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巧靜
[教研主題名稱] 《鋤禾》一課中如何進行朗讀訓練
[前期相關(guān)準備工作]
1、學習《語文課程標準》中關(guān)于在朗讀訓練教學的若干要求,熟記于心。
2、選定課例,解讀教材,找準課文的朗讀訓練點,進行朗讀訓練的設(shè)計。
3、進行教案的設(shè)計,在作課老師師傅陽革明的指導(dǎo)下,多次上試教課,教研組全體成員進行聽課、評課。
[本課關(guān)注重點]
在課文中如何落實朗讀的訓練,聯(lián)系生活實踐進行體會,進行朗讀的指導(dǎo)。
我們是這樣設(shè)計的:
1.在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dǎo):要想讀得好,首先要將每個字的音讀準,特別是其中的翹舌音和前、后鼻音節(jié)。學生看著拼音,自讀古詩兩遍,把翹舌音、后鼻音和前鼻音讀準。接著老師范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
2.品讀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讀一、二行詩,想象眼前出現(xiàn)一幅怎樣的畫面,畫里面有什么?教師畫簡筆畫,體會“辛苦”,讀出辛苦。
3.拓展。由《鋤禾》到《憫農(nóng)》,朗讀,提示下節(jié)課的內(nèi)容。
在試教的時候,讀的形式少,效果不明顯。再設(shè)計,再試,效果較好。
[困惑和問題]
在一年級指導(dǎo)朗讀要指導(dǎo)到什么程度才合適,對有感情朗讀的指導(dǎo)與以識字、寫字為重點的要求怎樣才能不顧此失彼。
[本次課的內(nèi)容]
作課內(nèi)容:蘇教版第一冊語文第二十一課《鋤禾》
作課教師:麥巧靜
[電子教材]
[教案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學會4個生字,理解詞語意思。
2、能有感情朗讀和背誦古詩。
3、體會農(nóng)民種田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愛惜糧食的道理。
教學重點:能正確、有感情的背誦古詩;學會4個生字。
教學難點:感悟農(nóng)民勞動的艱辛和糧食來之不易。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 出示圖:鋤頭,正讀音,介紹用途。(如果有一鋤禾動態(tài),就可以順勢引出“禾”)
2 出示禾,識“禾”
3 讓禾苗長得更好,農(nóng)民們常要用鋤頭把田里的雜草除掉,以確保有收成。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學習一首古詩,詩的題目就叫——鋤禾。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問:相信這首古詩大家并不陌生。會讀嗎?鼓勵學生自由朗讀,然后表揚。會讀的舉手。
指名讀,問原因,進行表揚。
師:要想讀得好,首先要將每個字的音讀準,特別是其中的翹舌音和前、后鼻音節(jié)。
1、看著拼音,自讀古詩兩遍,注意要把翹舌音、后鼻音和前鼻音讀準。
2、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要強調(diào)易出錯的音節(jié),讓生反復(fù)讀。齊讀。
師:看你們讀得那么好,老師也很想讀,老師借助分隔線,可以讀出古詩的韻味,聽老師讀。(帶背景音樂誦讀)
鋤禾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師打手勢,帶學生看分隔線朗讀。
3、師: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孩子們,讓我們自由地多讀幾遍詩歌,想一想:這首詩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匯報,師歸納總結(jié):在一個炎熱的中午,農(nóng)民伯伯在田間辛苦的除草、施肥。詩人看到后,發(fā)出了要珍惜糧食的感慨。
三、詩中有畫,品悟詩歌:
(一)學習前兩行:
1、老師聽說,每一首詩都是一幅生動的畫,請大家讀一讀一、二行詩,看看你眼前出現(xiàn)一幅怎樣的畫?畫里面有什么?學生匯報。
2、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進行簡筆畫涂鴉。
抓住:“日當午、滴、禾下土”等詞進行畫圖、拓展。
相機教學生字---“午”。
師抓住機會深入、提升。
(1)、畫的禾苗多,說明農(nóng)民伯伯要護理的地也多,每天從早到晚給每一棵小禾苗松土、施肥,農(nóng)民伯伯真辛苦呀!
(2)教學“午字”:午是什么意思?中午,中午的太陽(怎樣?)就在我們的頭頂上,火辣辣的。這時候站在太陽底下最容易中暑了。(很熱、很曬,)“午”字也是我們要學的生字,大家看,午字跟什么字很像?“牛”,是呀!中午的太陽熱得連牛都把頭給縮起來了。所以我們要把太陽畫得很大,那么大的太陽,還要在田間松土,連口水都沒能喝,農(nóng)民伯伯真辛苦呀!誰來讀讀第一行,把太陽的毒辣讀出來。指名讀。
(3)畫汗滴,應(yīng)該畫多少?你怎么知道的?農(nóng)民伯伯在烈日的暴曬下勞作,滿身都是汗,連腳底的泥土都被浸濕了,真是太辛苦了。誰能把這汗的多,讀出來?指名讀。
3、看到這樣的一副圖,你想說什么?(讓每一個能看圖說出感受的孩子都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一、二行詩)
農(nóng)民伯伯那么辛苦,為什么不休息一會兒呢?生匯報。
師總結(jié):是呀!每一粒糧食都要經(jīng)過春種秋收,經(jīng)過125天的時間才能從種子長成成熟的稻谷。如果遇到好天氣,加上農(nóng)民伯伯每日辛勤的除草、澆水、施肥。也許,農(nóng)民伯伯在半年后,還能吃上一頓飽飯。如果遇到暴雨、洪水、干旱,這一地的稻谷將會毀于一旦。農(nóng)民伯伯不僅沒有飯吃,這半年來這每日暴曬、汗如雨下的苦也就白受了。
(二)、學習后兩行:
1、在1300年前,有一位詩人---李紳,他站在田間,目睹農(nóng)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為何不得溫飽?發(fā)出了了這樣的感慨:-----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他出身于官宦世家,父親歷任縣令,相當于現(xiàn)在的市長。雖然年幼喪父,卻也總是在私塾里讀書,從沒有見過糧食原來是農(nóng)民伯伯這樣頭頂烈日,面朝黃土背朝天,這樣辛苦種出來的,于是,他由內(nèi)心里發(fā)出這樣的感慨:-----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學習生字“辛”、"苦"字:
自古以來,勞動都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而勞動人民呢,辛苦地付出卻不一定會得到應(yīng)有的回報,他們生活得更是艱難困苦!靶痢焙汀翱唷弊忠彩俏覀円獙W習的生字。
師出示“辛”:古人把“立”和“十”合起來表示辛苦的意思!傲ⅰ本褪钦玖,不僅要站,還要站著干活。站立了多久呢?這里的“十”就告訴我們有十個小時,比我們一天在校的時間還要多!翱唷弊秩绾巫R記?看老師寫生字,書空。出示"苦"字,你怎么記住它?
(1)課件演示的書寫筆順.生書空
4、請你給辛字組詞:艱辛、辛勞、辛勤、辛苦。
給苦字組詞:苦難、痛苦、苦楚、苦悶。
師:孩子們看:這兩個字組成的詞語都包含著痛苦和辛勞。把這兩個代表著苦難的字組成詞,就是最最痛苦的詞語了。帶著艱難的感覺讀好它。(回歸到詩中)
5、你現(xiàn)在就是詩人李紳,把你對農(nóng)民們的理解、同情讀出來。引讀后兩行。
6、詩人是從小沒有做過農(nóng)活,所以他不知道農(nóng)民們的艱辛,學了這首詩,我們也都知道了農(nóng)民們的辛勞?讓我們也由衷地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7、最上層社會的官員們難道看不到農(nóng)民們的辛苦嗎?是呀,當時的階級社會,從農(nóng)民身上壓榨錢財、增加賦稅已經(jīng)是官員們的生財之道。他們才不會管農(nóng)民的死活,只管自己能拿到多少錢財而已。讓我們告訴他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8、看著這幅畫,你能試著把古詩背誦下來嗎?(配樂背誦)
五、拓展、說話練習:
從同學們的朗讀中,我感受到: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每一粒糧食是農(nóng)民伯伯辛苦勞作的成果。正如諺語所說: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建議將這條諺語出示)
學完了《鋤禾》這首詩,我們明白了……此時,你一定有很多話要說。你想說些什么?
我想對自己說:——————。
我想對午托班里常常把飯倒掉的同學說:————。
我想對—————說:----------------------------。
六、師:同學們,詩人李紳還寫下了另一首詩----《憫農(nóng)》,被譽為憫農(nóng)詩人。憫是同情、可憐的意思。請你讀一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