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本文的說明重點是橋與周圍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構(gòu)成入畫的景致。因此,全文圍繞這一點,設置具體實例加以說明,強調(diào)了周圍的景色,運用了大量描寫性語言,這是與《中國石拱橋》的語言截然不同的一點。《中國石拱橋》一文語言準確嚴謹,科學平實,雖然文中也有描寫性語言,但數(shù)量極少;而本文的描寫性語言較多,富于表現(xiàn)力。如課文第4段中“早春天氣,江南鄉(xiāng)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這一個例子用字極為簡省,作者寥寥數(shù)筆的勾畫,為讀者設置下了極大的想像空間。柳樹是“細柳飄絲”、“纖細的游絲”,石橋是“堅硬的石塊”,會使人想到柳枝輕輕地搖擺著,觸動著厚重的石橋,仿佛一個柔弱的女子依傍在一位強壯的男子身邊。除了這種輕與重、弱與強、細與粗的搭配,還應當有色彩的組合,不必說“令畫家銷魂”,就是讀者也仿佛身臨其境,被這景致所陶醉。
文中這種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還有很多處,如“像讀了一篇史詩似的滿足”,“橋下小河里映著橋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雜草刺破”等等,讀了這些語句,都有如臨其境之感。作者在描寫當中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若沒有對此景的喜愛,絕不會寫出如此動人、極富感染力的語言。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