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wǎng)首頁 語文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

    狐兔之悲

    拼音 hú tù zhī bēi
    釋義

    狐死則兔悲,兔死則狐亦悲。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傷。

    出處 明·朱國楨《涌幢小品·黃叔度二誣辨》:“因視國家將傾,諸賢就戮,上之不能如孫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規(guī)之不與,下之不能興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為名高,是誠何忍哉。”
    示例
    年代 古代
    用法
    結構 偏正式
    詞性 中性
    近義詞
    反義詞
    燈謎
    歇后語
    英文

    第一個字是狐的成語32條

    狐奔鼠竄 比喻非常狼狽的逃竄。
    狐不二雄 比喻兩雄不可并存。
    狐唱梟和 比喻壞人互相呼應。
    狐虎之威 狐貍與老虎相互勾結而表現(xiàn)出來的威勢。比喻權貴當?shù)勒吲c其爪牙串通一氣而發(fā)出的淫威。
    狐假鴟張 比喻倚仗別人,虛張聲勢。

    第二個字是兔的成語14條

    白兔赤烏 月亮和太陽的代稱。多借指時間。
    待兔守株 比喻墨守成規(guī)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同“守株待兔”
    得兔忘蹄 猶言得魚忘荃。蹄,兔罝。
    東兔西烏 兔、烏:古代神話傳說中說,月亮里有玉兔,太陽里有三足金烏,所以用烏、兔代表日月。月亮東升,太陽西落。表示時光不斷流逝。
    狐兔之悲 狐死則兔悲,兔死則狐亦悲。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傷。

    第三個字是之的成語1084條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雞鳴狗吠的聲音都能聽到,可是一輩子也不互相來往。現(xiàn)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訊。
    記問之學 只是記誦書本,以資談助或應答問難的學問。指對學問未融會貫通,不成體系。
    姜桂之性 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紀越大性格越耿直。
    內(nèi)顧之憂 內(nèi)顧:在外邊而顧念家事或國事。舊時形容沒有妻子,身在外又要顧慮家事。現(xiàn)形容有內(nèi)部的憂慮。
    丘山之功 比喻功績偉大。

    第四個字是悲的成語10條

    大慈大悲 慈:用愛護心給予眾生以安樂;悲:用憐憫心解除眾生的痛苦;慈悲:佛家語,救人苦難。形容人心腸慈善。
    大發(fā)慈悲 比喻起善心,做好事。
    風木含悲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養(yǎng)的悲傷。
    風木之悲 風木:同“風樹”,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養(yǎng)。指喪父母的悲傷。
    狐兔之悲 狐死則兔悲,兔死則狐亦悲。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傷。

    狐兔之悲成語接龍

    第一個字是悲的成語13條

    悲不自勝 勝:能承受。悲傷得自己不能承受。形容極度悲傷。
    悲愁垂涕 垂:垂下;涕:淚。因為悲哀、愁苦而落淚。
    悲從中來 中:內(nèi)心。悲痛的感情從內(nèi)心涌出來。
    悲憤填膺 膺:胸。悲痛和憤怒充滿胸中。
    悲歌擊筑 以之為典,抒寫悲壯蒼涼的氣氛。
    悲歌慷慨 情緒激昂地唱歌,以抒發(fā)悲壯的胸懷。
    悲歌易水 抒寫悲壯蒼涼的氣氛。
    悲觀厭世 厭世:厭棄人世。對生活失去信心,精神頹喪,厭棄人世。
    悲歡離合 悲傷、歡樂、離散、聚會。泛指生活中經(jīng)歷的各種境遇和由此產(chǎn)生的各種心情。
    悲聲載道 指哀傷呼叫之聲充滿道路。形容苦難深重。

    第一個字發(fā)音是bei的成語115條

    陂湖稟量 比喻度量寬廣恢弘。
    卑卑不足道 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談。
    杯羹之讓 指受人挾持,惹人譏誚。
    悲不自勝 勝:能承受。悲傷得自己不能承受。形容極度悲傷。
    北道主人 北道上接待過客的主人。與“東道主人”同義。
    貝闕珠宮 用珍珠寶貝做的宮殿。形容房屋華麗。
    備嘗艱苦 備:全、盡;嘗:經(jīng)歷。受盡了艱難困苦。
    背暗投明 離開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脫離反動陣營,投向進步方面。
    倍道而進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進。
    悖入悖出 悖:違背、胡亂。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呢斘铮矔粍e人用不正當?shù)氖侄文萌。胡亂弄來的錢又胡亂花掉。
    被寵若驚 指受到意外的恩遇而頓覺吃驚不安。

    推薦成語大全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chengyu/12363984789789.html

    推薦名人名言

    返回: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