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知夜半
拼音 | hè zhī yè bàn |
釋義 | 鶴夜半而鳴。比喻各有專長。也比喻偏知一隅。 |
出處 | 《淮南子·說山訓》:“雞知將旦,鶴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 |
示例 | 適偶有所偏解,猶~,燕知戊己,而示必達于他事也。★晉·葛洪《抱樸子·至理》 |
年代 | 古代 |
用法 | |
結構 | 緊縮式 |
詞性 | 中性 |
近義詞 | |
反義詞 | |
燈謎 | |
歇后語 | |
英文 |
第一個字是鶴的成語26條
鶴勢螂形 | 指腰肢纖裊,體態(tài)輕盈。 |
鶴膝蜂腰 | ①這是指詩歌聲律八病的兩種。泛指詩歌聲律上所犯的毛病。②書法中的兩種病筆。 |
鶴行雞群 | 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同“鶴立雞群”。 |
鶴怨猿驚 | 形容對官場厭倦,有意歸隱的心情。 |
鶴知夜半 | 鶴夜半而鳴。比喻各有專長。也比喻偏知一隅。 |
第二個字是知的成語73條
不知不覺 | 知:知道;覺:覺察。沒有意識到,沒有覺察到,F(xiàn)多指未加注意。 |
不知顛倒 | 猶言不明事理。 |
不知丁董 | 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識。 |
不知薡蕫 | 薡蕫:草名,質(zhì)地柔軟可制繩子。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識。 |
不知端倪 | 端倪:頭緒。不知頭緒。 |
第三個字是夜的成語35條
巴山夜雨 | 指客居異地又逢夜雨纏綿的孤寂情景。 |
秉燭夜游 | 秉:執(zhí)持。舊時比喻及時行樂。 |
炳燭夜游 | 舊時比喻及時行樂。 |
朝歌夜弦 | 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樂無度。 |
晨興夜寐 | 興:起。早起晚睡。形容勤勞辛苦。 |
第四個字是半的成語7條
得失參半 | 得失:得到與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當。 |
得失相半 | 得失:得到與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當,不相上下。 |
鶴知夜半 | 鶴夜半而鳴。比喻各有專長。也比喻偏知一隅。 |
毀譽參半 | 說壞話的和說好話的各占一半。表示對人的評價沒有一致的意見。 |
事倍功半 | 指工作費力大,收效小。 |
第一個字是半的成語51條
半半拉拉 | 不完整或未全部完成的。 |
半半路路 | 事物進行的過程中間。 |
半壁河山 | 指國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
半壁江山 | 半壁:半邊;江山:比喻國家疆土。指在敵人入侵后殘存或喪失的部分國土。 |
半壁山河 | 指國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
半部論語 | 舊時對儒學經(jīng)典之一《論語》的夸贊之辭,掌握半部《論語》,人的能力就會提高,就能治理國家。 |
半部論語治天下 | 舊時用來強調(diào)學習儒家經(jīng)典的重要。 |
半癡不顛 | 癡:呆傻;顛:同“癲”,瘋癲。裝瘋賣傻的意思。 |
半籌不納 | 籌:古代計算工具,引伸為計策;納:繳納。半條計策也拿不出來。比喻一點辦法也沒有。 |
半籌莫展 | 半條計策也拿不出來。比喻一點辦法也沒有。 |
第一個字發(fā)音是ban的成語81條
班班可考 | 班班:明顯的樣子。指事情源流始末清清楚楚,可以考證。 |
斑駁陸離 | 斑駁:色彩雜亂;陸離:參差不一。形容色彩紛雜。 |
搬唇遞舌 | 挑拔是非。 |
阪上走丸 | 阪:斜坡;丸:彈丸。象在斜坡上滾彈丸。比喻形勢發(fā)展迅速或工作進行順利。 |
板板六十四 | 宋時官鑄銅錢,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減。比喻刻板不知變通。板:即“版”,鑄錢的模子。 |
版版六十四 | 版:宋代鑄錢的模型。每塊鑄版都是鑄出六十四文錢。形容做事死板,不知變通。 |
半半拉拉 | 不完整或未全部完成的。 |
伴食宰相 | 伴食:陪著人家一道吃飯。用來諷刺無所作為,不稱職的官員。 |
推薦成語大全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chengyu/12363979179376.html
推薦名人名言
返回: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