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翰臨池
拼音 | huī hàn lín chí |
釋義 | 翰:鳥羽,借指毛筆;臨池:指寫字。指運(yùn)筆寫字。 |
出處 | 晉·代衛(wèi)恒《四體書勢》謂東漢的張芝“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黑”。 |
示例 | ~,自然讓龔和甫獨步。★清·曾樸《孽;ā返谖寤 |
年代 | 古代 |
用法 | |
結(jié)構(gòu) | 緊縮式 |
詞性 | 中性 |
近義詞 | |
反義詞 | |
燈謎 | |
歇后語 | |
英文 |
第一個字是揮的成語15條
揮斥八極 | 揮斥:奔放;八極:八方,極遠(yuǎn)之處。形容人的氣概非凡,能力巨大。 |
揮戈反日 | 揮舞兵器,趕回太陽。比喻排除困難,扭轉(zhuǎn)危局。 |
揮戈返日 | 將戈一揮,可以使西下的太陽回轉(zhuǎn)過來。①比喻留連光景,希望白天能夠延長。②后常用以形容有能夠排除困難,扭轉(zhuǎn)危局的雄才大略。 |
揮戈回日 | 揮舞兵器,趕回太陽。形容力挽危局。 |
揮戈退日 | 揮舞兵器,趕回太陽。形容力挽危局。同“揮戈反日”。 |
第二個字是翰的成語6條
筆翰如流 | 指文筆快捷無滯。 |
操翰成章 | 翰:鳥毛,借指毛筆。拿起筆來就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有文才。 |
揮翰臨池 | 翰:鳥羽,借指毛筆;臨池:指寫字。指運(yùn)筆寫字。 |
龍翰鳳雛 | 比喻杰出的人才。 |
龍翰鳳翼 | 比喻杰出的人才。 |
第三個字是臨的成語11條
處高臨深 | 處高:處在顯貴重要地位。臨深:如臨深淵。處在顯貴之位,好比面臨深淵。舊時指官職高了常有危險性。 |
大難臨頭 | 難:災(zāi)禍;臨:來到。大禍落到頭上。 |
登山臨水 | 形容旅途遙遠(yuǎn)。也指游山玩水。 |
揮翰臨池 | 翰:鳥羽,借指毛筆;臨池:指寫字。指運(yùn)筆寫字。 |
降尊臨卑 | 尊貴的人委曲自己的身分與地位較低的人交往。 |
第四個字是池的成語10條
不越雷池 | 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圍和界限。同“不敢越雷池一步”。 |
吹皺一池春水 | 原形容風(fēng)兒吹指水面,波浪漣漪。后作為與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閑事的歇后語。 |
高城深池 | 池:護(hù)城河。城墻很高,護(hù)城河很深。形容防衛(wèi)堅固。 |
揮翰臨池 | 翰:鳥羽,借指毛筆;臨池:指寫字。指運(yùn)筆寫字。 |
金城湯池 | 城、池:城墻和護(hù)城河;湯:熱水。金屬的城墻,滾水的護(hù)城河。比喻堅固無比、防守嚴(yán)密的城市或工事。 |
第一個字是池的成語8條
池酒林胾 | 胾,切成的大塊肉。形容酒肉極多,生活奢侈。 |
池魚林木 | 比喻無辜而受連累,遭禍害。 |
池魚籠鳥 | 池里的魚,籠里的鳥。比喻受束縛而失去自由的人。 |
池魚幕燕 | 比喻處境危險極易遭殃的人。 |
池魚堂燕 | 比喻無辜受禍。 |
池魚之禍 | 比喻受牽連而遭到的禍害。 |
池魚之慮 | 指擔(dān)憂無端受累遭災(zāi)。 |
池魚之殃 | 比喻受牽連而遭到的禍害。 |
第一個字發(fā)音是chi的成語171條
吃不了兜著走 | 比喻受不了或擔(dān)當(dāng)不起。 |
鴟目虎吻 | 鴟:鷂鷹,一種猛禽;吻:嘴唇邊。形容人相貌陰險兇惡。 |
嗤之以鼻 | 嗤:譏笑。用鼻子吭聲冷笑。表示輕蔑。 |
癡兒呆女 | 指天真無知的少男少女。 |
魑魅罔兩 | 傳說中山林中的妖怪。后比喻形形色色的壞人。 |
弛高騖遠(yuǎn) | 猶好高騖遠(yuǎn)。比喻不切合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yuǎn)的目標(biāo)。 |
池酒林胾 | 胾,切成的大塊肉。形容酒肉極多,生活奢侈。 |
馳騁疆場 | 馳騁:奔馳。疆場:戰(zhàn)場。騎著馬奔馳在戰(zhàn)場上,形容英勇作戰(zhàn),無可阻擋。 |
遲遲吾行 | 遲遲:慢慢地。原指慢慢考慮考慮再走。形容戀戀不舍地離開。 |
持螯把酒 | 形容秋季吃蟹飲酒之樂。 |
踟躕不前 | 遲疑不決,不敢前進(jìn)。 |
尺板斗食 | 舊時形容小官位低祿少。 |
侈侈不休 | 說話沒完沒了;嘮叨。 |
齒白唇紅 | 牙齒白,嘴唇紅。形容面容美。 |
恥居人下 | 以地位在人之下為恥。 |
叱嗟風(fēng)云 | 形容聲勢、威力極大。 |
赤壁鏖兵 | 鏖:激戰(zhàn)。漢獻(xiàn)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伐吳,孫權(quán)聯(lián)合劉備軍隊聯(lián)合抗曹,聯(lián)軍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戰(zhàn)。泛指激烈的戰(zhàn)斗。 |
敕始毖終 | 自始至終警飭謹(jǐn)慎。 |
推薦成語大全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chengyu/123639901410149.html
推薦名人名言
返回: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