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教學目標:
1、能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詞語,能有條理的口述課文中的故事,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3、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故事所蘊涵的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
教學重點:
1、能有條理的口述課文中的故事,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事應抓住時機。
教學難點:學生能懂得不管做什么都應該做起來。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爭論的故事,你想把這個故事講給同學們聽一聽嗎?那在講之前,我要檢查一下同學們的朗讀情況。
學習新課
1、分角色讀課文。
1)、先分小組讀課文。
2)、請其中的一小組來讀。
3)、教師引導評價。(如要讀出爭論的語氣)。
4)、評價后再請一組來讀。
2、現(xiàn)在同學們已經讀的很好了。為了幫助你流利的講這個故事,老師準備了幾個詞語。
1)、投影出示:不以為然、煙熏火燎、爭論不休、兩全其美、無影無蹤。
2)、同座位互相交流,說說這個故事。
3)、請一個同學上來說。
4)、教師引導評價(如可以適當?shù)母膭、語氣再強烈些)。
3、同學們的本領真大,每次都能按照具體的要求把故事講得清清楚楚,F(xiàn)在你們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了嗎?你理解哪個就說哪個?砂磳W生回答的順序講解。
1)、“兩全其美”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兩全其美”說一句話嗎?
2)教師引導理解“不以為然”,學生如果說不出來,教師可以講解或引導理解,指導做一個“不以為然”的動作。
3)“煙熏火燎”是什么意思?如果說不出來可以結合書上的內容說說。
4)指導理解其他的詞語意思。
4、同學們對課文內容都理解得不錯,如果你能把這個故事想像得再生動些,表演出來就更好了。
1)、分小組分角色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2)、請其中的一組來表演。
3)、引導評價。(要說出爭論的語氣,還可以添加一些動作)
4)、再請一組綜合表演。
5、同學們表演得真不錯!故事發(fā)展到這兒,你有沒有什么想法想對大家說
1)、自由發(fā)表意見,教師相機引導。
2)、在這段時間他們可以做哪些有意義的事情?
2)、你領悟到了什么?教師揭示:不管做什么都要做起來,要抓住時機。
三、拓展練習
生活中你也有和別人爭論的時候嗎?同座位互相交流,派代表來表演一下。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評價,再次明白道理。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寫盛老師給同學們講了個故事,并引導學生交流聽后的感受,說明做事應把握好時機,如果陷入無休止的爭論,必將貽誤時機,一事無成。
全文可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寫盛老師講故事。
第二部分主要寫感想。通過學生之口說明故事寄寓的道理: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時機,不要因無謂的爭論浪費時間。
課文有兩個顯著的特色:
借事說理。敘事的部分雖然占到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但歸根結蒂爭論是為揭示哲理服務的。
2、大量運用人物語言,以對話推進故事發(fā)展。全文只有首尾兩個自然段是客觀的敘述,其他文字均為人物語言。以“講”代“敘”,增強了故事的緊湊性。
我針對本文的特點,取得了以下的教學效果:
反復練讀,讀出爭論的語氣。學生對這篇課文都很有興趣,每個學生都積極的朗讀課文,學生的朗讀水平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2、這篇課文并不難理解,主要能從故事中明白道理,所以我在處理教材時,拓展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想像力被充分挖掘出來了,學生的表演很到位,課堂氣氛活躍。
通過朗讀、講故事、表演,學生的參與面廣,各類學生都有收獲。他們都懂得了做事一定要抓住時機,并能積極從身邊的事做起。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各種形式對詞語的理解得較透徹。
通過教學,我覺得還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最后的拓展練習還不夠貼近實際生活,這樣的事例比較難找。
有的學生朗讀的還不夠有感情。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