”“縮”“揣”及“緊緊”“連忙”兩個詞活畫出他那副貪財虛偽的小人相。
5、總的來說,胡屠戶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
明確:他是一個趨炎附勢的市儈形象,他欺貧愛富,貪財虛偽,庸俗怎么。
三、相關鏈接
我們前面還學過一位深受科舉制度毒害的形象──孔乙己,孔乙己與范進有什么異同之處?
明確:異,范進終于中舉,而孔乙己直到臨死“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
同,同受封建科舉的毒害,都迂腐至極,都不會“營生”,對社會的擺布都同樣的軟弱無力。
四、反饋練習(問答)
1、作者是怎樣描寫范進的瘋態(tài)的。
2、聯(lián)系全文看,范進發(fā)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范進中舉發(fā)瘋說明了什么?
五、課堂小結
1、內容小結:
本文與《孔乙己》相比,是通過一個中舉的人,圍繞“中舉”這一事件,描寫各色人等的種種丑態(tài),從而揭露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揭露當時社會中超炎附勢的世態(tài)。作者用了對比、夸張、直接寫實的手法對這些人物進行描寫,諷刺,大大加強了文章的批判性。
2、方法歸納:
①以人物自己的語言表現(xiàn)人物性格。
②運用細節(jié)描寫,側面烘托。
③運用夸張,對比手法進行諷刺。
六、鞏固練習
比較《范進中舉》與《變色龍》的諷刺藝術。
學生回答后明確:《變色龍》的諷刺寫法主要是對比與直接寫實。它的直接寫實就是奧楚蔑洛夫的每一次言行,其中還借助于道具──軍大衣來增強諷刺的效果。而它的對比并非簡單的前后對比,而是奧楚蔑洛夫的五次變臉,每一次都與前一次形成對比!斗哆M中舉》除了對比與直接寫實外還運用了夸張。
【板書設計】
范進中舉
窮秀才對比
范進胡屠戶張鄉(xiāng)紳鄰人中舉(直接原因)
富舉人趨炎附勢世態(tài)炎涼權貴攀附(根本原因)
夸張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