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水頭一中 黃平康
【教學目標預設】
聯(lián)系單元目標和學生的成長體驗,學會閱讀小說,理解小說主題,體會藝術特色,品位小說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環(huán)境、心理等詩意的細節(jié)去深入解讀小說主題,聯(lián)系體驗理解“孤獨”與“成長”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在我們學習完詩歌單元不久,老師今天特地挑選了一篇象詩歌一樣的小說來與大家一起討論學習。老師發(fā)現(xiàn),在你們在預習中,許多同學已閱讀出了這篇小說的許多詩意來。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篇象詩歌一樣美的小說。
二、整體感知
1、課文題目《孤獨之旅》是編者加的,文章題目本身可以多種多樣,它所體現(xiàn)的是作者的不同側重點,比如,可以側重于人物、可以側重于情節(jié)或主題思想等。
提問:通過你自己的閱讀和理解,能否給出不同的題目?
例如:父與子、小康放鴨記;放鴨、放鴨之旅;成長之旅等。
提問:那么,相比較于《孤獨之旅》,課文的題目則側重于什么呢?
明確:老師認為,是為了更加詩意化地表達小說的主題思想。
過渡:為什么呢?
明確:用其他題目都把文章坐實了。只有“孤獨”一詞,本身是憂郁而詩意的,它與詩歌的浪漫特質相符。古往今來,文人墨客與哲學家等,無不是在“孤獨”中升華和創(chuàng)造的。正如哲學家叔本華所說:“孤獨是所有杰出人物的命運”!
過渡:但是,“孤獨”雖是每個人都有,卻又非常抽象的一種情感體驗和心理感受,只可意會不能言傳。而曹文軒卻用文字和他獨特的風格,把“孤獨”很好地傳達了。
2、提問:你能否聯(lián)系自己平時閱讀小說的經驗,對比一下這篇小說有什么特別之處?
明確:對話少、情節(jié)性不強、環(huán)境描寫多、語言唯美、細節(jié)很多──詩意化。
──其實你們提到它與你們平時的小說閱讀經驗有差異的地方,正是曹文軒小說的風格和特點。試想,讓魯迅來寫這個題材可能發(fā)現(xiàn)的是國民的劣根性,讓金庸來寫可能就從放鴨的過程中領悟到一種獨門武功了,但我們這位曹文軒的筆下,卻發(fā)現(xiàn)了孤獨的詩意。
正如當代著名兒童文學家王泉根所評論的:“曹文軒的小說具有優(yōu)美的詩化語言,優(yōu)雅的寫作姿態(tài),憂郁悲憫的人文關懷,執(zhí)著于古典主義的審美情趣。”
3、也就是說,《孤獨之旅》一篇“詩化小說”,以上這些概括都體現(xiàn)這一文體的特點。
4、補充:“詩化小說”的特點還有以詩意化的筆觸和意境來表現(xiàn)一切,追求小說的語言美、意境美和含蓄美。沈從文、何其芳、馮至、汪曾祺等都是這種風格的代表。
過渡:而“詩化小說”與詩歌是不同的,詩歌是抒情的,而小說是敘述的,它講述的是一個主題。
三、思考探究
1、詩意的主題:
⑴提問:那《孤獨之旅》想表達什么樣的主題?孤獨?成長?──在孤獨中成長,這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⑵對比閱讀:
提問:老師在《孤獨之旅》中的杜小康身上,看到了安徒生童話中的“丑小鴨”影子。安徒生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憂郁而美麗的故事。一只丑小鴨經過流浪的艱苦與磨難,終于在春天來臨的時候,丑小鴨長大成了白天鵝。不知你們從兩個文本中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共同點?
明確:
1、 兩者都詩意化地傳達了主人公的成長歷程。
2、 兩者都抓住了這種詩意的成長契機。曹文軒作為安徒生經典作品的欣賞者,他小說中的主人公杜小康也與安徒生童話中的丑小鴨一樣,都戰(zhàn)勝了自己的弱點,在苦難和孤獨中成長,生活中的考驗與變故是他們成長的契機。
2、詩意的語言:
提問:這樣一個詩意化的小說主題,又是靠什么來支撐和傳達的呢?
明確:毋庸質疑,是詩化小說的語言。這篇詩化小說的環(huán)境、情節(jié)、主題、人物等的表現(xiàn)都離不開詩化的語言。
⑴孤獨而詩意的環(huán)境:
①圍繞著“孤獨與成長”這一主題的環(huán)境的描寫可概括為幾方面?
明確:自然環(huán)境、暴風雨和鴨子的細節(jié)描寫──反映折射出主人公的內心變化。
②請分別找出相應的最典型的語句、語段,并分析它們與人物和主題的關系是什么?
學生自由從文中尋找并發(fā)言。
①鴨群(扇面形水流) ──心理刻畫、襯托作用、孤獨感、折射出少年的成長身影。
連鴨子離開了熟悉的環(huán)境,尚且感覺孤獨害怕,離不開主人,何況人呢?鴨子的描寫能使杜小康的孤獨感受顯得更為真切和具體,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②蘆蕩──內心變化。
③暴風雨──搏擊中堅強。
對自然環(huán)境的陌生與恐懼;前途的迷茫與恐懼:前方的未知,能否回到油麻地小學讀書?
⑵詩意化的人物對白:
過渡:我們剛才討論了環(huán)境,那么小說非常重要的人物刻畫呢?
①小說主人公的對白一共有幾句?作者為什么要僅僅只設置四句對話?
明確:沒人說話,和父親又無話可說,更凸顯出所處于的孤獨環(huán)境。
小說的詩意化,小說情節(jié)的敘事性被大大削弱了,而增強了小說的抒情性。
②從主人公杜小康前后的四句話中,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明確:杜小康的心理變化過程:“不堪孤獨之苦──承受孤獨之艱──享受孤獨之味”這一心理過程也是詩意化的成長過程。他們都是通過的環(huán)境和細節(jié)來折射的。
③我們不妨重點來討論第四句話:“蛋!爸!鴨蛋!鴨下蛋了!”
提問:這句話有什么特點?
明確:簡短、急促;都是感嘆句,還有獨詞句。
提問:如果把這四個感嘆句,顛倒一下位置,好不好?“爸!蛋!鴨下蛋了!鴨蛋!”
明確:不好。因為,原句的順序更能表現(xiàn)杜小康發(fā)現(xiàn)鴨蛋的驚喜和神態(tài)。
總結:可見,小說用語言刻畫人物,不在多,而在精。
④提問:小說的結尾用父親的“下蛋了,下蛋了……”意味著什么?
⑤過渡:通過我們前面的討論分析,想必大家對這篇文章的主題應該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提問:誰能再談談你現(xiàn)在對“在孤獨中成長”的進一步認識?
總結:
①曹文軒《論孤獨》中曾高度肯定“孤獨”對于個人成長的作用:“它是一種正常并且健康的心態(tài)──如果程度得當?shù)脑挕K鼧酥局环N人格的成熟。它使人少了許多盲目。它使人在嘈雜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護身心健康的清靜!
②成長的過程是充滿了曲折與困難的。成長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杜小康由小男孩成長為男子漢,是在與這暴風雨挫折較量中,在“挽救家道”的孤獨的征程中蛻變的。
③幾乎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都需要“孤獨”的“催化劑”,它是成長的一場洗禮。所以,孤獨不僅是人生成長中的一種必然,也是人生成長中的一種必需。
3、詩意地棲居:
北大才子余杰曾說:“孤獨就象籬笆,有了籬笆,才有自己的園地!
總結:年少即詩人,孤獨即詩人。丑小鴨也許就是你,就是我,就是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就讓我們用詩意的眼光去欣賞我們的生活,去面對成長中的孤獨和苦難,讓自己詩意地成長、詩意地蛻變,直至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