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各版本語文課本中余秋雨的課文
1. 【人教課標本八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 第10課 《信客》
余秋雨的資料
余秋雨(1946年~)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知名作家。
余秋雨,浙江馀姚人,大陸著名美學家和作家,并曾獲“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的稱號,并擔任多所大學的教授。事實上,要談論余秋雨在中國文化界的地位,真是談何容易。這位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聞名的中國美學家,有評論家譽之為左手寫散文,不落其淺薄,右手撰述藝術理論,也不失其艱澀難明。
就以其《文化苦旅》為例,當中一篇《沙原隱泉》,僅兩千五百字,純粹寫景和抒情的散文,卻寫得如詩如畫。此文主要內(nèi)容是作者在敦湟縣內(nèi)沙漠地上,獨自一人爬人沙山,然后又下山欣賞一灣清泉的過程和所見所感。文中,余秋雨是如此描繪沙山之美:“光與影以最暢直的線條流瀉著分割,金黃和黛赭都純凈得毫無斑駁,像用一面巨大的篩子篩過了。日夜的風,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蕩,那是極其款曼平適的波,不含一絲漣紋……”在美學家和作家的筆下,“光”、“影”、“線條”不再是一些只純是理論沒有生命的字詞,而是能感應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字眼。
至于余秋雨的藝術理論著作,亦備受學術界重視和尊崇。例如他在1983年出版《戲劇理論史稿》,此書是中國大陸首部完整闡釋世界各國自遠古到現(xiàn)代的文化發(fā)展和戲劇思想的史論著作,在出版后次年,即獲北京全國首屆戲劇理論著作獎,十年后獲北京文化部全國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而另一本于1985年發(fā)表中國大陸首部戲劇美學著作獎,十年后獲北京文化部全國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而另一本于1985年發(fā)表中國大陸首部戲劇美學著作——《戲劇審美心理學》,次年亦榮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獎。其學術可見一二。
常用成語
中考 高考名著
余秋雨簡介
夜雨詩意余秋雨
聽聽那冷雨余秋雨
道士塔余秋雨
莫高窟余秋雨
陽關雪余秋雨
洞庭一角余秋雨
莫高窟余秋雨
陽關雪余秋雨
夜航船余秋雨
壯士余秋雨
《三峽》節(jié)選余秋雨
蘇東坡突圍余秋雨
巴老和一個世紀余秋雨
余秋雨說過的名言
人生不要光做加法。在人際交往上,經(jīng)常減肥、排毒,才會輕輕松松地走以后的路。
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窺互監(jiān)、互猜互損,有人則把生命釋放于大地長天、遠山滄海。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長江的流程也像人的一生,在起始階段總是充滿著奇瑰和險峻,到了即將了結(jié)一生的晚年,怎么也得走
我不贊成太多地歌頌青年,而堅持認為那是一個充滿陷阱的年代。陷阱一生都會遇到,但青年時代的陷
人有多種活法,活著的文明等級也不相同,住在五層樓上的人完全不必去批評三層樓的低下,何況你是
希望世間能有更多的人珍視自己的每一步腳印,勤于記錄,樂于重溫,敢于自嘲,善于修正,讓人生的
中年是對青年的延伸,又是對青年的告別。這種告別不僅僅是一系列觀念的變異,而是一個終于自立的
什么季節(jié)觀什么景,什么時令賞什么花,這才完整和自然。如果故意地大顛大倒,就會把兩頭的況味都
中國古代繪畫中無論是蕭瑟的荒江、叢山中的苦旅,還是春光中的飛鳥、危崖上的雛鷹,只要是傳世佳
老年是如詩的年歲……中年太實際、太繁忙,在整體上算不得詩,想來難理解;青年時代常常被詩化,
老人的年齡也有積極的緩釋功能,為中青年的社會減輕負擔。不負責任的中青年用不正當?shù)膶櫮鐢牧?/a>
諸般人生況味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異鄉(xiāng)體驗與故鄉(xiāng)意識的深刻交糅,漂泊欲念與回歸意識的相輔相成
某個時期,某個社會,即使所有的青年人和老年人都中魔一般荒唐了,只要中年人不荒唐,事情就壞不
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從出生地出發(fā),越走越遠。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開始的人生就是要讓自己與種種異
人生的過程雖然會受到社會和時代的很大影響,但貫穿首尾的基本線索總離不開自己的個體生命。個體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