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牛佩犢
拼音 | dài niú pèi dú |
釋義 | 原指漢宣帝時渤海太守龔遂誘使持刀劍起義的農(nóng)民放棄武裝斗爭而從事耕種。后比喻改業(yè)歸農(nóng)。 |
出處 | 《漢書·龔遂傳》:“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 |
示例 | |
年代 | 古代 |
用法 | |
結(jié)構(gòu) | 聯(lián)合式 |
詞性 | 中性 |
近義詞 | |
反義詞 | |
燈謎 | |
歇后語 | |
英文 |
第一個字是帶的成語9條
帶減腰圍 | 常用以形容病愁瘦損。 |
帶金佩紫 | 金:金印。紫:紫綬。帶著金印,佩著紫綬。形容地位非常顯赫。 |
帶礪河山 | 帶:衣帶。礪:磨刀石。河:黃河。山:泰山。黃河如衣帶,泰山像磨刀石。這是永遠(yuǎn)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舊時表示所封爵位傳之久遠(yuǎn)。含有江山永固之義。 |
帶礪山河 | 帶:衣帶;礪:磨刀石;山:泰山;河:黃河。黃河細(xì)得象條衣帶,泰山小得象塊磨刀石。比喻時間久遠(yuǎn),任何動蕩也決不變心。 |
帶牛佩犢 | 原指漢宣帝時渤海太守龔遂誘使持刀劍起義的農(nóng)民放棄武裝斗爭而從事耕種。后比喻改業(yè)歸農(nóng)。 |
第二個字是牛的成語52條
搏牛之虻 | 原意是說主要目標(biāo)應(yīng)像擊殺牛背上的虻蟲一樣去滅掉秦國,而不是像消除蟣虱那樣去與別人打敗。后來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
吹牛拍馬 | 吹牛:吹牛皮;拍馬:拍馬屁。指愛說大話,喜歡自我吹噓和一味逢迎巴結(jié)別人的行為。 |
槌牛釃酒 | 殺牛濾酒。指備肴酒以燕享。 |
帶牛佩犢 | 原指漢宣帝時渤海太守龔遂誘使持刀劍起義的農(nóng)民放棄武裝斗爭而從事耕種。后比喻改業(yè)歸農(nóng)。 |
對牛彈琴 | 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么。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
第三個字是佩的成語7條
帶金佩紫 | 金:金印。紫:紫綬。帶著金印,佩著紫綬。形容地位非常顯赫。 |
帶牛佩犢 | 原指漢宣帝時渤海太守龔遂誘使持刀劍起義的農(nóng)民放棄武裝斗爭而從事耕種。后比喻改業(yè)歸農(nóng)。 |
戴雞佩豚 | 戴雄雞形的帽子,佩野豬形的飾物。雄雞野豬皆好斗,古時以冠帶像其形,表示好勇。 |
懷黃佩紫 | 指懷里揣著金印,腰間佩著紫綬。指身居高官顯位。同“佩紫懷黃”。 |
佩韋佩弦 | 韋: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門豹性急,佩韋自戒;董安于性緩,佩弦自戒。原形容隨時警戒自己。后常比喻有益的規(guī)勸。 |
第四個字是犢的成語8條
初生牛犢不怕虎 | 犢:小牛。剛生下來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顧慮,敢作敢為。 |
初生之犢 | 剛出生的小牛,比喻單純或勇猛的青年人。 |
初生之犢不懼虎 | 比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干,無所畏懼。 |
初生之犢不畏虎 | 比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干,無所畏懼。 |
帶牛佩犢 | 原指漢宣帝時渤海太守龔遂誘使持刀劍起義的農(nóng)民放棄武裝斗爭而從事耕種。后比喻改業(yè)歸農(nóng)。 |
第一個字是犢的成語1條
犢牧采薪 | 喻指老而無妻的人。 |
第一個字發(fā)音是du的成語144條
都頭異姓 | 最高貴的稱呼。 |
嘟嘟噥噥 | 連續(xù)地小聲地自言自語。有時也帶有抱怨的意思。 |
毒賦剩斂 | 指橫征暴斂。 |
讀不舍手 | 舍:舍得,愿意。讀書讀到有興趣時舍不得放下。 |
犢牧采薪 | 喻指老而無妻的人。 |
黷武窮兵 | 黷:隨便,任意;窮:竭盡。隨意使用武力,不斷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形容極其好戰(zhàn)。 |
獨(dú)霸一方 | 霸占一個地方(多指壞人)。 |
篤定泰山 | 像泰山那樣穩(wěn)定。比喻有絕對把握,無須憂慮。 |
賭彩一擲 | 猶言孤注一擲。 |
睹景傷情 | 睹:看到。看到景物觸發(fā)起傷感之情。 |
妒能害賢 | 賢、能:有德有才的人;害:陷害。嫉妒有才能的人,陷害賢明的人。指容不下才能、品德比自己高的人。 |
杜門絕客 | 指不與人往來。同“杜門謝客”。 |
肚里蛔蟲 | 蛔蟲因寄生在人的腸胃中,故用以比喻對別人的心里活動知道得十分清楚。 |
度長絜大 | 指比量長短大小。 |
蠹國病民 | 危害國家和人民。同“蠹國害民”。 |
推薦成語大全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chengyu/12363858434813.html
推薦名人名言
返回: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