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鄙之音
拼音 | běi bǐ zhī yīn |
釋義 | 指殷紂時的音樂。后世視為亡國之聲。亦作“北鄙之聲”。 |
出處 | 《史記·樂書》:“紂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國亡……夫朝歌者不時也,北者敗也,鄙者陋也,紂樂好之,與萬國殊心,諸侯不附,百姓不親,天下畔之,枚身死國亡! |
示例 | |
年代 | 古代 |
用法 | |
結(jié)構(gòu) | 偏正式 |
詞性 | 貶義 |
近義詞 | |
反義詞 | |
燈謎 | |
歇后語 | |
英文 |
第一個字是北的成語19條
北道主人 | 北道上接待過客的主人。與“東道主人”同義。 |
北斗之尊 | 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比喻地位非常尊貴。 |
北風之戀 | 比喻對故土的懷念之情。 |
北宮嬰兒 | 北宮:古代王后所居之宮;嬰兒:指齊國孝女嬰兒子。用作孝女的代稱。 |
北郭先生 | 用以指隱居不仕的人。 |
第二個字是鄙的成語4條
卑鄙齷齪 | 形容品質(zhì)惡劣,導心不正,言行骯臟。 |
卑鄙無恥 | 形容品質(zhì)惡劣,不顧羞恥。 |
北鄙之聲 | 指殷紂時的音樂。后世視為亡國之聲。 |
北鄙之音 | 指殷紂時的音樂。后世視為亡國之聲。亦作“北鄙之聲”。 |
第三個字是之的成語1084條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 雞鳴狗吠的聲音都能聽到,可是一輩子也不互相來往,F(xiàn)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訊。 |
記問之學 | 只是記誦書本,以資談助或應答問難的學問。指對學問未融會貫通,不成體系。 |
姜桂之性 | 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紀越大性格越耿直。 |
內(nèi)顧之憂 | 內(nèi)顧:在外邊而顧念家事或國事。舊時形容沒有妻子,身在外又要顧慮家事。現(xiàn)形容有內(nèi)部的憂慮。 |
丘山之功 | 比喻功績偉大。 |
第四個字是音的成語24條
北鄙之音 | 指殷紂時的音樂。后世視為亡國之聲。亦作“北鄙之聲”。 |
遏密八音 | 遏:阻止;密:寂靜。各種樂器停止演奏,樂聲寂靜。舊指皇帝死后停樂舉哀。后也用以形容國家元首之死。 |
金口玉音 | 舊時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說話正確,不能改變。 |
空谷足音 | 在寂靜的山谷里聽到腳步聲。比喻極難得到音信、言論或來訪。 |
靡靡之音 | 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指頹廢的、低級趣味的樂曲。 |
第一個字是音的成語5條
音容如在 | 聲音和容貌仿佛還在。形容對死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 |
音容宛在 | 音:聲音;容:容顏;宛:仿佛。聲音和容貌仿佛還在。形容對死者的想念。 |
音容笑貌 | 談笑時的容貌和神態(tài)。用以懷念故人的聲音容貌和神情。 |
音問兩絕 | 書信與消息都斷絕。亦作“音問杳然”。 |
音信杳無 | 沒有一點消息。 |
第一個字發(fā)音是yin的成語195條
因材施教 | 因:根據(jù);材:資質(zhì);施:施加;教:教育。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
陰差陽錯 | 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錯。 |
茵席之臣 | 茵席:鋪墊的東西,褥墊、草席。指侍奉于皇帝左右的近臣。 |
蔭子封妻 | 妻子得到封號,子孫獲得世襲官爵。指建立功業(yè),光耀門庭。 |
音容如在 | 聲音和容貌仿佛還在。形容對死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 |
殷浩書空 | 借指事情令人驚奇詫異。 |
喑噁叱咤 | 喑噁:發(fā)怒聲。叱咤:呵斥聲。形容厲聲怒喝。 |
堙谷塹山 | 指挖山填谷。 |
吟風弄月 | 舊指文人寫作或朗誦以風月等自然景色為題材的作品,F(xiàn)多形容作品空虛無聊。 |
寅吃卯糧 | 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糧。比喻經(jīng)濟困難,收入不夠支出,預先支用了以后的進項。比喻指經(jīng)濟困難,入不敷出。 |
崟崎磊落 | 形容性情卓異不凡。 |
淫詞穢語 | 不健康猥褻的言詞。同“淫詞褻語”。 |
銀鉤蠆尾 | 比喻書法的鉤、挑等筆畫遒勁有力,有如銀鉤和蝎尾。一說蠆尾指指蝎子的尾巴,能揵然上卷,寫“乙”、“丁”、“亭”等字之末趯,須駐鋒而后趯出,故遒勁有力。 |
夤緣攀附 | 拉攏關系,攀附權(quán)貴,以求高升。 |
齦齒彈舌 | 齜牙咧嘴地咒罵。 |
引而不發(fā) | 引:拉弓;發(fā):射箭。拉開弓卻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啟發(fā)引導。也比喻做好準備暫不行動,以待時機。 |
飲犢上流 | 指蔑視爵祿名位,風操高潔。 |
隱占身體 | 隱藏、掩護自己真面目的意思。 |
印累綬若 | 形容官吏身兼數(shù)職,聲勢顯赫。 |
推薦成語大全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chengyu/12363488121342.html
推薦名人名言
返回: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