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駿毅
佛祖釋迦牟尼問眾弟子:“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干涸?”
智者舍利弗答道:“用菩提葉去遮蓋它!
頭陀大迦葉答道;“用凈水瓶去盛起它。”
佛祖微微一笑:“把它放到大海里去。”
一滴水融于海才不會干涸,一縷絲織于錦才有自身價值;孤樹和森林,那簡直是兩個世界!
但,你反駁我說,為什么我生活在班集體里,卻常常感到孤獨?不錯,我的主課成績是名列前茅,那是我辛勤耕種的收獲,憑什么遭人嫉妒?不錯,我的作文是在報上發(fā)表了,憑什么一個個像烏眼雞似的盯著我?我讀過《愛因斯坦談人生》中的一段話:“不管什么時候都得把自己看成是在火星上生活,周圍全是一群怪物!
朋友,恕我直言。如果不是你曲解了大師的話,那就是大師是在特定時間、特定環(huán)境下的內(nèi)心獨白。誠然,孤獨也是一種理性的痛苦,一種悲壯的美,它常常會產(chǎn)生雷電般的創(chuàng)造力。但是,一顆偉大的心靈是永遠不會孤獨的,它可以在他的創(chuàng)造中和對他人的尊重和理解中獲得知音。平庸的孤獨帶來的是苦惱和憂煩,偉大的孤獨催發(fā)的則是奇思妙想,好像同一片土壤并不總是生長同一種樹。
從你的“自我孤獨”中,我想到了蠶。蠶吐出了絲,絲纏成了繭,最后也把自己嚴嚴密密裹住了,咬破它,也還得靠自己。不錯,你在班上是“陽春白雪”,和者蓋寡本也無可非議,但你何若遠離豐富多彩的班級集體生活呢?優(yōu)勝劣汰,用于同學(xué)間的友誼就相當(dāng)糟糕。一個不能或不懂得尊重、理解他人的人,是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的。一滴水縱然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不投入大海,也終究是要干涸的。
走出自我封閉型的“孤獨”的繭殼,需要真誠。裴多菲把真誠看作是一個人最高的品格,而平等、互尊、互助、互愛,又是真誠的友誼不可缺少的潤滑劑。要使自己心里充滿陽光,首先要把陽光散布到他人心里。你之所以會感到“孤獨”,我思忖一是用放大鏡看了自己的長處,看了他人的短處,于是很難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二是總是怕別人嫉妒,卻又把嫉妒重復(fù)。
走出孤獨,陽光依然燦爛,春風(fēng)依然和煦,生活依然美好。愿你成為一滴融于大海的水,更愿你成為莽莽林海中一株生機勃勃的樹。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